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喀贸易”发展前景看好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麦隆位于非洲中部,濒临几内亚湾,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1949万,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景色迷人,浓缩了非洲大陆多种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文化特征,素有“微型非洲”的美称。
  2009年,喀麦隆的GDP为10万亿非郎(约合218亿美元),人均GDP为1120美元,通货膨胀率为5.3%,实际年均GDP增长率为2%,在非洲54个国家中属中等水平。
  
  中国是喀麦隆最大的亚洲贸易伙伴
  
  喀麦隆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贸易依存度很高,经济独立性较差,属于出口驱动型经济,近年来外贸依存度仍处上升趋势。1971年中国与喀麦隆建交后,中喀开始有了贸易联系,但数额较小。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后,中喀贸易开始较快增长。2007年1月,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当年,中国已成为喀麦隆第七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是喀麦隆最重要的出口国(特别是原木)和进口国(包括初级产品和各种制造业产品)国家之一。2008年中喀双边进出口额达8.5亿美元,是中喀两国双边贸易首次突破8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喀麦隆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总额略有缩小,但仍达8.1亿美元。可以说,中喀合作是喀麦隆与所有国家合作关系中最具成果的双边合作关系之一。
  
  概说中国对喀麦隆的进出口贸易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至2008年,中国对喀麦隆的进口呈上升趋势,2008年为最高峰,年均增长率为57%。其中,2005至2006年、2007至2008年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大,增长率分别达198%,199%,几乎翻一番。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口额略有下降。2010年1-7月,进口额为5.1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6%,进一步小幅下降。
  2001年至2005年,中国自喀进口的产品结构变化不大,都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基本没有什么制造品,但在种类上发生了很大变化:2001年,石油进口占绝对优势,占全世界对喀进口石油的11.55%,达92.22百万美元,2005年,棉花、原木进口增长较快,分别达51.18和16.44百万美元,占全球对喀进口的38.42%和3.97%,石油的进口数量为0。从中国自喀麦隆的进口额与中国自非洲的进口总额对比情况看(表1),相对整个非洲,中国对喀麦隆的进口里相对下降趋势。
  由表2可知,自2001年开始,我国向喀麦隆的出口连续大幅增长,2001至2002年两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39%,增速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对非洲出口年均17%的增速和我国总体出口年均14%的增速。2008年达37928万美元,2010年1-7月仅半年多已达30251万美元。总体上,中国对喀麦隆出口呈高速增长态势。
  从出口构成看,与中国对喀进口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不同,中国对喀出口范围比较广泛。2001年前,谷物是对喀出口的主要商品,占50%以上,机器、运输设备出口较少。2003年之后,谷物出口逐年下降(因喀麦隆增加了对泰国、印度与法国谷物的进口),对喀出口商品种类呈现多样化趋势,以制造业产品为主,机器、运输设备等的出口不断增加。2005年,中国谷物的出口只占喀麦隆谷物进口的1.76%,而机器、运输设备的出口占了53%以上,占喀同类商品进口的7.95%,其他制成品则占喀同类商品进口的35.45%以上。从中国对喀麦隆的出口与中国对非洲的出口总额对比来看,相对于整个非洲,中国对喀麦隆的出口呈相对上升趋势。
  
  需要引起警觉的一些贸易问题
  
  我国目前在喀市场占据优势的商品并非喀主要进口商品,而且占其进口的比例偏小。喀麦隆近5年进口的产品主要有矿物产品(主要为石油)、机电产品、化工产品(主要为药品)和交通工具,而我国目前向喀出口的产品很多是纺织品与皮革制品。这些商品进一步发展的难度相对较大,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尤其是中低档鞋类和旅行箱包市场已经基本被中国产品垄断,我进一步扩大出口的余地已经不大。
  中国产品在产品质量、品牌宣传、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国内一些公司把积压的针织品、小五金等产品倾销到非洲市场,虽然近期能赚钱,但败坏了中国商品的声誉。还有一些产品的质量虽然过关了,但在品牌宣传、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得不够。以摩托车为例,中国摩托车在喀麦隆市场本应具有竞争优势,但目前喀麦隆市场上的摩托车品牌主要是铃木、本田和雅马哈,中国摩托车最近两年虽然逐步增加,但仍不是主流。
  喀麦隆的高关税和海关估价制度阻碍了中国商品出口。2003年上半年以来,喀麦隆海关对来自亚洲的鞋类、服装和衣着附件、手提包以及袜子等商品在计征进口关税时实施了最低海关估价制度,其进口实际税率达58%,这对中国出口喀麦隆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喀麦隆在中国没有商检机构,中国出口商品的检验由SGS公司上海分公司进行,自2009年底开始,SGS公司对中国商品实行最严厉的审查制度,且一切费用都要由中国出口商承担,使一些中国商品无法出口。
  频频发生的诈骗事件给我国厂商也造成很多损失。如2004年,国内某商家与喀方客户谈生意,交易额近2000万美元,如此大金额交易在喀麦隆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喀市场容量有限,喀商支付能力也没有这样大。又如,一些不法分子以“工业和商业发展部”名义伪造证书,事实上,该部已经撤销。
  此外,喀麦隆网络设施落后,电子商务系统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企业规模小,资金少,难以用信用证方式交易等,给中国对喀贸易带来了不便。
  
  中国对喀贸易对策
  
  外贸部门认真把关,伪劣假冒商品不准出口,应把国产高档名优产品、特别是最新的节电、环保型家电产品出口喀麦隆,同时要加强售后服务,惟其如此,才能立足喀市场,提高中国产品的知名度。
  改革进口关税及对中国的最低海关估价制度。对进口采用高关税及海关估价制度都力图限制进口,是一种传统的重商主义做法,不但违背了WTO有关原则,也违背了中喀两国政府签订的贸易合作协定中的规定。因此,应敦促喀方取消这种限制中国部分商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性措施,争取使喀方适当降低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及取消限制中国部分商品进口的最低海关估价制度。
  支持中喀厂商参加广交会等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做好商情调研工作和信息收集与发布。通过广交会参展商名录、中国出口商名录、中国名牌出口商品目录、国内商务网站收集、整理中国相关产品资料,然后通过喀麦隆商会、电子邮件以及向来访客商分发等途径向喀麦隆企业宣传我国产品和企业。同时,收集上述商品的喀麦隆经销商资料,通过网站公布并向我国相关企业推荐,促进中国与喀麦隆相关企业合作。
  支持我国厂商进入喀麦隆家用电器市场、药品市场。目前,喀麦隆人均GDP为1120美元,根据世界各国和中国的经验,其时正是家用电器大普及和大更新的黄金时代,但喀麦隆家电业并不发达,所有家电产品靠进口,中国家电产品在喀麦隆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另外,中国药品出口喀麦隆也有很大潜力。中国医疗队在喀麦隆救死扶伤几十年,中国医生和中国药品在喀麦隆人民心中有良好的声誉。中国的西药和法国等国家的同类药品差价比较大,一些常用西药有的差价达6-8倍。农药也是喀麦隆进口的大项。
  防范商业骗子。在和喀麦隆企业(以及任何国家的企业)开展外贸活动前,必须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在与喀商交易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其资信情况,要求喀方公司提供资信材料,避免上当受骗。喀麦隆网络设施落后,电子商务系统远远没有建立起来,除大型合资企业外,很少有喀麦隆当地企业有自己的网站,企业也很少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进口商。因此,在寻找客户时,应与喀麦隆商业、工业、矿业和手工业商会(CCIMA)或喀麦隆企业家联合会(GICAM)N系,而不是通过网络联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