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验探究题真得让学生望而却步了吗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uz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理综化学实验探究題是必考题型.这是由化学学科特点决定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可以由实验推测和论证,实验是高考着重考查的四种能力之一,实验考查既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又是高考试题的难点.可即便是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通过分析学生每次考试后的答卷,都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验探究题型上丢分最多,得分率最低,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如此畏惧实验探究题呢?显然这与该类试题的考查方式灵活多变、命题的方式创新性较强、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较大有很大关系.但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学生的能力有限,而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没有认真落实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探究,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没有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化学实验探究的价值
  作为一名恰好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青年教师,笔者认为新课改的精髓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我们化学学科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科学探究这一栏目.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上好实验探究课,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到所学的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就会得到提高.在面对问题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我们的学生还会畏惧高考实验探究题吗?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化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化学实验探究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新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比用枯燥抽象的语言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主动去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过氧化钠性质这节课中,我就用“滴水生火”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学生都知道水可以灭火,然而刚刚老师滴水却起火了,这个现象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教学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发展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基础,因为人们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得到的,它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化学实验现象多种多样,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通过布置观察任务、教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交流观察结果等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实验都有其实验目的,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实验中学生可能会观察到一些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可以正好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去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再进行实验去验证,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训练,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极具创造力的科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对现成实验的改进或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科学探究,灵活的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和实际操作过程达到和谐统一,不要总是“纸上谈兵”.这样我们的学生还会惧怕高考实验探究题吗?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方法是基于实践数学学习活动而总结提炼出的关于数学学习的内涵与本质,可以指导人类科学的思考与解决问题.分类讨论思想与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并称为高中数学阶段的四大思想方法,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是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融合的过程.其中分类讨论思想更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因此探究如何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类讨论思想概述  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在解决复
新课改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与初中化学接轨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一直是一个难题.有很大一部分在初中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化学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面对大量的课后习题与化学实验,很多学生感到十分迷茫.此外,很多高中化学老师,对于初中的化学课程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去衔接初高中的化学教学,导致在高中初始阶段,很多学生的知识点衔接不好.本文对初高中化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接轨教学,
初中化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中考的必考学科.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学会以客观、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更要认清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和地位,学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继而更好
在数学中考复习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一直是数学教师期望研究突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数学复习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疲于应对,而且在提高复习效率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而“纠错本”的出现,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因“错”而生,为“对”效力,“纠错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使用及推广.  一、“纠错本”的整理方式  “纠错本”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将出现过的错误归纳汇总
高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失实验教学,就实验教学的特点来看,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从实验目的与原理的解读出发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科学地选择实验器材并规划实验步骤,然后严谨地实施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接着是对实验数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科学的解释与评价,完成规律的总结与提炼.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这一完整的过程,并形成科学思维.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摘要:新课改提倡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 数学教学模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支持其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因素。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创新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快乐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培
摘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采取“四步法”导入新课,借助新颖的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关注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课堂教学中“四步法”的新课导入进行了探讨,以飨读者.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导入 “四步法” 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由于其中包含大量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导致初中生在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具体操作时,要经历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等环节,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使认知发展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本文就以“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课为例探究支架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搭脚手架——围绕主题,构建概念框架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防止课堂出现“一潭死水”的现象,教师习惯用问题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放飞想象的翅膀、擦出创造的火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会如何去探究数学的本质.新课改让课堂提问发生了质的变化,当教师的提问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对不对”“为什么”等这些毫无价值的无效问题时,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初见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提问的形式、问题的有效性仍需创新和提高,教学中机械的一问一答,或者习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巩固旧知识提问,导入新课提问,针对重点、难点、疑点提问,等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提问行之有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