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胶体对U(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来源 :原子能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ved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某铀矿山附近土壤中的红壤胶体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吸附平衡时间、铀溶液初始浓度、胶体用量、胶体粒径和有机质条件下对U (Ⅵ)的吸附影响,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 )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强度越小,胶体粒径越小,胶体对U(Ⅵ)的吸附量越大;单位质量红壤胶体对铀的吸附量随铀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红壤胶体用量的增大而减少;在25℃、pH值为3.5、离子强度为0.001 mol/L时,粒径小于1
其他文献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符合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职外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职业情境,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量,实现教材改革
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平天山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平天山维管植物种类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81科583属981种(含变种及亚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59属
以最佳估算程序RELAP5为基本分析工具,对自然循环系统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系统的不稳定性边界。研究发现自然循环对过冷沸腾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稳定性一般发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