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乡结合部属于特殊经济发展区域,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差异很大,受到的音乐熏染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针对性创造音乐教学环境,创建适合度更高的音乐课堂教学特色模式,为学生学习音乐创造更好条件。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中学音乐 课堂教学;特色模式;构建
一、引导模式,发挥教师点拨启发作用
音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求学生对音乐有良好的感知,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制订个性化教育措施。在具体施教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教师引导并非要搞“一言堂”,而是要辅助学生学习,为学生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特别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走进音乐天地,在音乐感知中启迪,在音乐运用中成长。
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呈现多元化,有特别喜欢的,也有特别不喜欢的,教师要对学生心理做好调查分析,找到学生不喜欢音乐的原因,制订针对性更强的引导措施,重新唤起学生音乐兴趣。在学习歌曲《银杯》时,教师先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视频学唱歌曲,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演唱要领,可以自己哼唱了。教师点名让学生独唱,结果有几个学生,只会唱一两句。教师对这些学生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批评,而是让他们找一些合适的工具,作为打击乐器,为其他学生演唱进行伴奏。这些学生兴致特别高,在教师引导下,很快也找到合适的节奏,伴奏非常用心。教师让不会唱歌的学生给其他同学伴奏,极大调动了这些学生的热情,并从伴奏中熟悉了曲调,相信他们也会慢慢提升音乐兴趣的。
二、体验模式,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所谓体验模式,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音乐感知体验形成的固定形式。教师要对音乐内涵进行诠释演绎,为学生作示范,带领学生进入音乐境界之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多种方式,跟随教师试唱只是最初的形式,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视频学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教师一对一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都是非常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维度接触音乐,对音乐产生敏感。这样的体验过程才是有效的,学生收获才是真实的。
音乐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音乐体验。在学习《唱脸谱》时,教师利用故事形式对音乐内涵进行解读,学生明白了京剧可以通过脸谱来判断角色,而且对各种京剧角色特征进行认知。教师先让学生对音乐中的各种脸谱进行辨别,然后让学生选择角色进行模仿,可以是声音模仿,也可以是身段动作的模仿。学生经过实际体验,自然对国粹京剧有了一定体验感知。教师让学生亲自进行京剧角色体验,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创造模式,激活学生音乐思维创新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化繁为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在学习《青春舞曲》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展开小组之间试唱竞赛,每一个小组派出代表试唱,教师给打出分数,最后小组累计得分进行排名。学生都有好胜心,参与热情很高,课堂异常活跃,学生学习激情被点燃。
2.小组改编歌曲模式
以小组为单位改编熟悉的歌曲歌词,这是学生音乐创作的最初体验。学生对音乐感知敏感度越高,其思维创造力就越强。积极开展创编活动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实现美育、德育,为全面提升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习《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时,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掌握了歌词和曲调,可音乐曲调比较难掌握,学生大多唱不准。特别是有高腔的地方,学生唱不了。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演唱时,有人到高腔顶不上去的地方,找同学帮忙,也有人利用渐行渐远的方式回避高音,还有学生用多媒体音频将自己带过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城乡结合部中学,相比农村教育环境要好很多,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创造教学模式也不是为了固化课堂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新尝试。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方式选择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接受音乐教学洗礼,促使学生获得更多健康成长的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中学音乐 课堂教学;特色模式;构建
一、引导模式,发挥教师点拨启发作用
音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求学生对音乐有良好的感知,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制订个性化教育措施。在具体施教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教师引导并非要搞“一言堂”,而是要辅助学生学习,为学生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特别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走进音乐天地,在音乐感知中启迪,在音乐运用中成长。
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呈现多元化,有特别喜欢的,也有特别不喜欢的,教师要对学生心理做好调查分析,找到学生不喜欢音乐的原因,制订针对性更强的引导措施,重新唤起学生音乐兴趣。在学习歌曲《银杯》时,教师先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视频学唱歌曲,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演唱要领,可以自己哼唱了。教师点名让学生独唱,结果有几个学生,只会唱一两句。教师对这些学生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批评,而是让他们找一些合适的工具,作为打击乐器,为其他学生演唱进行伴奏。这些学生兴致特别高,在教师引导下,很快也找到合适的节奏,伴奏非常用心。教师让不会唱歌的学生给其他同学伴奏,极大调动了这些学生的热情,并从伴奏中熟悉了曲调,相信他们也会慢慢提升音乐兴趣的。
二、体验模式,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所谓体验模式,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音乐感知体验形成的固定形式。教师要对音乐内涵进行诠释演绎,为学生作示范,带领学生进入音乐境界之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多种方式,跟随教师试唱只是最初的形式,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视频学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教师一对一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都是非常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维度接触音乐,对音乐产生敏感。这样的体验过程才是有效的,学生收获才是真实的。
音乐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音乐体验。在学习《唱脸谱》时,教师利用故事形式对音乐内涵进行解读,学生明白了京剧可以通过脸谱来判断角色,而且对各种京剧角色特征进行认知。教师先让学生对音乐中的各种脸谱进行辨别,然后让学生选择角色进行模仿,可以是声音模仿,也可以是身段动作的模仿。学生经过实际体验,自然对国粹京剧有了一定体验感知。教师让学生亲自进行京剧角色体验,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创造模式,激活学生音乐思维创新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化繁为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在学习《青春舞曲》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展开小组之间试唱竞赛,每一个小组派出代表试唱,教师给打出分数,最后小组累计得分进行排名。学生都有好胜心,参与热情很高,课堂异常活跃,学生学习激情被点燃。
2.小组改编歌曲模式
以小组为单位改编熟悉的歌曲歌词,这是学生音乐创作的最初体验。学生对音乐感知敏感度越高,其思维创造力就越强。积极开展创编活动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实现美育、德育,为全面提升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习《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时,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掌握了歌词和曲调,可音乐曲调比较难掌握,学生大多唱不准。特别是有高腔的地方,学生唱不了。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演唱时,有人到高腔顶不上去的地方,找同学帮忙,也有人利用渐行渐远的方式回避高音,还有学生用多媒体音频将自己带过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城乡结合部中学,相比农村教育环境要好很多,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创造教学模式也不是为了固化课堂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新尝试。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方式选择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接受音乐教学洗礼,促使学生获得更多健康成长的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