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尖子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尖子生;心理辅导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研究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相当多,而往往忽视了对“尖子生”的心理辅导。
  “尖子生”由于成绩好,教师特别喜欢,有时犯点错误,教师总会原谅。一次又一次的原谅,时间长了,“尖子生”容易产生狂妄自大的情绪,相当多的“尖子生”无视班规校纪,导致整个班集体乌烟瘴气,难以收拾。怎样做好“尖子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呢?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悟出了以下几点。
  
  一、谈心——架起与尖子生交朋友的桥梁
  
  与“尖子生”谈心是教育的一门艺术。许多教师认为,“尖子生”成绩好,没必要谈心,任其发展,不管心理问题。其实,谈心能够让教师了解“尖子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活动,遏止其不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比如,前年我当文科班班主任时就遇见这样一位“尖子生”,她的成绩很好,但就是总觉得周围的人不喜欢她,一点小事也发脾气。我从她的家庭情况了解到:她的父亲在她三岁时畏罪自杀,母亲带着她在周围歧视的眼光中长大,几乎没有人喜欢她。她性格孤僻,心胸狭隘。在一次她发过脾气,安静之后,我把她叫到操场边,我们边走边谈,从谈学习入手,渐渐过度到她家里的情况,气氛非常的和谐。渐渐地,她把她小时候的情况和家庭的情况全告诉了我。她也知道她发脾气的原因。这以后,我们经常沟通,到毕业之前,她成为同学们各方面的偶像,后来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认为,针对她的心理特点,实施有效的谈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谈心前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实事求是地了解到“尖子生”的心理动态,如何谈,怎样谈,谈哪些方面,都要想好,并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谈心。同时,要积极引导和启发“尖子生”交谈,决不强迫其说话,要让他像相信朋友一样相信老师,他才能无话不说,敢于直言。
  3.“尖子生”一般思维敏捷,所以,谈心时要注意察言观色、循循善诱,把握语言的分寸。
  
  二、批评——给“尖子生”一针“催化剂”
  
  对“尖子生”而言,成功感较多,这会带给他们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充分自信的有利因素;但成功太多,又容易带给他们不利因素。因此,恰如其分的批评会使尖子生保持清醒头脑,觉得“天外有天”,不敢骄傲,从而迫使自己正视现实,虚心好学。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尖子生”,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老师家长经常表扬他,他就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了。在一次班级的篮球比赛中,他作为队长在比赛之前大吹特吹,以为自己肯定会赢。然而最后却输了。我看见他不服气的样子,并没有去安慰他,反而扔给他一句话:你也有技不如人的时候啊。从那以后,我看见他规矩多了,学习更加踏实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我认为,对“尖子生”的批评要抓住时机,击中要害。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更上一层楼。
  
  三、褒扬——给“尖子生”注入“兴奋剂”
  
  “尖子生”应该受表扬,但表扬要有艺术,才能让 “尖子生”脚踏实地,而不至于飘飘然。因此,表扬要注意两个方面:
  1.表扬要恰如其分且诚恳。不可人为地拔高和降低。表扬是发自教师内心的而不是虚假的夸奖和吹捧。表扬过高,会让他们目中无人,其他同学也会讥笑;表扬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其他同学也会认为老师过于苛求,不实事求是,反而影响老师的形象。
  2.对尖子生表扬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其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也有利于尖子生一步一步地成长。
  
  四、关爱——给“尖子生”灵魂家园一片蓝天
  
  “尖子生”有成绩好的光辉的一面,同时也有黑暗的部分。许多尖子生表现得比较冷漠、自傲、势利、散漫。我班的张某,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但是在半期的民意测试中遗憾地败下来。他这样说:阴谋埋藏在人的心底,我的尊严在所谓民意测试中荡然全无。偏激与仇视可见一斑。然而,我心中有底,不露声色,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多投入一点微笑与热情。事后我找他谈心,让他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自我分析,终于找到了原因。他平时对同学比较冷漠,也很不热情,同学有困难,尤其是学习上的,他也不愿意帮助。所以才有前面一幕。我通过安排同学之间团结、帮助等一系列活动,有意安排他主动帮助、关心同学。现在他已经是一个热爱班集体,主动帮助、关心同学的好干部。我认为关爱“尖子生”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热爱学生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学生的心里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努力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
  2.要公正、平等、热情、礼貌地对待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善于解决他们心里的困惑和烦恼,诚实守信。
  3.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忍性和勇敢性,以及忍耐力和自制力。随时随地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在平时的点滴小事中磨砺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强者。
  总之,在正确面对与处理“尖子生”的某些不足时,我们教师应是精神领导,要抓住时机,力求公平、公正地纠正“尖子生”光环下的瑕疵,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华中学校,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洪
其他文献
【摘要】“物质文化”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文化学中的一个学术语,然而,物质与文化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是如何统一起来的,“物质文化”的定义有无缺陷,如何界定物质文化,这些是本文所要论述的。  【关键词】 物质 文化 物质文化 人 价值    文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它与我们是如此的近,以至于正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雷蒙德·威廉斯)。然而,由于人类的文化现象十分复杂多样,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移动电视、个人博客、播客等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它们凭借自身的某一种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传播领域里开始逐渐地站稳脚跟并不断深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新媒体提供了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选择的范围,满足了人们愈来愈趋向于多样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与此同时,这些新兴媒体们也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新媒体环境已经对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冲击
这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丰富和全面,展现人性的深刻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大量媒体记者冒着危险,赶赴灾区,第一时间为公众提供信息,这为减少消息的不确定性、减少谣言,帮助全国人民建立信息、凝聚力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我国媒体的职业化意识在传媒间的竞争中、在全国人民的无形监督中得到提升,媒体在大规模报道中开创的制度环境、积累的报道经验、培养的职业意识将对中国媒体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