柏拉图《理想国》的解读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uuper4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民族大学
  摘要:理想国中,世界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即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对理念世界的认识和接近,是灵魂对遗忘的理念的“回忆”。最高的理念是“善”。它是宇宙万物的最高的原理,而拥有这种最高的智慧是哲学家的天性。“哲学王”是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理性治国的体现,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最核心的地方。柏拉图政治城邦思想的独创,对完善当时的政治制度的探求,和对后人的哲学思想,后来的国家建设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理想国;理念论;哲学王;城邦;正义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雅典盛极而衰的时候,由于战争(希腊内战)的影响,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地位衰落(失去了希腊的领导地位),伦理道德观念衰败,战争的频繁及其疾病是人们对道德教条产生怀疑。在这之后,思想要想统一就变得很难。这样的背景下,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主张并贯穿在其思想观念中。柏拉图提出:理想的國家模式是要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并且体现最高的“善”;作为统治者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正义;在城邦中制定出正义的法则保护公民,并在其中提出了“哲学王”的理念。
  一、理念论思想
  理念论,即是把理念从感性具体的失事物中分离出来,将整个世界分为两个部分:由具体的事物组成的可感世界和理念组成的理念世界。它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念”或“相”是指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两个世界的地位是不同的,可感世界是作为意见的对象,是偶然的不真实的存在。意见将其解释为可感事物对人的显现,具体的说:人脑对可感事物的直接感受。而理念世界作为的是知识的对象,是必然的真实的存在。
  (一)分离说
  柏拉图提出:将知识的对象称作可知世界,将意见的对象称作可见世界。用“线喻”形象说明两个世界的区分,这样也就把限度分成了四个等级:最下面的一级是影像,比如洞喻里所说的:由火照出来具体事物在墙上的影子;第二等级是可见的事物,也就是人、动物、其它的自然物和人造物;第三等级是较低级的理念或相的数学知识,比如几何学,算数学;第四等级也就是最高的一级是对本原世界的理智认识,即相。
  在这四个划分的部分中,需要这样来理解其关系:第一级是第二级的影像,两级都是可见的世界。第三级和第四级是属于可知世界。从第一级到第三级,他们的真实程度是呈递升的,由不真实到真实。两个世界的清晰程度不一样,理念世界才应该是知识的真理追求。
  (二)理念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是理念与个别事物分离并以知识为具体事物存在的根据,是柏拉图理念思想的重要出发点。理念与具体的事物相比较的话,它有以下特征:第一是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是事物的本原;第二是理念是绝对的,由于是在一个超越感性的世界中存在,是依靠理智而认识的,是真实的绝对的,而具体事物是相对的;第三是永恒不变的理念,目的的理念。
  理性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本原与派生的关系。他通过两种方式阐述了这种关系:一为分有,表示特殊性与普遍性或殊相和共相的关系,说明个别事物隶属的相。正如:一个杯子之所以成为杯子是因为它分有了成为杯子的属性;二是摹仿即是理念是事物的模型,事物则是摹本。
  二、理想国
  (一)理想国建构的模型
  在柏拉图的国家构想中,所有的公民(除了奴隶之外)被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武士、劳动者。这三个不同等级的人具有不同的灵魂和德性:统治者的灵魂是理性,德性体现为智慧,统治管理国家,为城邦提供物质资料;武士的灵魂是意志,德性体现为勇敢,守卫国家,抵御外来者的侵犯;劳动者灵魂是欲望,德性体现是对欲望的节制。
  (二)最高的德性:正义
  在柏拉图的理念中,各种不同的理念是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系统。统治者由于他们的智慧成了统治者,城邦得以存在靠勇敢的护卫者。节制是城邦的智慧的统治者节制被统治者的欲望。正义在柏拉图看来就是建立在智慧、勇敢、节制这些美德基础上的,是三个阶层和三种德性的和谐,城邦的正义就是城邦的各部分有秩序的稳定的运行的状态。
  大的正义找到了,那么个人的正义也就找到了。柏拉图将个人灵魂分成了三个部分:理智、激情、与欲望。这三者相互联系:理智与欲望发生冲突,欲望所引起的行为如果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那么理智会制止它;激情与欲望发生冲突,如果欲望不合乎理智而且胜过理智,激情就会愤怒。
  柏拉图的《理想国》奠定了西方的正义学说的基础,其谈及道德、教育、专政、民主、男女平等等的问题,都为后代的几千年间的研究起了领导作用,以理念论为基础的“哲学王”思想是对完善政治模式探索的核心内容,是后来精英政治统治的最初模式。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付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朱清华,方朝晖著.理想国家宣言--《理想国》[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程志敏.从“高贵的谎言”看哲人与城邦的关系—一柏拉图《理想国》为例[J].浙江学刊,2005.
  [5]刘敬东.两个世界与理性主义[J].现代哲学,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着的精神。”教育领域,同样需要有智慧的教育。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从教育理念、工具方法、学生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践行“有智慧的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智慧;多元解读;映照现实;互联网 ;“大语文”;课堂管理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着的精神。”教育领域,同样需要有智慧的教育
郑小驴,原名郑朋,湖南隆回人,“80后”作家。初读郑小驴的《蓝色脑膜炎》便感觉其笔法疏远时尚、亲近经典。正如贺邵俊所言:“郑小驴走的是延续文学传统的道路,但他在学习和
期刊
特·思·艾略特作为20世纪西方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其诗歌继承了前期象征主义的传统,既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又抗议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对客观世界的准确临摹。文章追溯了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法由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做中学,学中做——契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和成长预期。切合职业教育的学习模式,不管是行为学习、情景学习还是整体学习都是要通过行动来学习的,符合中职学生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智能特点。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物流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環境条件以及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  摘要:敦煌佛教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其他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敦煌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壁画中各大菩萨的造型上形体姿态,千变万化,婀娜多姿,匪夷所思;所穿的衣冠服饰,色彩华美奇妙,表现的极尽浪漫。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
综观我国各大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分为素描、色彩、创作三大类,主要以静物、石膏像、风景、人物和人体等科目为主。学生在学习期间以习作为主,强调学生的基本功技能训练,写生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了限制,不利于提高教学水平。而PBL理论的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对PBL在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PBL教学理念;电力系统;仿真  一、 引言  在
期刊
方文山作为当今备受欢迎的词人之一,其歌词文本当中不可忽略其互文性的存在。方文山的歌词善用典故、巧用辞格,与其他门类的艺术之间也形成了互文性关系。而且其作品中会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