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具有高感染率的致病菌,常导致终身感染。Hp在口腔中寄居可能是造成消化道疾病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会影响胃Hp根除治疗的疗效。由于口腔的微生态环境与胃内不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胃内Hp的检测方法在检测口腔Hp感染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唾液Hp尿素酶抗原检测法(HPS)是一种免疫显色的图解化验法。通过唾液Hp培养和(或)HPS检测可探明口腔Hp的存在,从而可以通过制订胃、口同步治疗的全新方案,提高Hp根除率。此文就口腔Hp感染及其与胃Hp感染的相关性,口腔Hp检测与培养的新技术等最新进展作了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基线及动态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其联合血清钠(MELD-Na)在评价肝衰竭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2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的资料,计算患者确诊时和一周后的MELD、MELD-Na评分,并计算ΔMELD、ΔMELD-Na分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同时绘制Kaplan-Mei
目的 探讨浙江省金华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至12月浙江省金华地区7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运用全自动化仪器及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临床分离非重复菌株22 83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 637株,占7
期刊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强阳性者异烟肼预防用药后随访5年的结核病发病情况。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03年1至12月三类不同人群共12 598人,其中高校学生8 896人,进城农民工2 496人,有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 206人。将TST强阳性且肺部无异常的人群按1∶1的比例分为异烟肼预防用药组(服用10个月)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预防治疗),两组均密切跟踪随访5年,分别记录第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病原的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1 539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11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数据统计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不同类别患儿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种呼吸道病原体中,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感染550例(5
目的观察肝螺杆菌在雄性和雌性BALB/cCr小鼠肝脏的定植状况及肝脏的病理特征。方法选取证实无肝螺杆菌感染的SPF级雌性和雄性BALB/cCr小鼠各25只,口服灌饲肝螺杆菌标准菌株ATCC 51450菌液0.2 mL(1×108CUF/mL),连续3次,每次间隔48 h;对照组(雌、雄各25只)灌饲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于末次接种肝螺杆菌后第1,3,6,9和12个月时,禁食12 h后处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