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热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每当宝宝发热,妈妈大多会六神无主,恨不得马上让宝宝退热,尤其是看着宝宝小脸烧得通红,哭闹不止,着实心焦,担心高热会烧出肺炎、烧坏脑子。有时,宝宝的高热似乎还特别不容易退下来,即使服了退热药,宝宝的体温还是很高,或者体温刚降下来不久就又回升,甚至比服药前更高。此时,妈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强调的是,发热只是疾病的表现,发热本身对人体并没有直接的伤害,给宝宝退热的主要目的是让宝宝感觉舒适,以及减少因发热丢失水分而造成脱水。因此,只有在宝宝体温较高,并且宝宝因发热而感觉不适、哭闹、有脱水症状时,才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退热。
体温稍高:不要轻易用退热药
事实上,宝宝生病时略微升高的体温,可以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扰。因此,如果6个月以上的宝宝肛门体温未超过38度,没有必要马上退热,只需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穿太多、房间不能太热等,尽量让宝宝感觉舒适,让宝宝多喝温水或凉水;当肛门体温接近38.5度时,或宝宝表现出明显的哭闹、烦躁等不舒服感觉时,可以用稍凉的毛巾敷贴或擦拭额头、脖颈、腋窝、腹股沟等处,或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帮助宝宝散热,使宝宝体温下降。
体温很高:用药暂时降温
当宝宝肛门体温超过39度时,就需要服用退热药,使宝宝体温下降。退热药只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大脑调节体温的海马系统而退热,如对乙酰氨基酚类退热药;或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释放而退热,如布洛芬类退热药,虽然可以退热,但却并不是特别针对病原微生物,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因此,虽然服用退热药可以使宝宝的体温暂时消退,但可能持续不久,宝宝的体温便再次回升。
从根源上来说,宝宝发热是由于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犯,人体免疫系统被激发,并通过一系列调节、反馈信号作用于人体大脑的海马系统,使人体体温的平衡点调高,从而使体温升高。因此,在侵扰人体的病原微生物还没有被彻底铲除以前,宝宝的体温很难恢复正常。
重要提醒:
在给宝宝服退热药时,妈妈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遵照医生处方,不能因为高热不退就自行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缩短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这是因为,虽然目前推荐用于宝宝退热的两大类药物经长期临床验证相当安全,但还是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肝损害,而布洛芬可能引起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肾损害。当过量使用时,这两类退热药都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这两大类退热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在短时间内交替使用,但这样使用退热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需要密切观察。
持续高热: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如果宝宝已经经医生检查确无大碍后,高热却始终不退或退后再升,妈妈该如何应对高热呢?此时,妈妈可以采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的综合方法,帮助宝宝退热。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多饮水、温水擦浴等,体温确实较高时,才服用退热药。当退热药作用逐渐减退时,再加上冷敷、温水澡等降温措施。
出现这些情况,需要送宝宝到医院就诊
一般来说,6个月以上的宝宝肛门体温超过39度,或6个月以下尤其是3个月以下的宝宝体温超过38度,都需要送医院就诊;2岁以下宝宝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或2岁以上宝宝发热持续72小时,也需要送医院就诊。
首先要强调的是,发热只是疾病的表现,发热本身对人体并没有直接的伤害,给宝宝退热的主要目的是让宝宝感觉舒适,以及减少因发热丢失水分而造成脱水。因此,只有在宝宝体温较高,并且宝宝因发热而感觉不适、哭闹、有脱水症状时,才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退热。
体温稍高:不要轻易用退热药
事实上,宝宝生病时略微升高的体温,可以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扰。因此,如果6个月以上的宝宝肛门体温未超过38度,没有必要马上退热,只需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穿太多、房间不能太热等,尽量让宝宝感觉舒适,让宝宝多喝温水或凉水;当肛门体温接近38.5度时,或宝宝表现出明显的哭闹、烦躁等不舒服感觉时,可以用稍凉的毛巾敷贴或擦拭额头、脖颈、腋窝、腹股沟等处,或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帮助宝宝散热,使宝宝体温下降。
体温很高:用药暂时降温
当宝宝肛门体温超过39度时,就需要服用退热药,使宝宝体温下降。退热药只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大脑调节体温的海马系统而退热,如对乙酰氨基酚类退热药;或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释放而退热,如布洛芬类退热药,虽然可以退热,但却并不是特别针对病原微生物,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因此,虽然服用退热药可以使宝宝的体温暂时消退,但可能持续不久,宝宝的体温便再次回升。
从根源上来说,宝宝发热是由于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犯,人体免疫系统被激发,并通过一系列调节、反馈信号作用于人体大脑的海马系统,使人体体温的平衡点调高,从而使体温升高。因此,在侵扰人体的病原微生物还没有被彻底铲除以前,宝宝的体温很难恢复正常。
重要提醒:
在给宝宝服退热药时,妈妈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遵照医生处方,不能因为高热不退就自行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缩短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这是因为,虽然目前推荐用于宝宝退热的两大类药物经长期临床验证相当安全,但还是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肝损害,而布洛芬可能引起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肾损害。当过量使用时,这两类退热药都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这两大类退热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在短时间内交替使用,但这样使用退热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需要密切观察。
持续高热: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如果宝宝已经经医生检查确无大碍后,高热却始终不退或退后再升,妈妈该如何应对高热呢?此时,妈妈可以采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的综合方法,帮助宝宝退热。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多饮水、温水擦浴等,体温确实较高时,才服用退热药。当退热药作用逐渐减退时,再加上冷敷、温水澡等降温措施。
出现这些情况,需要送宝宝到医院就诊
一般来说,6个月以上的宝宝肛门体温超过39度,或6个月以下尤其是3个月以下的宝宝体温超过38度,都需要送医院就诊;2岁以下宝宝发热持续24小时以上,或2岁以上宝宝发热持续72小时,也需要送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