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可不是韩剧《101次求婚》里的韩秀贞,尽管饰演者朴善英因了那个角色狂受追捧,但较之64年前韩秀贞做女区长时的荣光,就像小绿豆跟大西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当选女区长,搁在男女平等国策推出15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个上版新闻。更何况,1946年女性地位还不高的时候,人家就做了头号“女官儿”。
算起来,韩秀贞是正宗的“贫N代”,爹是雇工娘做丫环,长到16岁,就卖给了傻子当媳妇,然后,抱着讨饭棍子乞讨接近20年,那些拼爹游戏失败了就一蹶不振的“贫N代”们,真该捧了她的传记当教科书。
后来做到中央宣传部出版局负责人的牛玉华当时就采访了她,听完她的故事文思泉涌,写了一本同名书《韩秀贞》。这书连带她的传奇一时间“扫遍”大江南北。提起“女区长”,那时的人哪个不晓得是她韩秀贞?
这个童养媳出身的山东博兴姑娘,“出嫁”后的日子,只有四个字形容——苦大仇深。傻男人大她21岁,长短都分不清。婆婆早死,公公不主事儿,哥嫂又心狠,见她总吃饭干活却不能当男人使,抡起家什就打。好在傻男人还是护着她,见秀贞哭,他也哭,因为不想哥嫂打媳妇,这个男人甚至跳了三次井。哥嫂眼见“剥削”无望,扔给他们二斗粗粮,一亩三分盐碱地,让他们另立门户。
可那点粮食怎能够吃?靠天吃饭的年代,也没有那么多科学手段去收拾好一块盐碱地。最要命的是,当时的女人们很少有下地干活的,拿个锄头都费劲。韩秀贞狠狠心,索性借了两块银元做织布买卖。1930年代,兵荒马乱,小生意只有折本的份。借的又是高利贷,挣的银子还不够利息钱。没多久,韩秀贞只好拖起讨饭棍,跑东家奔西家舍了脸皮讨剩饭。
1940年春,博兴县成了解放区,暂时太平了。韩秀贞扔掉打狗棍,拖老带幼回了家,靠着织布、做鞋、种地,一大家人总算是吃饱了饭。
第二年,韩秀贞入了党,干劲更大了。看到农闲“憋”在家里的姐妹,这个小女子开始琢磨起她的“小算盘”。嗯,从政府那里贷了鞋面布,一次做50双,一双就能挣20多斤粮食,比种地都划算。很快,她的做鞋组就从6个人“忽悠”到了17个。参加合作社之后,这帮闲不住的自发“小产业主”们还扩大了“项目”,开始织帆布、织裹腿,一个人一个月能挣60斤粮食,那可是两个人的口粮呢。
后来,全村都开始干的时候,韩秀贞就彻底“沦落”为跑腿的了。从合作社领棉花,到集市去卖掉纺出来的棉线,然后再挨个组分钱。琐碎事儿一堆,不睡觉不吃饭嗓子累哑了都忙活不过来。傻男人在战乱中离她而去,3个孩子没人照看。有次她回家,看到大孩子倚在柴火垛上睡着了,小孩子磕破了头,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一把搂过孩子们,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好日子总是不长久。日本人的几次大扫荡,壮劳力严重缺失。一时间,群龙无首,男女老少炸开了锅。韩秀贞只吆喝了一句话:“大家还想挨饿吗?”这年秋天,家家大丰收。一时间,她成了渤海区的楷模。
1946年4月,韩秀贞当上了博兴县陈户区的副区长,临上任前,她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哥哥抚养。
1947年秋,国民党疯狂进攻山东解放区,博兴县沦陷。韩秀贞带了5个通讯员,天天跟国民党打游击。虽然每次的月经都让她痛苦难当,但一想起坏蛋们抢走的幸福日子,她就恨不能把他们撕成碎片。到了9月,她干脆组织了150多副担架,跑到离敌人只有3里路的地方,火线抢救伤员。这回,她立了一等功,成了模范区长。淮海战役的时候,她更是表现出了“彪悍”作风,比如,一个月的军粮转运任务,到她手里,一号召,9天就干完了。
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猛”女子成了华东地区的代表。“官儿”也从铁道部济南铁路局工会副科长、女工部部长一路做到济南铁路局工会劳保部副部长、铁道部第六工程局工会生活部副部长,直到1960年8月调到北京铁道部党校。1998年9月,韩秀贞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0岁。
编辑 赵萍
当选女区长,搁在男女平等国策推出15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个上版新闻。更何况,1946年女性地位还不高的时候,人家就做了头号“女官儿”。
算起来,韩秀贞是正宗的“贫N代”,爹是雇工娘做丫环,长到16岁,就卖给了傻子当媳妇,然后,抱着讨饭棍子乞讨接近20年,那些拼爹游戏失败了就一蹶不振的“贫N代”们,真该捧了她的传记当教科书。
后来做到中央宣传部出版局负责人的牛玉华当时就采访了她,听完她的故事文思泉涌,写了一本同名书《韩秀贞》。这书连带她的传奇一时间“扫遍”大江南北。提起“女区长”,那时的人哪个不晓得是她韩秀贞?
这个童养媳出身的山东博兴姑娘,“出嫁”后的日子,只有四个字形容——苦大仇深。傻男人大她21岁,长短都分不清。婆婆早死,公公不主事儿,哥嫂又心狠,见她总吃饭干活却不能当男人使,抡起家什就打。好在傻男人还是护着她,见秀贞哭,他也哭,因为不想哥嫂打媳妇,这个男人甚至跳了三次井。哥嫂眼见“剥削”无望,扔给他们二斗粗粮,一亩三分盐碱地,让他们另立门户。
可那点粮食怎能够吃?靠天吃饭的年代,也没有那么多科学手段去收拾好一块盐碱地。最要命的是,当时的女人们很少有下地干活的,拿个锄头都费劲。韩秀贞狠狠心,索性借了两块银元做织布买卖。1930年代,兵荒马乱,小生意只有折本的份。借的又是高利贷,挣的银子还不够利息钱。没多久,韩秀贞只好拖起讨饭棍,跑东家奔西家舍了脸皮讨剩饭。
1940年春,博兴县成了解放区,暂时太平了。韩秀贞扔掉打狗棍,拖老带幼回了家,靠着织布、做鞋、种地,一大家人总算是吃饱了饭。
第二年,韩秀贞入了党,干劲更大了。看到农闲“憋”在家里的姐妹,这个小女子开始琢磨起她的“小算盘”。嗯,从政府那里贷了鞋面布,一次做50双,一双就能挣20多斤粮食,比种地都划算。很快,她的做鞋组就从6个人“忽悠”到了17个。参加合作社之后,这帮闲不住的自发“小产业主”们还扩大了“项目”,开始织帆布、织裹腿,一个人一个月能挣60斤粮食,那可是两个人的口粮呢。
后来,全村都开始干的时候,韩秀贞就彻底“沦落”为跑腿的了。从合作社领棉花,到集市去卖掉纺出来的棉线,然后再挨个组分钱。琐碎事儿一堆,不睡觉不吃饭嗓子累哑了都忙活不过来。傻男人在战乱中离她而去,3个孩子没人照看。有次她回家,看到大孩子倚在柴火垛上睡着了,小孩子磕破了头,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一把搂过孩子们,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好日子总是不长久。日本人的几次大扫荡,壮劳力严重缺失。一时间,群龙无首,男女老少炸开了锅。韩秀贞只吆喝了一句话:“大家还想挨饿吗?”这年秋天,家家大丰收。一时间,她成了渤海区的楷模。
1946年4月,韩秀贞当上了博兴县陈户区的副区长,临上任前,她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哥哥抚养。
1947年秋,国民党疯狂进攻山东解放区,博兴县沦陷。韩秀贞带了5个通讯员,天天跟国民党打游击。虽然每次的月经都让她痛苦难当,但一想起坏蛋们抢走的幸福日子,她就恨不能把他们撕成碎片。到了9月,她干脆组织了150多副担架,跑到离敌人只有3里路的地方,火线抢救伤员。这回,她立了一等功,成了模范区长。淮海战役的时候,她更是表现出了“彪悍”作风,比如,一个月的军粮转运任务,到她手里,一号召,9天就干完了。
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猛”女子成了华东地区的代表。“官儿”也从铁道部济南铁路局工会副科长、女工部部长一路做到济南铁路局工会劳保部副部长、铁道部第六工程局工会生活部副部长,直到1960年8月调到北京铁道部党校。1998年9月,韩秀贞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0岁。
编辑 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