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本化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lbue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根据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课程,构建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的课程体系,在校本化课程建设中注重科学性和协调性、综合性与针对性、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经过努力,校本化课程建设初显成效。适合本校师生发展的课程体系逐步建立,听障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日渐成熟,语、数课程校本化方案已经成为学校特色。
  关键词:校本课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6-1
  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占地85亩,建筑面积9106m2,施教对象为听力障碍儿童、少年。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办适合学生发展的特殊教育,为我们一直的追求和永恒的主题。学校以“让每个生命活出丰盛”为办学宗旨,秉持“人人可为人人有为”办学理念,努力构建校本化课程,大力推行适性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在校本化课程建设中注重科学性和协调性、综合性与针对性、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1.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融合。
  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由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市区校学科带头人、学生家长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校将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状况等作为当前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顺利地了解社会、进入社会提供可能。如《板桥书画》、《梅乡京剧》、《黄桥烧饼文化》等这些具有泰州地区文化优势的地方课程,将之融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同时还开设了融美术、书法、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制作、广告创意设计等专业课程;结合生物、化学、美术等创设了园艺种植、糕点制作等专业课程,体现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刺绣、沙画、麦秆画、金线围贴、珠艺等泰州“老行当”手工艺,这些课程既传承了地区文化特色,也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常态课程与特色课程相融合。
  在特殊教育学校,既要寻求适合聋生发展的特色创新课程,也要办好常规课程,保证特殊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的获得,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我校在保证康复训练、文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常规课程优质高效实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侧重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依据学生的特点,做到有所侧重,实现特色课程和常规课程紧密相融。通过常规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生活品质;通过特色课程促进了办学水平和品位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借鉴了省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注重将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相融合,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加强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并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性化档案,私人定制一位康复老师。同时又注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开设了职高特色班,让他们“背着一个书包进来,怀揣着几项技能出去”。近年来,我校的职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在开设特色班的同时,还开设了普高班,瞄准高考,为部分优秀残障孩子提供满足更高层次的教育支持,我校已经连续4年保持高考对口单招录取率100%。我校还开设了艺术、体育特长班,在省市级及全国性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样的特殊课程,真正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正为他们的未来奠基。
  3.实践体验活动与课程教学相融合。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并为我们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例如:学校与社会各界、当地各高校社团建立了一系列校外“实践基地”,每年都在校外举办几十次“爱心互动、文明共建”实践活动。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我校注重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熏陶,将社会生活与课程相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让每一次的活动效能最大化。在每次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按照课程实施的要求,统筹安排,明确时间、对象、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关注活动过程的管理和活动效果的评估,关注学生的发展。
  4.职业课程基础性与技能性并重。
  为了培养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幸福地成长、生活,就必须让他们学有所能、学有所成。因此,我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含量,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服务社会的精神。实践证明,要发展他们的职业技能,必须依据学生的情况,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做到学有所用,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他们一专多能。
  一方面,我校积极实施系统的职业课程教育,参照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方式,积极构建我校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设定学生培养目标和三年必修学科课程计划,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培养,全面掌握应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另一方面,我校积极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努力让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实现一专多能。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社会需求,积极拓展专业培训项目。通过与相关学校、企业及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办学,通过委托代培、顶岗实训、借用师资等多种方式,采取分阶段集中培训模式,组织学生分别参与园艺种植、工艺美术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糕点设计、服装设计剪裁、盲人推拿按摩等多个适合残障学生特点和发展的技能培训。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我校采用统一组织、集中培训,以三到六个月为期,拿到相关机构考核后取得的合格证书。
  经过努力,校本化课程建设初显成效。适合本校师生发展的课程体系逐步建立;听障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日渐成熟,语、数课程校本化方案已经成为学校特色,2012年获得“全国语文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康复课程、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特长培养课程改革富有成效;学生自主生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近几年来,围绕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相继开展了1个国家级、4个省级、8个市级特教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其中一项获得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结合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活动常态高效,先后有200多篇研究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在评比中获奖。
其他文献
你相信吗?饮食同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心理有着必然的关系。  就拿“泼辣”这个词来说吧。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人,如果他(她)是一个嗜辣如命的人,那他(她)一定比较“泼”。嗜辣的人脾气通常比较火爆,这类人在性格上多属于“多血质”型。他们待人往往热情大方,但发起脾气来也很吓人,就像长老了的朝天椒,嚼一个在嘴里耳朵都会辣得嗡嗡作响。在地域上,四川、湖南、贵州、云南这些地方的人比较嗜辣,而这几个地方的人脾气也
当送走2015届毕业生,我的教学生涯已满十年。这看似漫长却又恍然逝去的时光里,学生一届届更替,青春一缕缕消磨,经验一层层积淀。我不顾高考备考的沉重压力,在对学生五情渗透过程中,还原语文教学独特味道,看似越来越自在轻松的内心随着学生的离别一丝丝地沉重起来。   一.研究学情,探索个性化教学   细致分析。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教育对象不同,方法也应有异。每接触一个新班,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份特别的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语文这门学科,讲究的是日积月累,短时间内不易见显效。为了应试,我们往往会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热衷于字词句篇的重复训练。这样的练习,磨灭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做一点努力。   一.教师博览,提供阅读书目   李
最近,在国内的一些中学里涌现出了“心理宣泄室”这个概念: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面,学生可以对着橡皮人拳打脚踢一番,房间的隔音效果很好,不用担心外面的人会感受到里面的人的“疯狂”举止。有的学校还设置了涂鸦墙,学生可依自己的心情在上面乱涂乱画,直到心情释然为止。    学界意见并不统一    实际上,“心理宣泄室”的出现并非偶然。“宣泄室”的方法在心理学上可被归为“宣泄疗法”,这种方法在社会上的流传颇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