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靶点干预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xia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以及双靶点干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表达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1组)和糖尿病(DM)组.经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后8、10、12周取大鼠视网膜标本行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CTGF mRNA表达变化.根据上述结果,选取相同条件的大鼠60只,随机选择50只大鼠依照上述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ON2组).建模后第10周,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双靶点干预组、ranibizumab单靶点干预组、CTGF小发夹RNA(shRNA)单靶点干预组、DM未干预组.干预1周后取各组大鼠视网膜标本,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VEGF、CTGF mRNA表达变化.结果 建模后第8周,DM组大鼠视网膜CTGF mRNA水平显著增高且一直持续到第12周,与CO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2.67、-2.42,P<0.05);第8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VEGF mRNA水平与CON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3,P=0.669);第10周时显著上调且一直维持到第12周,与CON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57,P<0.05).Ranibizumab单靶点干预组大鼠视网膜VEGF mRNA表达水平较DM未干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5),与CO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P>0.05);CTGFmRNA表达显著高于DM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CTGF shRNA单靶点干预组大鼠视网膜CTGF、VEGF mRNA表达均较DM未干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3、-2.92,P<0.05).双靶点干预组大鼠视网膜VEGF、CTGF mRNA表达均下调,与DM未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9、-5.11,P<0.001);与CO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16、1.139,P>0.05).结论 早期DM大鼠视网膜内VEGF、CTGF基因表达即升高,且CTGF升高较VEGF早.Ranibizumab结合CTGF shRNA双靶点干预能同时降低VEGF、CTGF基因在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
目的观察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和祛泡效果。方法将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口服进行肠道准备,研究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1)照射
乳腺黏液癌是一种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预后较好的浸润性癌,但近年发现在这种类型的乳腺癌中存在一种以微乳头状结构为特征的亚型,其形态结构类似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且
CT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极有益的诊断信息,但CT的过度使用也使辐射风险加大.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辐射剂量成为当今的焦点.本文就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
患者男,56岁.因左眼突发疼痛伴视力下降2d于2009年2月11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无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等全身疾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2,矫正均不能提高.右眼
患者男,59岁.因右眼视力下降3个月,加重5d来我院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不伴眼痛头痛,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10 d前因"头晕"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收入院给
血管生成素(Ang)是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后发现的另一类促血管形成因子.Ang家族中的Ang-1和Ang-2竞争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并对血管起着相反的作
目的 观察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1107例1202只眼纳入研究.按收治
临床研究发现,高度近视、长眼轴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保护因素[1],合并高度近视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几率要小于不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内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