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huin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而设计问题,并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它能实时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和理解程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尚存在着诸多弊端,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研究。
  关键词:课堂提问 问题设置 善于启发
  一、问题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1.问题的重复。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老师的回答。
  2.不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而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注意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作为教师,你可以自己观察你自己或请别人观察,你是否集中你的注意力,,对学生感兴趣?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听”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各个层次,而且需要心与心的理解。
  3.提问到的学生面窄。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的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点几个学生的教师给了大多数班级成员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比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尽管玩吧。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业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
  4.自问自答。你见过这样的课堂没有,就是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极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怎样学会去思考、去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教学。如果确实是问题太难,教师应该充分地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5.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在有些时候,教师故意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以示惩罚。实际上,着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不,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些不带任何消极感情色彩的中性词语。
  6.不擅长解答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多。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罪魁祸首。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方面
  有鉴于上述种种后果,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课堂提问来组织教学活动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i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2.积极提示,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3.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
  4.由具体到抽象
  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按照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顺序依次发展的。提问设计也应遵循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打斗场面时,可设问:㈠找出描写双方打斗动作的词语;㈡模仿双方的动作打斗;㈢猜摩品评双方动作的优劣;㈣体会林冲的沉稳勇猛。如此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形象思维,使学生理解课文主旨,让学生的思维完成一次飞跃。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求,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升网络技术的使用效率,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平台。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学习兴趣 开放的课堂 新课程  “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
摘要:分层阶梯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 分层 阶梯教
应用0.8%甲醛灭活的猪链球菌2型9801全菌作为抗原,免疫BABL/C小鼠,待抗体水平达到1:100000时,取脾细胞并与对数期生长良好的SP2/0进行融合。应用亲和层析纯化的原核表达的溶菌酶释放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信息技术课也在不段的变化,相应地信息技术课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的需要,也要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调整。新课改的思想能否得到贯彻,新课改的思想能够得以付诸实践,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来讲,我们该如何深刻领会新课改的思想,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搞好教学工作,从对新课程标准的一些认识,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
摘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  加强  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明
摘要:学案教学法是一种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案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新课程 学案教学 自主学习 创新精神  一、“学案”教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哪怕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学都是采取“教案”教学。“教案”教学是“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