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剪-扭复合作用下考虑扭转翘曲的U形薄壁混凝土梁设计方法

来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弯-剪-扭复合作用下U形薄壁混凝土梁的试验和数值模拟参数分析研究成果,提出U形梁约束扭转内力翘曲弯矩Mω和翘曲扭矩Tω的等效方法,进而提出弯-剪-扭复合作用下考虑扭转翘曲的U形薄壁混凝土梁设计方法。对考虑扭转翘曲、不考虑扭转翘曲2种情况下的设计内力和计算极限荷载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情况下所得到的设计内力在内力类别和数值上均差异显著;当扭弯比较小(约小于1∶8)时,忽略扭转翘曲时得到的极限荷载计算值偏大;当扭弯比较大(约大于1∶8)时,忽略扭转翘曲时得到的极限荷载计算值偏小。
其他文献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在变速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呈现非平稳性特征的情况,提出了基于SST(同步压缩变换)的阶比分析方法.首先对强噪声环境下轴承振动信号进行SST时频分析处理
日本为解决城市“摊大饼”的无序发展,开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站城一体综合开发,构成了高强度、高密度、紧凑型的复合式立体三维车站城。通过对土地的集约化开发、车站舒适空间的营造、城市功能的完善、商业设施的配置及文化设施的导入等手段,提升了车站的公共性、文化性、便利性和舒适性。通过统一策划、同步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对城市发展的效率性、对使用者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对开发者的收益性,提升了以车站为中心的城市整体价值。
对GB/T 36284—2018《轨道交通站台门电气系统》的制订背景、制订过程及其与其他标准的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解读了其适用范围、术语与定义、系统组成、系统技术要求、部件技术要求和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要求等内容。指出了该标准制订的初衷与依据,为理解标准条款提供了技术参考。
结合多样化的客流需求实施精准的客流控制,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点线面客流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车站客流密度系数和客流控制效率的线网客运组织联控策略,搭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控制应用平台。本研究实现了对车站客流的即时预警、精准溯源和精细控制,可用于指导线网客控分级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线网联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进而降低客运安全风险、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日益增长的舒适性需求,基于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提出了列车运行目标速度曲线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已在FAO(全自动运行)下列车运行速度控制中得以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进而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对因减缓机械设备冲击性而减缓机械设备的磨损、降低噪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等方面也有一定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