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体现了个体的生活体验,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可以说,作文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从教育角度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在观察中表现个性
  
  “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这说明作文创作的动机、泉源来自于观察。作文正是作者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在参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观察生活,触发情感,产生表达欲望的结果。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每一个体对事物的观察角度、观察结果不同,由此激发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自觉、主动地观察事物,为其创新打下基础。
  例如,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我曾创设让学生“吹泡泡”的情景,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想要向别人介绍我们吹泡泡的活动,你需要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说可从人物吹时的动作、表情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说可从泡泡的形状、颜色及其变化进行观察。这样,先让学生主动交流自己的观察方法,然后我再提出更能让其表现个性的观察要求:观察时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作细致观察,观察后与同学交流,看谁观察角度新,观察细致。在观察后,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观察结果,体现了个性的差异。学生在观察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观察中表现个性,积累独特的素材,就能为作文创新挖掘出不竭的泉源。
  
  二、在思维中表现个性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说明作文反映的是作者心中之思、胸中之情。因此,在学生“触景生情”后,应及时引其“辞发”,以达到所发之辞能抒其情、表其意的目的。如在上述例子中,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你把观察到的告诉别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通过思维参与,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最后学生定出了题目:《快乐的时刻》《美丽的泡泡——我的梦想》《我们的老师真有办法》《我学会了吹泡泡》《我们创造了美》《我教你吹泡泡》……
  由此看来,如果个体的情感被触动,思维被激活,其创新精神火花是多么绚丽多彩。同一情景的创设,由于个性的差异,却迸发出如此丰富的创造之花。
  
  三、在想象中表现个性
  
  亚里斯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是有生命力的标志。对于一个人来说,童年时代是最富有想象的时期,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如:续写课文中意犹未尽的结尾,让学生延续故事情节;引导写童话,看图想象作文等。在作文中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方法,发展想象力。
  就拿教学看图想象作文来说吧。我在教学看图作文“湖中,鹅背上驮着一只湿漉漉的猫正在游水”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想象方法,为学生创造了自主、自由的想象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想象。如在内容上:有以猫为戏弄鹅而落水,鹅不计较而救猫的;有猫以为自己本事高看不起鹅,要一比高低的;也有说鹅是救落水的好朋友。可以说,不同的个体,由于生活积累,认知层次,兴趣、情感、思维的差异,每个人心中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放飞想象,他们就会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精神之花。
  
  四、在交流中发展个性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在小学教学中,应当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开放的个体,在交流中表现个性,在与个体的个性交流中学习、发展。在上述的看图作文教学中,当学生交流了自己的观察方法、构思、想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看法后,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在交流的同时也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引起更多的思考。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引导学生“以行动始,以思考终。再以有思考的行动始,以更高一级的融会贯通之思考终,再由此而跃入真理之顶峰”的目的。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人眼像差哈特曼-夏克测量仪不能自动补偿人眼离焦的不足,通过分析不同调焦状态下连续采集的哈特曼-夏克光斑图像序列,构造了离焦补偿评价函数,在现有像差测量仪平台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努力去辨识、品悟、理解、想象、体验师生们的心灵轨迹:在师生交往时他们的心有没有靠得更近,给彼此更多的体谅、温暖与感动?在教学进程中,有没有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的“心动”?……我们要观其形,而明其心。  观教师的心。观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精神、课堂理解力与判断力、创造力。重在询问:教师是否具有一颗拥抱着柔情与善意的心?是否有一颗明敏善感、体贴入微的细心?是否具有一颗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当我走进课堂时,当我打开一篇课文时,当我面对着几十个学生准备上课时,我的学生在哪里?坐在台下的他们会将自己的心思在这里集中吗?  是的,我肯定将此时此地,此篇课文作为我的起点;可是我的学生呢?他们会认同这样的起点吗?他们会与我在同一个起点上吗?  一个问题就这样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师应当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导语”呼唤学生来参与这一次文本的解读呢?  失败的教学,往往
课堂教学,因其为双边活动,故思维活动呈现出双向的性质。教师的思维指向和学生的思维指向如果能重合,就会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教师的思维指向和学生的思维指向产生偏差,对这种情况如果缺乏足够的导控意识和恰当的导控方法,就可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思维导控,一般以纠偏为基本方式,但是,纠偏并非导控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偏差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教师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物的地下室建设逐渐增加,在建筑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总结和探讨。
期刊
每领到一本新教材,许多语文教师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从文言文开始教起,理由是文言文好教。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看,文言文确实好教,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一篇课文翻译完,再做几道相关的习题,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便算了事。效果如何呢?老师讲得干瘪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看到文言文就害怕,更无学习兴趣可言,阅读能力也可想而知。学生若无兴趣也无能力去读古代的文学著作,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又怎能提高呢?看
摘要:公路桥涵混凝土由于设计,施工等种种原因往往是带裂缝工作的,每一条裂缝的产生均是有原因的,为此通过查找裂缝产生的原因,来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预防裂缝的出现。文章就根据公路桥涵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缝的种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桥涵;混凝土 ;裂缝种类   Abstract: the concrete highway bridge design, construction of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