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力求尽快地适应新教材要求。可是,又总觉得对新教材教学如同“蚂蚁吃大象”一样无从下口。到底新教材与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呢?现仅以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例,谈一谈自己对新教材教学的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信息化
在这里信息化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尽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为课程教学服务,如多媒体技术、CAI辅助教学等;二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技巧与技能已不再是数学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数学新课程并不是单纯传递数学信息的载体,而是各种信息量的加大、复合、丰富与复杂。学生首先要从大量丰富而复杂的复合信息中,选取出自己要找的数学信息,然后才能用自己具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去解答。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教材更难、更灵活、更开放了,其信息量比以前更大了。
如“信鸽送信”这一内容的教学,由于含了许多额外信息,学生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学习像这样多种信息量的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出错,学生主要出现遗漏、错连、连线混乱等现象,尤其是看见这些纷舞的信鸽,学生更是目不暇接了。有的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只会凭图画的内容来获取数学信息。所以,数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要做好数学题,学生首先要过观察关。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获取足够的数学信息量。
二、趣味化
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状况,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编排形式。课本以学生喜爱的四个卡通形象作为课文内容的主线,可以说整个课本就是一个长长的故事。另外,有的题目本身就是可操作的游戏,几乎课本的每一页都配有学生喜欢看的彩色图画,有很多的题目可以独立编成优美动听的故事。课本彩图也大多以儿童喜欢看的动物和食品、玩具和游戏,喜欢做的活动等为主。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学起来始终有新鲜感,充满兴趣。
三、开放化
开放化体现了教育的科学性。教师讲得太多,条条框框太多,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其思维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要放手发动学生的集体智慧。俗语说:“千人有千面,百人有百思。”这就强调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开放化,即多让同学们讨论、汇报、发言,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可适当适时地加以指导、鼓励,切忌用伤害性、侮辱性的语言来训斥学生。教育家魏书生说:“培养一个好习惯和终止一个坏习惯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是如此。这种开放性在教材内容上又集中体现在答案的不惟一性和思维的多角度性。
同时,开放化有利于教师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状况、技能与水平。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前者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开放化地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不拘泥于课本内容。(2)后者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开放化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才能因势利导,利于开放。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导”与“放”的辩证关系。教师在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思考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导”一下。这些都要靠我们教师自己体会与把握。
四、生活化
数学源自于生活,数学又要为生活服务,所以新教材讲究数学的生活化。这一特征在新教材内容体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购物”等内容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版。无论从图画的内容、色彩、文字说明,还是从可操作的活动、游戏来看,无不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也可以说,每一道题就是儿童生活的镜子、缩影。另外,生活化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上,如让学生亲自去买东西;用尺子量身高、桌子的高度;写一篇数学日记;每天记下一个数学问题,存进问题银行等等。生活化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学习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可操作化
新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几乎都有“可操作化”这一特征。如“生活中的数”、“有趣的图形”、“统计”等,都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拨算珠等,或用直尺画点子图、动手摆图形、用水彩笔涂几何图形等,这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便于他们学习。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和教材特点,采用信息化、趣味化、开放化、生活化、可操作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用“五化”来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情操、合作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想这应该是新课改的发展方向。
一、信息化
在这里信息化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尽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为课程教学服务,如多媒体技术、CAI辅助教学等;二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技巧与技能已不再是数学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数学新课程并不是单纯传递数学信息的载体,而是各种信息量的加大、复合、丰富与复杂。学生首先要从大量丰富而复杂的复合信息中,选取出自己要找的数学信息,然后才能用自己具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去解答。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教材更难、更灵活、更开放了,其信息量比以前更大了。
如“信鸽送信”这一内容的教学,由于含了许多额外信息,学生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学习像这样多种信息量的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出错,学生主要出现遗漏、错连、连线混乱等现象,尤其是看见这些纷舞的信鸽,学生更是目不暇接了。有的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只会凭图画的内容来获取数学信息。所以,数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要做好数学题,学生首先要过观察关。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获取足够的数学信息量。
二、趣味化
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状况,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编排形式。课本以学生喜爱的四个卡通形象作为课文内容的主线,可以说整个课本就是一个长长的故事。另外,有的题目本身就是可操作的游戏,几乎课本的每一页都配有学生喜欢看的彩色图画,有很多的题目可以独立编成优美动听的故事。课本彩图也大多以儿童喜欢看的动物和食品、玩具和游戏,喜欢做的活动等为主。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学起来始终有新鲜感,充满兴趣。
三、开放化
开放化体现了教育的科学性。教师讲得太多,条条框框太多,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其思维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要放手发动学生的集体智慧。俗语说:“千人有千面,百人有百思。”这就强调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开放化,即多让同学们讨论、汇报、发言,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可适当适时地加以指导、鼓励,切忌用伤害性、侮辱性的语言来训斥学生。教育家魏书生说:“培养一个好习惯和终止一个坏习惯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是如此。这种开放性在教材内容上又集中体现在答案的不惟一性和思维的多角度性。
同时,开放化有利于教师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状况、技能与水平。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前者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开放化地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不拘泥于课本内容。(2)后者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开放化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才能因势利导,利于开放。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导”与“放”的辩证关系。教师在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思考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导”一下。这些都要靠我们教师自己体会与把握。
四、生活化
数学源自于生活,数学又要为生活服务,所以新教材讲究数学的生活化。这一特征在新教材内容体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购物”等内容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版。无论从图画的内容、色彩、文字说明,还是从可操作的活动、游戏来看,无不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也可以说,每一道题就是儿童生活的镜子、缩影。另外,生活化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上,如让学生亲自去买东西;用尺子量身高、桌子的高度;写一篇数学日记;每天记下一个数学问题,存进问题银行等等。生活化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学习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可操作化
新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几乎都有“可操作化”这一特征。如“生活中的数”、“有趣的图形”、“统计”等,都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拨算珠等,或用直尺画点子图、动手摆图形、用水彩笔涂几何图形等,这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便于他们学习。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和教材特点,采用信息化、趣味化、开放化、生活化、可操作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用“五化”来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情操、合作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想这应该是新课改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