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重大疫情背景下高职汽车专业课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及“通盘酬算、任務驱动、即拍即发、竞赛贯穿、课程思政”的教学组合。以高职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气系统检修为例,提出实践应用“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应通盘酬算,做好课程整体设计;任务驱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即拍即发,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与沟通;竞赛贯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并重视产教融合、学生主体、严格考核等关键要素。
【关键词】重大疫情 高职汽车专业课 线上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155-03
2020年初,我国湖北省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国各地。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下发“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重要通知,2月2日,广西教育厅下发《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线上教学通知》。重大疫情背景下,面对学校无法按时开学的情况,高职亟须构建“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模式。尤其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缺乏、操作技能要求很强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而言,构建“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模式更是迫在眉睫。为此,本文试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新模式,并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18级12个班试点实施。
一、重大疫情背景下高职汽车专业课“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
重大疫情背景下,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高职汽车专业课要有效实现线上教学,可构建“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所谓“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课程标准始终以企业标准为引领、课程任务始终以岗位典型工作为情境、课程考核始终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评分表为导向、课程组织始终以技能大赛来设计、课程教学始终融入课程思政来实施,“校、企、岗、赛、政”精准对接,全程贯穿的线上教学模式。
“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构建了“通盘酬算、任务驱动、即拍即发、竞赛贯穿、课程思政”的教学组合。其中,“通盘酬算”指把一门高职汽车专业课整体设计为一项职业技能大赛,也就是一个整体赛项,然后依据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整合为4~6个分赛项,每个分赛项再细化为2~4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任务设计为一个子赛项。课程设计独具匠心,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运筹帷幄、环环相扣。“任务驱动”指教师每一堂课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即拍即发”指每次上课,教师现场把“典型任务”规范的操作演示一遍,利用手机拍摄,得到真实的“视频”亦即一个宝贵的“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快速传给学生研究学习;同理,每名学生通过学习、训练,把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视频发到线上网络平台。通过本组成员自评、其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习效果。课堂上师生即拍即发,便捷、直观,寓教于乐。“竞赛贯穿”指课程整体是一项技能大赛,每一次课完成一项子赛项。整门课程都在比赛中推进,赋予每个子赛项分值并进行累加,最终分值即为课程得分。课堂始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学们你追我赶、生龙活虎。“课程思政”指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每门汽车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和教案时进行强突破,“以每次课不低于5分钟课程思政”为小切口,规定在每次课教案中必须融入思政教育,每堂课提炼精讲不低于5分钟,并且要求对这5分钟单独进行一份“课程思政单元设计”。
二、高职汽车专业课中“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是高职汽车专业群典型核心专业课。本文试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例,探讨汽车电气系统检修专业课中“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一)通盘酬算,做好课程整体设计
在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整体设计中,教师把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整体设计为新时代“工匠”杯汽车电气技能大赛,课程标准以日本丰田汽车维修标准为引领、课程任务以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典型工作为情境,课程考核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评分表为导向,课程思政以与“抗击肺炎”为主线,统筹规划设计检修汽车电源系统、发电系统、启动系统、照明信号灯系统、雨刮喷水系统以及基础项目“使用万用表”,总计6个分赛项、17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子赛项,一课一赛,井然有序。课程逐步推进,大赛阶梯递升,教学稳扎稳打。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整体设计表见表1。
(二)任务驱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总课时为80课时,每4节课为一次课,教师每一次课完成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实施一个具体子赛项。“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比如,课程项目五中的子赛项“绘制与分析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课堂以“绘制电路”和“分析电路”两个具体任务为驱动,学生接到任务首先个人主动查阅大众迈腾电路图,接着小组讨论完成在完整电路图中切分出转向信号电路图任务;然后绘制转向信号电路图,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电路图工作原理;最后同学间练习、讲述、分析电路。要而论之,学生在“典型任务”驱动下,展开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小任务”,最终圆满地完成“大任务”。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中“绘制与分析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子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见表2。 (三)即拍即发,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与沟通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中“绘制与分析汽车转向信号系统電路图”子项目课堂上,教师课前准备好A4白纸、绘图工具和手机。上课后,教师打开手机现场拍摄“5分钟快速绘制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并把“视频微课”发至1804班网络教学群,学生收到“视频”,开始学习、讨论“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绘制易错点和绘制技巧;接着每名学生把自己绘制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过程的“视频”发到群里,同学们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比如,发现体育委员把蓄电池正负极画反;指出劳动委员闪光器导线连接错;等等,大家在点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掌握新知识,提升新技能。同理,教师拍摄分析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的“微课”发到线上,学生分享自己分析电路图的“视频”,互点互评、互促互进。视频3~5分钟效果最好,细化子任务,分开拍摄,即拍即发、事半功倍。
(四)竞赛贯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把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整体设计为新时代“工匠”杯汽车电气技能大赛,把全班同学分为8个组,每个组由6名学生组成,正副组长带领4名组员。各小组制作“企业标牌”,包括团队名称、团队标志、团队构成、团队座右铭等。“大众卓越队”“丰田黄蜂队”“五菱重工队”“别克明星队”等8个团队代表着不同汽车4s店参赛。教师精心设计赛项、合理划分团队、营造大赛气氛是线上教学推进的关键。上课时,每一次课堂承担一个“任务”完成一个“赛项”,教师首先通过QQ、微信线上公布“赛项”和评分标准,学生收到任务后,主动学习、分工协作、分享探索,不断收集知识、理清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学生不断尝试完成任务,把自己满意的作品拍成“视频”进行PK比赛。在激烈的竞赛中,学生爆发巨大的内在驱动力,知识技能迅速得到提升。课堂结束前,评比个人奖,表彰8名“明星队员”大力宣传表扬先进,增强优秀学生成就感;公布团队成绩,第一名荣获6颗星,第二名5颗星,第三名4颗星,第四名3颗星,第五名2颗星,第六名1颗星,第七、八名0颗星,获星累计排名,奖罚分明、竞赛贯穿,持续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
(五)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目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肺炎”,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教师课程思政紧贴疫情防控,积极开展爱国教育,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人物事迹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闻、动画来解读和宣传党阻击疫情的方针政策,通过视频、案例普及应对新冠肺炎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如“绘制与分析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子项目的“课程思政单元设计”中,首先师生共同观看“十天创造新奇迹,武汉火神山医院崛起”视频,视频讲述面对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建三局等多家央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协调安排,组织大批党员干部逆行向汉,在“火神山”医院工地上打响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疫情阻击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视频中感人事迹、分享观看视频心得体会,引导学生爱国爱党,懂得在大灾大难面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拥有如此伟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最后教师总结中国今天繁荣昌盛、安居乐业正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伟大成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潜移默化地融入担当、奉献情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模式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职业操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创新模式实施的关键要素
从以上教学实践来看,“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创新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关键要素:
第一,产教融合。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整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汽车维修企业岗位需求,以汽车修理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赛项,以企业标准为导向,实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从而实现通盘酬算、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二,学生主体。课堂全程“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答疑、作品制作,通过行动来学习,教学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精神。做中教、做中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严格考核。课程中每个任务、每个赛项,必须配备具体的考核评分表,每位学生逐一考核,从严从实,以考“代”教、以考促学。每次考核结束立刻公布学生的成绩,反馈及时、大力表彰,充分激发学生“内”动力。
综上所述,重大疫情背景下“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创新模式适用高职汽车专业群所有专业课,尤其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核心骨干课程,生动有趣、见屏如面,高效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全贯穿、五融合”教学模式如果配合线上网络、线下实训,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17(12)
[2]冯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7(1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0ky41024);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桂电职院2019-343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试点课程项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务”(桂电职院2019-505号)
【作者简介】黎世锟(1975—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系副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重大疫情 高职汽车专业课 线上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155-03
2020年初,我国湖北省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国各地。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下发“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重要通知,2月2日,广西教育厅下发《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职业院校线上教学通知》。重大疫情背景下,面对学校无法按时开学的情况,高职亟须构建“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模式。尤其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缺乏、操作技能要求很强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而言,构建“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模式更是迫在眉睫。为此,本文试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新模式,并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18级12个班试点实施。
一、重大疫情背景下高职汽车专业课“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
重大疫情背景下,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高职汽车专业课要有效实现线上教学,可构建“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所谓“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课程标准始终以企业标准为引领、课程任务始终以岗位典型工作为情境、课程考核始终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评分表为导向、课程组织始终以技能大赛来设计、课程教学始终融入课程思政来实施,“校、企、岗、赛、政”精准对接,全程贯穿的线上教学模式。
“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构建了“通盘酬算、任务驱动、即拍即发、竞赛贯穿、课程思政”的教学组合。其中,“通盘酬算”指把一门高职汽车专业课整体设计为一项职业技能大赛,也就是一个整体赛项,然后依据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整合为4~6个分赛项,每个分赛项再细化为2~4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任务设计为一个子赛项。课程设计独具匠心,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运筹帷幄、环环相扣。“任务驱动”指教师每一堂课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即拍即发”指每次上课,教师现场把“典型任务”规范的操作演示一遍,利用手机拍摄,得到真实的“视频”亦即一个宝贵的“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快速传给学生研究学习;同理,每名学生通过学习、训练,把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视频发到线上网络平台。通过本组成员自评、其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习效果。课堂上师生即拍即发,便捷、直观,寓教于乐。“竞赛贯穿”指课程整体是一项技能大赛,每一次课完成一项子赛项。整门课程都在比赛中推进,赋予每个子赛项分值并进行累加,最终分值即为课程得分。课堂始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学们你追我赶、生龙活虎。“课程思政”指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每门汽车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和教案时进行强突破,“以每次课不低于5分钟课程思政”为小切口,规定在每次课教案中必须融入思政教育,每堂课提炼精讲不低于5分钟,并且要求对这5分钟单独进行一份“课程思政单元设计”。
二、高职汽车专业课中“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是高职汽车专业群典型核心专业课。本文试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例,探讨汽车电气系统检修专业课中“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一)通盘酬算,做好课程整体设计
在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整体设计中,教师把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整体设计为新时代“工匠”杯汽车电气技能大赛,课程标准以日本丰田汽车维修标准为引领、课程任务以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典型工作为情境,课程考核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评分表为导向,课程思政以与“抗击肺炎”为主线,统筹规划设计检修汽车电源系统、发电系统、启动系统、照明信号灯系统、雨刮喷水系统以及基础项目“使用万用表”,总计6个分赛项、17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子赛项,一课一赛,井然有序。课程逐步推进,大赛阶梯递升,教学稳扎稳打。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整体设计表见表1。
(二)任务驱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总课时为80课时,每4节课为一次课,教师每一次课完成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实施一个具体子赛项。“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比如,课程项目五中的子赛项“绘制与分析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课堂以“绘制电路”和“分析电路”两个具体任务为驱动,学生接到任务首先个人主动查阅大众迈腾电路图,接着小组讨论完成在完整电路图中切分出转向信号电路图任务;然后绘制转向信号电路图,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电路图工作原理;最后同学间练习、讲述、分析电路。要而论之,学生在“典型任务”驱动下,展开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小任务”,最终圆满地完成“大任务”。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中“绘制与分析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子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见表2。 (三)即拍即发,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与沟通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中“绘制与分析汽车转向信号系统電路图”子项目课堂上,教师课前准备好A4白纸、绘图工具和手机。上课后,教师打开手机现场拍摄“5分钟快速绘制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并把“视频微课”发至1804班网络教学群,学生收到“视频”,开始学习、讨论“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绘制易错点和绘制技巧;接着每名学生把自己绘制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过程的“视频”发到群里,同学们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比如,发现体育委员把蓄电池正负极画反;指出劳动委员闪光器导线连接错;等等,大家在点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掌握新知识,提升新技能。同理,教师拍摄分析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的“微课”发到线上,学生分享自己分析电路图的“视频”,互点互评、互促互进。视频3~5分钟效果最好,细化子任务,分开拍摄,即拍即发、事半功倍。
(四)竞赛贯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把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整体设计为新时代“工匠”杯汽车电气技能大赛,把全班同学分为8个组,每个组由6名学生组成,正副组长带领4名组员。各小组制作“企业标牌”,包括团队名称、团队标志、团队构成、团队座右铭等。“大众卓越队”“丰田黄蜂队”“五菱重工队”“别克明星队”等8个团队代表着不同汽车4s店参赛。教师精心设计赛项、合理划分团队、营造大赛气氛是线上教学推进的关键。上课时,每一次课堂承担一个“任务”完成一个“赛项”,教师首先通过QQ、微信线上公布“赛项”和评分标准,学生收到任务后,主动学习、分工协作、分享探索,不断收集知识、理清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学生不断尝试完成任务,把自己满意的作品拍成“视频”进行PK比赛。在激烈的竞赛中,学生爆发巨大的内在驱动力,知识技能迅速得到提升。课堂结束前,评比个人奖,表彰8名“明星队员”大力宣传表扬先进,增强优秀学生成就感;公布团队成绩,第一名荣获6颗星,第二名5颗星,第三名4颗星,第四名3颗星,第五名2颗星,第六名1颗星,第七、八名0颗星,获星累计排名,奖罚分明、竞赛贯穿,持续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
(五)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目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肺炎”,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教师课程思政紧贴疫情防控,积极开展爱国教育,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人物事迹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闻、动画来解读和宣传党阻击疫情的方针政策,通过视频、案例普及应对新冠肺炎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如“绘制与分析汽车转向信号系统电路图”子项目的“课程思政单元设计”中,首先师生共同观看“十天创造新奇迹,武汉火神山医院崛起”视频,视频讲述面对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建三局等多家央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协调安排,组织大批党员干部逆行向汉,在“火神山”医院工地上打响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疫情阻击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视频中感人事迹、分享观看视频心得体会,引导学生爱国爱党,懂得在大灾大难面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拥有如此伟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最后教师总结中国今天繁荣昌盛、安居乐业正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伟大成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潜移默化地融入担当、奉献情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模式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职业操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创新模式实施的关键要素
从以上教学实践来看,“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创新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关键要素:
第一,产教融合。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整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汽车维修企业岗位需求,以汽车修理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赛项,以企业标准为导向,实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从而实现通盘酬算、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二,学生主体。课堂全程“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答疑、作品制作,通过行动来学习,教学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精神。做中教、做中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严格考核。课程中每个任务、每个赛项,必须配备具体的考核评分表,每位学生逐一考核,从严从实,以考“代”教、以考促学。每次考核结束立刻公布学生的成绩,反馈及时、大力表彰,充分激发学生“内”动力。
综上所述,重大疫情背景下“全贯穿、五融合”线上教学创新模式适用高职汽车专业群所有专业课,尤其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核心骨干课程,生动有趣、见屏如面,高效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全贯穿、五融合”教学模式如果配合线上网络、线下实训,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17(12)
[2]冯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7(1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0ky41024);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桂电职院2019-343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试点课程项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务”(桂电职院2019-505号)
【作者简介】黎世锟(1975—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系副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