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入诗 独具韵味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xi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看见一个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郑板桥立即派人送上衣食。众吏问何故,郑板桥曰:“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缺十即缺食。”在这里,缺衣食之人巧妙地运用数字为联而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古代许多诗人运用神奇的数字而使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一、借数字凸显情感
  李白有一首《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此诗中写到“三千丈”白发,单看此句,真让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了下句才豁然开朗,原来“三千丈”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呀!以“三千丈”白发写愁情,匪夷所思,这一奇想却意味深长。李白正是用这种夸张比喻的手法,使抽象的、深重的愁苦之情形象化、具体化。人们不会因“三千丈”白发的无理而责怪诗人,反而会因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体会到诗人的长叹怨愤。
  我们再看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两两对仗。首句写低处翠柳上鸣叫的“两个”黄鹂,成双成对,第二句写高处青天飞行的“一行”白鹭,自然成行,再加上鲜明色彩和声音的描写,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作者无比欢快愉悦的心情。第三句写作者凭窗而眺见到的山岭上终年不化的“千秋”雪,如此开阔之景使诗人心情舒畅万分。接着第四句写到门外停泊在江岸边来自东吴的“万里”船,看到江上船只畅行无阻,诗人可以“青春做伴好还乡”了,怎能不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是何等的开阔!
  二、借数字拓宽意境
  诗歌不能只拘于生活的细节真实,有时也允许不合事理。借助于数字来拓宽意境,使诗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例如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一首富于艺术想象,意趣盎然的诗。而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我看任何一个有鉴赏力的读者都不会同意杨慎这段话的。此诗妙处就在于“千里”,它本身是想象夸张之词,极言千里江南到处是大好春光。正是着眼于整个江南,才与题目“江南春”呼应,若改为“十里”既不切诗题,也失去了诗意。这“千里”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使整个江南这宽阔的意境呈现在诗人和读者的面前。辽阔的千里江南经过诗人的生花妙笔的点染,尽收眼底,可谓绝妙之“千里”。
  三、借数字美化画面
  宋代有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把一至十这十个数字顺序嵌入诗中,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画面中一条不长的小路、几户人家、几座小亭、几枝花朵是极普通、极常见之物,而作者巧妙地运用数字,使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显出朴实自然,又透出恬淡幽静,不免勾起人无尽的情思与神往。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上一个老渔翁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它的背景广大辽阔,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为了表现这画面,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数词为“孤舟”和“独钓”做陪衬。没有“千”和“万”两字,下面的“孤”和“独”两字就会平淡无奇,失去感染力。“千山”和“万径”的背景如放大了好多倍的特写镜头,而一舟一翁的画面却使用了缩小多少倍的镜头。这反常的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及之感。只有这样写才能使画面更完美,也才能表达作者的意图。
  四、借数字点明诗眼
  唐代诗人齐已有一首题为《早梅》的诗,颔联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白皑皑的深雪作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梅”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这“一”枝梅之不同寻常,呼应诗题“早梅”。“一”字初为“数”,郑谷将其改为“一”,“数”与“一”在诗中的妙处一比较便知。故此,齐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可见“一”在诗中的韵味。
  数字入诗,韵味独特,效果神奇。鉴赏诗时,教师要让学生注重诗中的数字,分析体味其特点,把握作者的意图,领会诗的内涵。
其他文献
2004年11月26~29日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技术交流会在风景秀丽的广西南宁市召开,来自全国23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25家厂矿企业公司的131名代表参加了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越来越被教师们认可,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事得其反,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应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一、忽略了教学重点  在教学十二个月份的英语单词时,一些老师设计了大量优美的动画画面,同时设有朗读音频。学生边看边听,却忽略了学生动口操练的重点问题,最后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正>关于世纪和年代的划分,以往存在着从1开始和从0开始的两种观点和做法。随着2001年的到来,21世纪从2001年开始已达成共识,但关于年代的划分和称呼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发展创新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发挥主体作用 “导”的研究和运作 培养学生的兴趣    “迎接未来的科学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英语
校园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丰富载体和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校园文化的概念、内容入手,分析了校园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对如何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进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设情境 审美体验 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定位: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