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诚信教育贯穿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孩子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接受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其中,里面所包含的诚信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它对小学生道德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把诚信教育全面贯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是本文接下来要重点分析和讲解的地方。
  关键词:诚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好品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之一。诚信是每个学生最美好的品德之一,在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要求教師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诚信教育的渗透。本文就主要谈谈小学生诚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贯彻诚信教育。
  一、小学生诚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小学生个人原因,存在诚信上的缺失
  小学生是整个国家及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他们现在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接触更新鲜的事物,同样他们也因为自身认知能力的缺失,使得自己无法明辨是非,容易受到外界一些狭隘和偏激的观点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念,比如诚信缺失就是目前小学生所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抄袭作业,对老师说谎等一系列的行为。一方面他们可能是受到了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使得自身诚信品质缺陷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也是出于对自我的保护,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品德与社会教师需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学校内部诚信教育的缺失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本身就涵盖了诚信教育等方面,但由于很多教师只重视对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塑造,所以这种重知识而轻思想教育的现象,无疑是造成小学生缺乏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学校也没有建立和诚信有关的诚信监督机制以及诚信评价系统,从而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对诚信的概念并不清楚,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属于不诚信,或者他们认为即便是发生了不诚信的行为也不会为自身带来什么不利影响,甚至有些学生还会认为通过弄虚作假而得到好处反而是一个聪明的行为。由此可见,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小学生出现不诚信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对相关问题引起重视,通过开展诚信教育课程来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贯彻诚信教育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展开诚信教育活动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就相当于是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师首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自身发展情况去突出教学重点,增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建立诚信意识,在讲到《社会呼唤诚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要以诚信为本,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视频,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地沟油事件。
  在学生观看地沟油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进行思考。这个视频大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当学生都看完视频以后有的学生就会立刻说道,这是一个黑心的商家,他们用地沟油破坏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的学生会说到,这种商家用地沟油做买卖的事情太多了,这种事情真的可以避免吗?这时候,学生们就会纷纷对这段视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诚信这个课题,并带领学生一起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和学生通过互动与交流让他们可以清楚认识到,视频中这个制作地沟油的商家就是违背了个人的诚信与道德,他们因为追求最大利益而破坏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通过实际生活案例的导入外加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就会对诚信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再继续引出《社会呼唤诚信》这篇课文,让学生对诚信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紧接着再通过引导式的提问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和诚信有关的资料,在下一节课堂上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观点分享给大家,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2.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开展诚信教育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特点,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多媒体教学模式展开诚信的教学活动,还可以通过相声小品、情景剧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角色表演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是是非非,教师也可以联合学校统一开展和诚信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一些校园主题活动使学生可以更投入的参与到诚信活动当中,最终提高诚信的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小学生展开诚信教育,就可以更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通过诚信教育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也可以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可以成为一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人。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需要利用好自身学科的教学优势,全面贯彻诚信教育,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铭.诚信,孩子成长路上的基石——小学“品德与社会”诚信教育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2):86-87.
  [2]刘伟,傅维利.我国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诚信知行缺位及改进对策——以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58-60+64.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知识量庞大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等教学关系密切,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没有对作文教学引起相应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教学手段,往往无法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摘 要: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作业的设计与引导,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新课改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做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对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值得在小学教育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作为老师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手段,对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
摘 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要把两者的优势进行综合,才是对幼儿园孩子最好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的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优势互补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二者都不可或缺。幼儿园的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要想使幼儿获得最好的教育,就需要把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互补。  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引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有效革新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新型教与学模式,即拓展教师教学思路的同时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文中,笔者便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信息技术基础上小学语文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新型教与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和局限性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是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课程。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的课堂效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青春叛逆期阶段,教师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喜爱,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激活方法与途径  随
摘 要:核心素养是国家新提出的对人才的新型评判标准,是指学生应从学校学习中掌握和学习到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强调个人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建立历史核心素养模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将历史知识作为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人们通过数学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及其众多的分支。可以说,没有抽象,就没有数学。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迫切关注并期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多采用教师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所以毫无疑问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现代化社会中教师尝试将现代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加以结合,期望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然而在现实的使用中,这二者难以紧密结合,容易出现偏差。对于人民教师而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必须合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