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随着各空乘院校对空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空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技能。本文从传统训练方法着手,分析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科学化的训练理论构建新的训练体系,使训练更加科学性、系统化,从而有效的快速的提高空乘学生训练水平,全面提高空乘身体素质。
关键词 空乘 身体素质 训练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竞争加剧,民航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作用更加突出。民航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作为“战斗在最前线”的空乘人员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注重空乘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训练。受限于训练条件以及训练水平的参差不齐,现今空乘身体素质训练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空乘身体素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方法简单缺少针对性
训练方法是指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正确的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是顺利完成训练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和有效的控制运动能力发展进程的关键。空乘学生在训练方法上比较简单,教学训练过程中缺少针对性。空乘课堂训练人数较多,身体素质基础各不相同,训练方法简单缺乏针对性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导致训练过程中情绪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很难保证训练效果、完成训练任务而且容易引发运动损伤,阻碍空乘学生整个运动能力发展进程,现有的传统训练方法已不能满足空乘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和教师的教学需求。
(二)训练手段单一
训练手段是指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在提高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和空乘学生采用的训练手段较为单一。例如:在发展上肢力量训练时基本上采用俯卧撑和卧推杠铃的方式,下肢力量通常采用蹲杠铃的方式,速度、弹跳、耐力训练只有跑和跳等等,造成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在长期枯燥单一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训练兴趣和乐趣逐渐缺失。
(三)训练强度负荷安排不合理
空乘学生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会面临训练强度和负荷的安排存在过大和过小两种情况:一方面,为了更快更好的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和空乘学生在训练量的安排上大多喜欢使用大运动量、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方式。这种不合理的训练安排,会使训练质量和数量很难得到保证,训练效果不佳,勉强完成,质量也不高,容易造成训练疲劳过度和运动损伤;另一方面,训练强度和负荷过小起不到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反而更容易挫伤训练积极性,养成空乘学生的训练惰性,影响整个周期训练的完成。
(四)不注重训练理论的学习
在训练中,教师主要对空乘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训练,仅仅教授训练动作和规定训练时间、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负荷等,往往容易忽视训练理论的传授,例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等。学生被动接受并不明白训练动作和训练量的意义,在不了解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基本生理常识、基本训练原理等情况下自然就无法做到结合自身身体素质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更加适合的训练方式和手段。没有理论知识基础的训练是盲目的,短时间可以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但后期提高就会变的很困难,且更容易在不科学的锻炼方式下引发运动损伤,危害机体健康。
(五)医务监督的缺失
空乘教学训练过程中缺乏医务监督,大多数教师不注重对训练场地、训练设备、训练服装等方面的安全检查。训练开始之前教师容易忽视对训练场地是否平整有无障碍物,单双杠、哑铃、杠铃等器械有无年久失修的潜在危险的检查和判断,这些极易引发运动伤害的发生。对学生佩戴的首饰、服装和鞋子没有进行严格要求,确保不了训练过程中的着装安全;在训练过程中,忽视学生运动反应,训练量得不到及时调整,轻者很容易引发心悸、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当损伤等紧急情况出现时,教师能否运用科学有效的急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六)忽视放松和恢复
训练课结束后和下次训练课开始前,身体放松和疲劳恢复往往不被重视甚至忽略。在大多数训练课程或任务结束时,教师未能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课下放松活动。放松和恢复的重要性是由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决定的客观规律,可以说没有放松和恢复就没有训练水平的提高。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只有机体得到全面的超量恢复,才能打破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机能的平衡状态,引起应激反应。经过充分的放松和恢复性训练,才能使空乘学生机能水平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进而适应和提高。
二、提升空乘身体素质训练的对策
(一)完善训练方法
在正确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空乘学生身体素质基础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法,例如:不同体质特征的分组训练、变换训练花样、增加训练游戏等方法,这样的训练方法有利于安排不同体能水平学生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助,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使水平较低的学生快速达到合格标准,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丰富训练手段
改变单一训练手段,将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等训练内容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训练。例如:利用地形、地物做短距离的后退跑、沙地跑、交叉跑、阶梯跑等跑的练习;俯卧撑练习时采用立卧撑、平板支撑、击掌俯卧撑等多种训练手段,改变枯燥单一的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效果。
(三)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量和负荷
在训练量和负荷的安排上不能仅凭经验,要考虑空乘学生自身训练水平、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问题。长期进行高训练量、低训练强度的训练,容易使学生运动神经系统和肌肉疲劳,使训练效果下降。采用高强度负荷训练时,不能忽视训练量的重要性,高强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训练量基础上来进行,训练强度要有结构性和稳定性,训练量也应保持在一定的程度。
(四)加强训练理论的传授与学习
适当安排训练理论的学习,将基本的人体解剖、运动损伤、运动生理等训练学原理传授于空乘学生。让学生明白训练动作和训练内容的意义,查找自身训练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训练方式和手段,进行科学训练,避免损伤。
(五)做好医务监督
切实加强对训练场地、设备、服装等方面的安全检查,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空乘学生运动反应,发现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处理。强化自我监督意识,重视主观感觉如:饮食、睡眠等;做好生理指标的检查如:脉搏、乳酸含量、肌力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和训练卫生。
(六)重视放松和恢复
要加强对放松和恢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训练课结束后,组织空乘学生进行放松和恢复,可以采用放松操和游戏的方法来进行。课下督促学生就行恢复性锻炼以及通过采用电疗、按摩、针灸等多种方式进行恢复,为下一次训练课或周训练量的到来做好准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空乘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还存在较多问题,为了确保训练质量和训练效果,只有在加强训练理论传授与学习的基础上正视训练中的不足,从做好训练计划、完善训练方法、丰富训练手段、科学合理的安排负荷、重视医务监督、保障课下放松和恢复等方面工作着手,根据学生情况周期训练结束后做出总结,调整训练量和强度安排,进行专项身体素质的测试,检验训练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空乘学生训练水平,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加勤.淺谈高中体育考生身体素质训练方法[J].教育战线.2011(06).
[2] 郭可雷.现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探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3] 刘鑫.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及其错误的纠正[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2).
[4] 范林娟.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探讨[J].科学大众.2015(11).
[5] 周薇,张茹,靳春燕.浅谈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才智.2010(33).
摘 要 随着各空乘院校对空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空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技能。本文从传统训练方法着手,分析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科学化的训练理论构建新的训练体系,使训练更加科学性、系统化,从而有效的快速的提高空乘学生训练水平,全面提高空乘身体素质。
关键词 空乘 身体素质 训练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竞争加剧,民航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作用更加突出。民航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作为“战斗在最前线”的空乘人员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注重空乘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训练。受限于训练条件以及训练水平的参差不齐,现今空乘身体素质训练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空乘身体素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方法简单缺少针对性
训练方法是指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正确的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是顺利完成训练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和有效的控制运动能力发展进程的关键。空乘学生在训练方法上比较简单,教学训练过程中缺少针对性。空乘课堂训练人数较多,身体素质基础各不相同,训练方法简单缺乏针对性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导致训练过程中情绪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很难保证训练效果、完成训练任务而且容易引发运动损伤,阻碍空乘学生整个运动能力发展进程,现有的传统训练方法已不能满足空乘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和教师的教学需求。
(二)训练手段单一
训练手段是指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在提高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和空乘学生采用的训练手段较为单一。例如:在发展上肢力量训练时基本上采用俯卧撑和卧推杠铃的方式,下肢力量通常采用蹲杠铃的方式,速度、弹跳、耐力训练只有跑和跳等等,造成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在长期枯燥单一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训练兴趣和乐趣逐渐缺失。
(三)训练强度负荷安排不合理
空乘学生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会面临训练强度和负荷的安排存在过大和过小两种情况:一方面,为了更快更好的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和空乘学生在训练量的安排上大多喜欢使用大运动量、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方式。这种不合理的训练安排,会使训练质量和数量很难得到保证,训练效果不佳,勉强完成,质量也不高,容易造成训练疲劳过度和运动损伤;另一方面,训练强度和负荷过小起不到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反而更容易挫伤训练积极性,养成空乘学生的训练惰性,影响整个周期训练的完成。
(四)不注重训练理论的学习
在训练中,教师主要对空乘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训练,仅仅教授训练动作和规定训练时间、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负荷等,往往容易忽视训练理论的传授,例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等。学生被动接受并不明白训练动作和训练量的意义,在不了解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基本生理常识、基本训练原理等情况下自然就无法做到结合自身身体素质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更加适合的训练方式和手段。没有理论知识基础的训练是盲目的,短时间可以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但后期提高就会变的很困难,且更容易在不科学的锻炼方式下引发运动损伤,危害机体健康。
(五)医务监督的缺失
空乘教学训练过程中缺乏医务监督,大多数教师不注重对训练场地、训练设备、训练服装等方面的安全检查。训练开始之前教师容易忽视对训练场地是否平整有无障碍物,单双杠、哑铃、杠铃等器械有无年久失修的潜在危险的检查和判断,这些极易引发运动伤害的发生。对学生佩戴的首饰、服装和鞋子没有进行严格要求,确保不了训练过程中的着装安全;在训练过程中,忽视学生运动反应,训练量得不到及时调整,轻者很容易引发心悸、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当损伤等紧急情况出现时,教师能否运用科学有效的急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六)忽视放松和恢复
训练课结束后和下次训练课开始前,身体放松和疲劳恢复往往不被重视甚至忽略。在大多数训练课程或任务结束时,教师未能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课下放松活动。放松和恢复的重要性是由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决定的客观规律,可以说没有放松和恢复就没有训练水平的提高。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只有机体得到全面的超量恢复,才能打破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机能的平衡状态,引起应激反应。经过充分的放松和恢复性训练,才能使空乘学生机能水平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进而适应和提高。
二、提升空乘身体素质训练的对策
(一)完善训练方法
在正确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空乘学生身体素质基础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法,例如:不同体质特征的分组训练、变换训练花样、增加训练游戏等方法,这样的训练方法有利于安排不同体能水平学生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助,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使水平较低的学生快速达到合格标准,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丰富训练手段
改变单一训练手段,将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等训练内容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训练。例如:利用地形、地物做短距离的后退跑、沙地跑、交叉跑、阶梯跑等跑的练习;俯卧撑练习时采用立卧撑、平板支撑、击掌俯卧撑等多种训练手段,改变枯燥单一的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效果。
(三)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量和负荷
在训练量和负荷的安排上不能仅凭经验,要考虑空乘学生自身训练水平、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问题。长期进行高训练量、低训练强度的训练,容易使学生运动神经系统和肌肉疲劳,使训练效果下降。采用高强度负荷训练时,不能忽视训练量的重要性,高强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训练量基础上来进行,训练强度要有结构性和稳定性,训练量也应保持在一定的程度。
(四)加强训练理论的传授与学习
适当安排训练理论的学习,将基本的人体解剖、运动损伤、运动生理等训练学原理传授于空乘学生。让学生明白训练动作和训练内容的意义,查找自身训练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训练方式和手段,进行科学训练,避免损伤。
(五)做好医务监督
切实加强对训练场地、设备、服装等方面的安全检查,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空乘学生运动反应,发现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处理。强化自我监督意识,重视主观感觉如:饮食、睡眠等;做好生理指标的检查如:脉搏、乳酸含量、肌力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和训练卫生。
(六)重视放松和恢复
要加强对放松和恢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训练课结束后,组织空乘学生进行放松和恢复,可以采用放松操和游戏的方法来进行。课下督促学生就行恢复性锻炼以及通过采用电疗、按摩、针灸等多种方式进行恢复,为下一次训练课或周训练量的到来做好准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空乘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还存在较多问题,为了确保训练质量和训练效果,只有在加强训练理论传授与学习的基础上正视训练中的不足,从做好训练计划、完善训练方法、丰富训练手段、科学合理的安排负荷、重视医务监督、保障课下放松和恢复等方面工作着手,根据学生情况周期训练结束后做出总结,调整训练量和强度安排,进行专项身体素质的测试,检验训练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空乘学生训练水平,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加勤.淺谈高中体育考生身体素质训练方法[J].教育战线.2011(06).
[2] 郭可雷.现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探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3] 刘鑫.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及其错误的纠正[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2).
[4] 范林娟.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探讨[J].科学大众.2015(11).
[5] 周薇,张茹,靳春燕.浅谈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才智.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