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不相亲”理论指导下肌抑素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机制探讨

来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tb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肌少-骨质疏松症”(sarco-osteopenia)这类肌肉及骨协同退变的疾病日益增多,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中医很早就对肌骨协同退变疾病进行了记录,其中“骨肉不相亲”理论是中医学对肌骨协同退变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近年研究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由骨骼肌分泌,通过多条途径参与了骨骼肌和骨组织生长代谢的调节过程,可能成为肌骨之间调节的重要因子.笔者在“骨肉不相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探究肌肉生长抑制素调控骨骼肌与骨代谢的机制,以期揭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探索中医理论的现代医学实质,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声辐射力脉冲(ARFI)弹性成像及超微血流成像(SMI)评估IgA肾病(IgAN)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将124例经穿刺右肾中下极活检病理证实的IgAN患者根据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A、B、C组.A组32例,eGFR>90 ml/(min·1.73 m2);B组54例,eGFR 60~90 ml/(min·1.73 m2);C组38例,eGFR<60 ml/(min·1.73 m2),于肾活检前3天内行ARFI及SMI.将取样框置于右肾中下极、两肾柱间邻近肾被膜皮质区域,分别检测剪切波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按腰椎骨密度T值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NOP组).收集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次数、生育次数、绝经年龄、DM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脂肪肝);血检指标(HbA1c、FPG、Fins及生化);采用双能X线骨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引起的卵巢衰退,雌激素分泌下降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由于骨量、骨密度及骨强度均有所降低,使骨的脆性增高,加大了骨折的危险性,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目前对PMOP的发病机制已经从多方面得到阐释,但仍未完全研究清楚.该文通过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肠道菌群、铁代谢等多个角度对PMOP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理清思路.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肿瘤[1 ].对早期食管癌可行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中晚期(Ⅲ期和Ⅳ期)患者多已出现远处转移或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效果十分有限[2 ] ,尤其老年患者身体各系统功能退化及自身脏器储备差,术中往往不能完全切除病灶[3 ].本研究观察食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卡瑞利珠单抗(SHR-1210)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