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小心是糖尿病作祟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red0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中年双眼视力模糊,以为是老花眼,可戴了几年的老花眼镜,视力越来越模糊,到医院全面检查后才发现是糖尿病作怪。近日,52岁的李林(化名)在内分泌科确诊了自己“老花眼”的病因。
  李林3年前开始出现视力模糊,以前报纸上清清楚楚的文字慢慢感觉像是蒙上了一层雾。以为是“老花眼”,就到眼镜店配了一副老花眼镜暂时解决了问题。但今年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戴着老花眼镜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到医院就诊。
  检查后发现,李林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眼部血管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不是单纯的老花眼,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引起失明。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眼部病变
  老花眼又称老视,绝大多数人在40~45岁左右眼睛会悄悄出现“老花”,首先感到看细小字迹模糊不清,必须要将书本、报纸拿远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迹,存在近距离视物困难。
  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对眼睛的影响也随之上升。其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1%~36%,其对视力影响最大。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等。
  警惕“隐性”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人们较多关注“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这些最常见的症状,容易忽略那些不典型的症状,如皮肤瘙痒(女性外阴瘙痒)、皮肤干燥;饥饿、疲倦、乏力;皮肤反复发作的疖肿;伤口不易愈合;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模糊;怕冷、胸闷心慌且活动后加重;尿路感染或咳嗽长久不愈等。还有多数糖尿病患者前期没有任何症状,往往只有到了某一种并发症住院治疗时,才发现已然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一般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它可能带来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眼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成为糖友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所以对隐性糖尿病患者的提前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早期的排查和干预,使更多的高危人群及早脱离威胁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所在。
  其中,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往有妊娠糖尿病或曾经分娩过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公斤)的女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肥胖患者,年龄大于45岁,特别是大于45岁伴超重者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友”应定期做眼底筛查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远超正常人,更应该重视眼底的筛查。
  视力好并不等于眼底没有病变,只要确诊为糖尿病,就应该马上去检查眼底情况,看视网膜是否发生病变。糖尿病患者至少要每年做1次眼底检查,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
  预防眼底病变,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控制血糖,定期体检,及早、定期到眼科检查,这是预防、延缓糖尿病导致视力损害的最有效办法。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应留意视力问题,一旦发现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明显,或看东西出现重影、有闪光感,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又或者是近视程度加重等常见的糖尿病眼病症状,应及时去医院眼科进行系统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胀、眼疼、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也是糖尿病眼病的可能症状。
其他文献
刚刚过完周岁生日的小鹏是罕见的“Sturge-Weber综合征”(斯特奇-韦伯综合征,又称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患者,最近他在医院接受了半脑切除手术。  小鹏出生时半边脸都被大大的“红色胎记”覆盖,活像一个小关公。小鹏的父母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胎记,并没有太在意。直到4个月的一天,小鹏突然出现左侧眼角及口角向左侧抽动,大量流口水,牙关紧闭。此后,小鹏病情反复发作,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同时,不满周岁的小鹏
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因连续加班熬夜已有数天之久,加之穿衣少,夜间着了凉,李女士颇感疲惫。这天醒来,李女士感觉全身无力,不想吃东西,腹部胀气,伴有恶心、呕吐,拉稀水样便,“胃肠道像翻江倒海”般难受。在家人陪伴下来到社区医务室就诊,医生认为她得了急性胃肠炎,给她吃了一些治胃肠病的药,但毫无效果。  后来,她又到一家大医院看了专家门诊,专家经检查排除胃肠病,认为李小姐是“胃肠型感冒”,按感冒给予治疗。
笔者曾经做过一项统计,每位胃炎患者平均用药4种以上,平均服药时间7~8个月。两组数字颇能反映出胃炎用药的一些问题。  胃炎患者用药种类较多,用药时间长,治疗效果有时不明显。不少患者对药物治疗有疑虑,这不但会影响疗效,且导致患者四处求医,造成过度用药,有的还因为误会,甚至放弃合理治疗而耽误病情。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些常见问题,对于取得疗效很有帮助,国内外都有成功先例,值得参考。  问题1 放不下烟,舍不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患者可取落霜红的叶晒干,研成细末状,过120目筛,然后在药粉内加入凡士林,按2:3的比例配方,拌匀即成冬青膏,装瓶备用。用时先将患部以75%酒精消毒,然后敷上冬青膏,再以消毒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落霜红又名细叶冬青,其味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民间称之为“疔药”,采其鲜叶嚼碎敷于患处,治疗疔疮效果特别显著。  (摘自《家庭醫药》)
年近5旬的老张双眼长期发红、干涩、不舒服,症状时重时轻,特别是在熬夜、抽烟和喝酒之后表现明显,已经到当地很多医院看过,医生都说是慢性结膜炎。可是点了不少眼药水就是未能根治,这次老张专门从大老远跑到北京挂了专家号想问个究竟。  要想解决老张的困惑,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结膜炎。  正常的眼睛,在白眼球(巩膜)表面和眼皮内层有一层薄薄的膜覆盖,这层薄膜称为“结膜”。覆盖在白眼球上的称为球结膜,覆盖在眼皮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