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课堂注意力,顾名思义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课堂教学。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保障。如何培养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如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白兔”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一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进入事先精心布置的场地中,使他们置身于“森林小动物住宅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吸引幼儿的环节:小盲兔探路的情境表演;表演后让幼儿各抒己见的谈话;幼儿戴上墨镜体验双目失明的感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声情并茂地讲述“小白兔的故事”;幼儿结对子玩“小狗帮小兔”的游戏;幼儿为小兔设计用具等。整个教育活动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巧妙地巩固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设计时还注意了动静交替,时张时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幼儿自始至终情绪愉悦,积极性高涨。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情境表演、谈话、讲故事、游戏、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表述、扮演角色,使他们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一是化平淡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兒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教师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三、加强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做恶劣,而且要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
  四、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配合幼儿的行为,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五、找出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所以请善用自身的观察力,从孩子的反应中找出令他有兴趣的事物,兴趣越浓,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虽然孩子的专注时间不算长,但是一旦碰到让他真正有兴趣的东西,那么不论是高兴的表情,还是投入关注的时间,都会与不感兴趣的事物有明显差别。所以,父母要切实掌握孩子喜好的差异,以便作为学习时的诱因。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同时借助家长的积极配合,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为例,分析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Prezi的案例后发现这种应用可以整合课程,丰富教学内涵,从而形象展示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将数学学习和专业学习高效融合,有利于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 prezi;中职数学;分段函数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经过大
期刊
【摘 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并着意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下面仅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谈谈我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选择教法;落实基础;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这个目标,所有学科都进行着教学方法的创新。初中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点学科,也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着革新,努力完成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实现初中政治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成为众多初中政治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老师,你快来!翔又和同学打在一起了!”刚到办公室,班上安全委员就急如风火地跑过来……  秋季开学,我接手了初三(5)班,翔是这个班的“问题学生”。我见到的是这样的翔:上课经常趴在桌上,有时甚至早自习就这样,叫醒他后看到的是充满疲倦的脸,眼睛里还充满血丝;对待学习的态度极其不端正,开学半个月
期刊
【中圖分类号】 G62.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班主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师爱具有特殊的魅力,而教师的微笑,是教育学生最好的一种手段,是让师爱翱翔蓝天的翅膀。  一、教师的爱心,体现了他的教育情怀  记得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于是,每次我走进教室时,总是对他示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起初,他还满不在乎,时间久了,他终于被我的微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古今中外,已有诸多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期刊
【摘 要】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它是幼儿园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区角活动的内容与主题结合提升目的性;区角活动的材料与本土资源结合,凸显本土性、季节性、可变性,富有特色。教师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應灵活多样,巧用图示法、观察记录法等有效策略,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在快乐、主动的学习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区角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一、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对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中,提高课堂效果已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艺术;教学模式;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