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后隋元柏时代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3020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元柏已经退出东方电子的历史舞台,但隋元柏时代并没有因此结束。梁贤久执掌东方电子,但梁贤久时代仅仅开始。隋元柏的一些“老臣”陆续离去,原有的“既定方针”逐渐修改。一个时代造就一个英雄,但随着“个人英雄”的离去,企业的传承必然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改朝换代
  东方电子的新董事长梁贤久曾任张裕集团副总经理,此前从政,官任龙口市委副书记。
  位于烟台市回尧路的张裕集团与东方电子虽然仅一路之隔,但两家企业的发展策略却风格迥异,完全不同:一个是稳健经营的百年老店,在不事张扬中扩张规模,一个是高成长性的科技新军,企图快速暴发。是产业特性与经济环境决定了两个企业成长模式的必然不同。
  求稳,是梁贤久一贯作风,初来乍到时,梁对东方电子即下猛药,首先叫停“不务正业”的股市行为,随后重新搭建新的管理班子。
  东方电子出事之后,隋元柏一手建立的东方电子人才队伍纷纷离去,据说光技术人员就流失过半。然而新班子新的用人宣言很快出笼:强调不以“人才泡沫”装门面,依靠真才实学再创业。力求挤掉隋元柏时代“崇尚知识服务”人才理念中的水分。同时调整了隋元柏唯学历论的用人思想和高薪、高待遇的激励机制。
  前不久东方电子集团传出消息:一名博土后和一名博士正式被该集团淘汰劝退。这一现象表明是对隋元柏用人政策的明确否定。
  东方电子人力资源负责人讲道,从1999年开始,用高薪、高档住房、高级轿车等优厚条件,大批招聘博士、硕土等高级人才,形成了轰动全国的“博土现象”。但是,由于片面强调学历,所招人才的实际能力良莠不齐:有的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乃至全国同行业的科技带头人;有的则相形见绌,掉队落伍:也有的用非所学;个别人甚至本来就没打长远谱,“借助富门暂栖身”,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泡沫”现象,给企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人才误导”。
  然而要重新树立的显然不只是人才政策,在东方电子经营战略、管理模式方面还有很多隋元柏痕迹,当年的管理惯性还很大,这就给非此行业出身的梁贤久提出了现实问题,隋元柏的策略要不要延续?在隋元柏的理念中有很多在老东方人中根深蒂固,新班子对战略理念的取舍需要有清楚的行业判断能力。隋元柏提出过:“企业战略不变的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战略方向,一个是战略方针。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方向,是方针”。在此基础上,隋元柏才制定了东方电子的“技工贸”发展策略,对新班子来说能否接受。
  丁振华总经理是东方电子的“老人”,一直是研发中心所的带头人。新班子组建被推为管理者,业界全都审视着这位技术出身的“看守政府”的主管,他能否代表或者愿意接管这份新的权利,还有与新班子的磨合尤为引入注目。据说在业务操作模式上,新老班子成员尚存在分歧意见,但出于稳定的考虑,并没有公开。
  隋元柏时代的策略有些看来是极端的,例如在产品优势上大做文章,通常会采取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造就拳头产品,突出强项来建立产品领导者地位,对于一向求稳的梁贤久来说冒险图虚名的事坚决不做。但市场机会稍纵即逝。
  在挂账的1 0亿元重返东方电子后,有人开玩笑说真得感谢老隋,加上东方电子账面上的资金,东方电子起码十年衣食无忧。然而对一个电力自动化企业来讲,机遇已经来临,正是大有作为好的时光。
  当年疯狂股市造就一批富翁,当年的纸面财富已经缩水所剩无几,隋元柏的金手铐策略拴住的一批经理人纷纷离去,当年为东方电子东奔西杀的事业部几个领军人物也各奔东西,对于东方电子用什么再聚人气,是留给新班子的课题。
  前不久,沪深300指数正式推出,选择了一些市值大、流动性强、交易活跃的行业龙头企业股票,山东省有18只股票进入300指数,东方电子以山东惟一的信息产业企业的概念名列其中,尽管股价只有1.70元。
  
  隋元柏老了
  
  隋元柏还是当年的那个很短的平头,一身便装。
  东方电子出事时,有媒体把东方电子和隋元柏描绘的近乎妖魔,还真担心这个65岁的老人精神能否承受。既然已经犯罪伏法,刑满释放。没有什么能妨碍对那段企业发展的客观解读了,冷静下来的隋元柏开始慢慢梳理他的东方经历。有对企业快速发展阶段的肯定,也有对失误的痛心疾首。
  他说现在可以闲下来钓钓鱼,有时也会应邀到东方电子坐坐。
  记忆中这个老人曾憧憬自己有一天功成名就,就退位在家开个酒店自得其乐。当隋元柏在余辉中走远时,我耳边响起东方电子员工对隋元柏的评价:成功则英雄,失败亦枭雄!
其他文献
德隆长于产业整合,德隆失于陈旧的金融意识与方法,德隆败于经营管理的滞后与超前    尽管德隆的产业整合效果尚未充分显示,但在某些领域已经奠定了其地位;尽管德隆曾经游走于灰色地带,但其已表现出从经营机会型企业向经营产业型企业的转型意愿和行动。就在德隆规避了政治风险、甚至可能化解财务风险之际,这座大厦却顷刻倒塌,而其死去的过程引起的震动直到现在仍未充分显现出来。  唐氏兄弟费尽心机、倾近20年之力搭建
期刊
一夫多妻,容易后院起火;一个品牌旗下分布多种产品,可能也会惹火烧身。  消费者喜爱挑选,但是不喜欢眼花缭乱。如果一个品牌下产品太多,会让消费者延长决策时间,甚至把消费者推向单一产品的竞争对手。  关于品牌的传统理念认为,一个品牌下产品越多,所占市场份额越大,颇似“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其实不然,如果你生病,到药店一看几十种感冒药差异不大,你反而会无从选择。  但公司为什么都喜欢在一个品牌下,不停地
期刊
2005年8月,Google上市一周年,且不总结这一年中Google有何举措,仅这一个8月就足够热闹。也许为这一个月,它已经准备一年也未可知。  2004年8月19日,姗姗来迟的Google首次公开发行吊足了投资者胃口,股价上市即高开高走,每股85美元。一年来,凭着超强的搜索引擎与超强的人气,股价一路高歌到如今的280美元。  此时,什么都没有人气重要,而上市一周年这个万众瞩目之际,如果Googt
期刊
从2000年起,世界进入哈利波特时代。  这一年,罗林第四本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出版,预订超过100万册,新书出版后,仅美国Barnes & Noble书店一小时之内就销售9.3万册。不久后,全球哈利波特系列销售达到1.2亿册,加上哈利波特相关图书,笔记本,日历等,总量不下2亿册。  这一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在英国开机。同时,时代华纳开始大量出售特许经营权,世界上很快出现100多个哈利
期刊
1997年6月,罗林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正式出版,但是这本书会不会畅销,甚至能不能卖得动,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并没有多大把握,所以他们第一次只尝试性地印了500本精装本,而且据说付给罗林的报酬只有1000英镑(对此,社长牛顿予以否认,但拒绝透露出版合约的内容)。  布鲁姆斯伯里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没有把握的另外一个证据是,从同意出版,到正式出版,历时近一年时间,他们没有安排任何大规模
期刊
当《哈利波特》风行全球之后,人们回首《哈利波特》—与作者罗林的成功时,总喜欢用一夜成名来形容,事实上,与成名的一夜之前,罗林已经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至少从她1990年正式构思哈利波特系列,到1996年她第一本小说找到出版社,其间有7年之久。    哈利波特的诞生    罗林1965年出生于英国格温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实验室技术员,都是理科,但两人给女儿
期刊
2005年3月4日,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市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000788)的简称由“ST合成”恢复为正常的“西南合成”,此时距其戴上ST帽子已近四年时间。  在此前的2月26日,西南合成披露的2004年度报告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8亿元,净利润121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978万元,这也是六年来公司第一次实现主营业务盈利。摘帽遂顺理成章。据西南合成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整
期刊
苏强等人的辞职表明华晨汽车的“仰融时代”彻底结束  2005年5月10日,华晨汽车(HK 1114)发布公告称:苏强辞任执行董事,洪星辞任执行董事、副主席、执行副总裁等职务。两天之后,与华晨汽车同属一个大股东旗下的申华控股(SH 600653)亦发布公告,苏强辞去其董事一职。事实上,之前的4月29日,华晨汽车在一份有关股东大会的通函中,已显示“苏强和洪星将不寻求在股东大会上寻求连任执行董事一职”。
期刊
“你可以说自己没有看过《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图书,也可以说自己没有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甚至可以说你讨厌那个魔法男孩,但你千万不要说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哈利波特,那将是你孤陋寡闻的铁证。”  这是一位西方评论家撰写《哈利波特现象》一文的开头。  在哈利波特现象背后,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商业传奇。    千亿元商业链    1996年,终于有一家英国出版社同意出版《哈利波特与
期刊
在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过去这些年,在将非常成功的书改编为电影方面,我们有非常骄人的记录。《英国病人》、《钢琴老师》、《爱在冰雪纷飞时》、《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别有洞天》、《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等都成为奥斯卡名片。”  这段话并没有什么错误,甚至没有什么不实之处,但是说得不够准确。至少关于《哈利波特》的部分,它写得很巧妙,实际上另有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