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数学解题中认知建模的深化作用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数学的授课中,要应用多种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其中,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对于认知模型的构建,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解题中认知建模的深化作用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深化作用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认知模型
  建模为数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是数学认知活动中的关键内容。在数学当中,一切数学概念,定理以及公式等,皆可称之为数学模型。认知活动为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数学分析,提取以及猜想等对数学模型进行构建。在这样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中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益于学生掌握建模的数学思想,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会有极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建模是小学教学一直深入探究的课题。
  1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小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兴趣是其产生认知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才能紧紧跟住教师的教学脚步,不被动学习,将学习当做一种享受,教学质量会有明显的提升。此外,兴趣还有益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产生长期的学习兴趣。现在,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授课中,引导学生应用认知建模的形式解决数学问题,可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排斥对数学的学习。所以,在实际解题中,要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集合,以学生周围的例子渗透认知建模的思想,可提升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将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会主动对其进行思考。例如:学生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少会对知识主动产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调动起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可以引用朝三暮四等成语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构建认知模型,将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提升解题的趣味性,避免学生机械的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2体现认知建模的过程,循序渐进
  在解题的过程中,构建认知模型,学生通常会经历的阶段为:准备模型、假设模型、构建模型、应用模型等步骤。其中具体的应用为:
  2.1准备认知模型
  对模型的构建会依靠相关的现实情境,在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之后,要将非本质的因素舍弃,将本质上的因素保留,这样才能构建好认知模型。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数学问题,深入挖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一些问题,为之后认知模型的构建打好基础。例如:在《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运动员比赛的场景。在观看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为什么内跑道的运动员很快便追上了外跑道的运动员等。这时,要引导学生提炼视频当中关键信息,对跑到的构成进行分析,学生很快便会发现跑到的外跑道与内跑道长度不相等,所以会设置不同的起跑线。这样的情境展现形式,会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将其作为被背景为之后模型的構建打下了基础,有益于学生之后对于圆的学习。
  2.2假设认知模型
  结合认知模式构建的特征以及解题的目的,要对数学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抽象概括,以便将问题简化,用正确的语言提出假设,这也是构建认知模型的关键。但如果建设太细致,会影响之后解题的进行,因此,要对问题的主次进行辨别,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把握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2.3构建认知模型
  在对认知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对选择好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点会对认知建模产生直接的影响。正确的策略选择,有益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因此,要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特征作为出发点,让学生自己应用合理的建模策略,感受解题的过程。例如:在10米的花坛中,每2米要栽种1朵玫瑰花,需要栽种两排,一种需要栽种多少朵玫瑰。如果学生直接应用列式的形式解决问题,有些学生会没有解题的思路,因此要引导学生应用认知建模的形式解决问题。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形式先将情境图画出来,也可利用列表的形式体现数量关系,以便学生能够总结出花朵总数=总长/间隔长 1。
  2.4应用认知模型
  对认知模型的建立有益于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对于认知模型的构建一定要回归到实际问题当中,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将问题解决。在构建认知模型的过程中,并不是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知的终点,只有应用数学认知模型,将其还原为数学问题并将其解决,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重大的帮助作用。
  3有益于深入数学的本质,深化理解数学问题
  小学生对于认知的规律为从形象开始,再到抽象最后再到形象,根据这一特征,学生在构建认知模型时要强调对其的引导,以便学生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例如: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将总结出来的模型应用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中,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培养,避免了学生对于机械公式的套用,深化对认知模型的理解以及进一步认知。学生会在其中感受到构建认知模型的重要性,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住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提升学习的效果。
  4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的学习中,认知模型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益于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上升有明显的帮助作用,更能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各项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月,崔光佐.利用认知建模深化解析小学数学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2):104-110.
  [2]张宏伟.浅谈小学数学建模的策略[J].学周刊,2015,(13):60-61.
  [3]庄惠芬.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5):59-60.
其他文献
编者按:近几年,动物疫情越来越复杂化,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新的分支和变异的不断涌现,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犬范围的瘟疫肆虐传播.传染病在各国以至全世界都有广泛流行,其
【摘要】如今,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各地予以实施,而对于高中重点科目的数学也需要在适应新课改的前提下逐渐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改变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课堂之中得到实践与探索.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思考与探索,认为“情境导入、诱导启发、变式探究、反思提高”是值得高中数学教学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有效运用,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一定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情境导入;诱导启发;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鸡的中毒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工作实践,现将鸡常见中毒性疾病病理剖检变化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及同行参考.
摘 要:变倍机构广泛应用在光电探测设备中,作用是在伺服系统的控制下,实现宽窄视场的切换。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变倍机构的结构组成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光电探测设备;变倍机构;结构设计  变倍功能是光学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功能,完成变倍功能的载体一般被称为变倍机构[ 1 ]。变倍机构广泛应用在光电探测设备中,作用是在伺服系统的控制下,实现不同视场的切换,以满足对不同距离目标搜索和跟踪。  1 变倍机构的功
我国有5000多年中医药应用历史,有数以万计的验方,自古就有用药拌入饲料治病的记载。到目前为止,中药总数已达1.28万种,是世界上中草药应用最广泛,药源最丰富的国家。据报道我国有5
我国富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古代服装,丰富多彩、精致纷呈,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富有内涵的象征性,无论从款式、色彩、工艺、材质还是装饰纹样,都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与精神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