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给山农20在皖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09-2011年进行2年多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山农20与皖麦50相比,成穗数大增,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株高降低,抗寒性增加,抗病性提高,产量达8583.0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显著,在皖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麦;山农20;引种;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 $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50-01
山农20系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PH82-2-2/954072,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省北部、河南省北部、江苏省北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皖北地区具有我国南北方过渡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变,南北方病害均时有发生,对品种的丰产性和抗逆性要求较高。而当前应用的品种由于抗倒伏、抗寒性,尤其是抗倒春寒能力弱,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山农20集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于一身,是理想的替代品,在皖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为此,研究山农20在皖北地区的种植表现,旨在为其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安徽省小麦秋种主推品种,分别为皖麦50、烟农19、邯郸6172、济麦22、矮抗58、洛麦23、许科1号、淮麦20、煤生0308、周麦16、西农979、山农20。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濉溪县农科所、濉溪县杨柳试验站、淮北市柳湖农场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每个品种作为1个处理,以皖麦50为对照品种(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4m2,全区收获计产。播期10月5-15日,基本苗225万-270万株/hm2。施肥和管理水平略高于当地大面积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农20丰产性分析
山农20在皖北地区的品比试验中,2009-2010年平均单产8551.5kg/hm2,3点均增产,较CK平均增产13.79%,居第1位;2010-2011年平均单产8614.5kg/hm2,3点均增产,较CK增产11.46%,居第1位(表1)。
2.2 山农20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2009-2011年的试验中,山农20穗数显著高于CK,穗粒数基本持平。干粒重高于CK(表3)。由此表明,山农20具有突出的丰产内因。山农20生育期略长于皖麦50,是因为山农20根系活力较强,较抗后期高温,有利于稳产性的增加。山农20成穗率略小于CK,而穗粒数略高于CK,因为山农20穗较均匀,抗寒能力强,顶部基部结实较好。从株型上比较,山农20株型较紧凑,可有效增加单位面积容穗数,提高叶容量,形成合理的叶面积指数,从而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能,增加后期干物质积累,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小麦任何性状的表现都是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一个新育成的品种,只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才能应用时间长,范围广,推广种植面积大。山农20因其突出的丰产内因、优异的综合抗逆能力,将在皖北地区生产中发挥作用。
2.3 品种的特征特性
山农20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幼苗匍匐,长势一般,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穗多、穗匀。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后期根系活力强,灌浆充分,熟相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穗纺锤形,长茎,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卵圆形,饱满有光泽。2010年接种抗病鉴定结果,多锈病和白粉病免疫,感叶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3 结论
山农20穗数显著高于皖麦50,穗粒数基本持平,干粒重高于皖麦50,在多品种比较试验中,山农20平均单产8583.0kg/hm2,比皖麦50增产12.57%,居12个参试品种第1位,较皖麦5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可在皖北地区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麦;山农20;引种;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 $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50-01
山农20系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PH82-2-2/954072,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省北部、河南省北部、江苏省北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皖北地区具有我国南北方过渡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变,南北方病害均时有发生,对品种的丰产性和抗逆性要求较高。而当前应用的品种由于抗倒伏、抗寒性,尤其是抗倒春寒能力弱,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山农20集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于一身,是理想的替代品,在皖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为此,研究山农20在皖北地区的种植表现,旨在为其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安徽省小麦秋种主推品种,分别为皖麦50、烟农19、邯郸6172、济麦22、矮抗58、洛麦23、许科1号、淮麦20、煤生0308、周麦16、西农979、山农20。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濉溪县农科所、濉溪县杨柳试验站、淮北市柳湖农场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每个品种作为1个处理,以皖麦50为对照品种(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4m2,全区收获计产。播期10月5-15日,基本苗225万-270万株/hm2。施肥和管理水平略高于当地大面积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农20丰产性分析
山农20在皖北地区的品比试验中,2009-2010年平均单产8551.5kg/hm2,3点均增产,较CK平均增产13.79%,居第1位;2010-2011年平均单产8614.5kg/hm2,3点均增产,较CK增产11.46%,居第1位(表1)。

2.2 山农20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2009-2011年的试验中,山农20穗数显著高于CK,穗粒数基本持平。干粒重高于CK(表3)。由此表明,山农20具有突出的丰产内因。山农20生育期略长于皖麦50,是因为山农20根系活力较强,较抗后期高温,有利于稳产性的增加。山农20成穗率略小于CK,而穗粒数略高于CK,因为山农20穗较均匀,抗寒能力强,顶部基部结实较好。从株型上比较,山农20株型较紧凑,可有效增加单位面积容穗数,提高叶容量,形成合理的叶面积指数,从而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能,增加后期干物质积累,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小麦任何性状的表现都是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一个新育成的品种,只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才能应用时间长,范围广,推广种植面积大。山农20因其突出的丰产内因、优异的综合抗逆能力,将在皖北地区生产中发挥作用。

2.3 品种的特征特性
山农20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幼苗匍匐,长势一般,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穗多、穗匀。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后期根系活力强,灌浆充分,熟相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穗纺锤形,长茎,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卵圆形,饱满有光泽。2010年接种抗病鉴定结果,多锈病和白粉病免疫,感叶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3 结论
山农20穗数显著高于皖麦50,穗粒数基本持平,干粒重高于皖麦50,在多品种比较试验中,山农20平均单产8583.0kg/hm2,比皖麦50增产12.57%,居12个参试品种第1位,较皖麦5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可在皖北地区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