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于1994年建立了税务代理制度,并在全国试行。近年来,税务代理行业发展较快,代理人队伍也在逐步壮大,各种经营形式、企业制度的出现和财税制度的改革,对税务代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内部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具有一定会计知识,精通税收法律知识,掌握纳税技巧、纳税筹划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和相应能力的人才需要量大增。面对这种形势,税务专业应运而生,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高职税务专业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结合税务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特点,采纳行业专家的建议,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整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 税务专业 课程体系优化
[作者简介]马文君(1972- ),女,河北临漳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税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审计师,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与职业教育;方莹(1984-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与职业教育。(河北秦皇岛0661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5-0133-02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优化
税务专业属于应用性经济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税务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增强本专业的就业争能力,税务专业的知识体系也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1.优化课程开设学期,各门课程有机衔接。专业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与课程之间有互为基础的关系,在安排课程时,要符合学习规律,有机衔接。如会计类课程的学期安排为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顺序依次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成本会计、行业比较会计。这样安排符合会计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到深入领会、实际应用的科学规律。
2.优化课程设置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与相近专业拓展能力的需求,使学生毕业时既有专长可选择本专业就业岗位,又有其他相关专业特长,从而从容面对更多的就业机会的选择。要结合社会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有关内容,增加相近专业的有关课程,如增加证券市场基础课教学内容,为学生毕业时可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做准备。开设会计相关法规、会计制度设计课,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计证考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提供有利条件,如保险代理课,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保险基础知识,为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3.优化课程选择,注重品性、美育教育。课程设置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当今社会竞争加剧,学习、就业压力越来越重,在校大学生由于缺少磨炼,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各所大学所关注,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学习、看待就业、看待压力,在学生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与发展的教学内容。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向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税务筹划、会计咨询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围绕这个目标我们确定了税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环节齐全。第一,加强社会实习与实训,培养学生做事与做人能力。每学期,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参观考察,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在校所学的知识更多地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社会,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此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讲座,开展读书、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等活动,寓学于乐,培养学生表达、交际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课堂模块实训。对于各项专业技能的训练,平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主干课,经过老师的统一讨论,根据学生专业能力的需要,制定了实训内容,如会计学习中的会计基础实训、税法(1)学习中的流转税实训、税法(2)学习中的所得税实训、能体现税法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纳税筹划实训等,这些实训在平时的专业内容教学过程中,由任课老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教学进度,随时组织进行。
第三,注重专业综合实训,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在第五学期,为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设计校内税务会计的綜合模拟实训,由每位同学利用所学的会计、税法等相关知识,独立完成某企业某月份的经济业务的处理、报表的编制、纳税的申报操作,通过实训,全面反映学生专业学习的综合效果。
第四,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岗位角色。第六学期,学生要进入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联系,对学生进行实习辅导,缩短学生由校园学习到社会就业的磨合期,增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的信心。实习完毕,学生要将实习期间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作为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动手能力的综合评价和检验。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力度,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一,抓师资建设。业务精通、操作能力强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兼职教师比例,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兼职教师充实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如从税务师事务所聘请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实际业务的操作教学案例。
第二,重点抓好实践基地建设。不仅要建好校内实习基地,还要采用与商家联营、与有关单位(例税务师事务所)合作等方式,建立多层次、多门类的校外实训基地,更多地创造培养锻炼应用能力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职业技能。
第三,重视实践教材的建设。税务专业的实践教材采用引进和自编的方式。为确保教材内容和质量符合教学要求和高职特色,优先选用最新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证指定教材,对于针对性较强的模块实训教材,采取自编的方式,学院严格审核程序,把好立项和审批关,保证教材的质量。
3.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第一,及时把社会上出现的岗位标准的新发展趋势引入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形式与实践教学系统的评价体系的衔接;及时将社会上出现的新岗位、新标准引入学校的评价体系中来,牵动实践教学体系中内容的更新,标准的提升,条件的改善。如在税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背景调查分析中,发现用人单位最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对专业业务进行处理的人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与用友财务软件公司联系,组织ERP财务管理应用能手的软件培训,引导学生参与软件考试,获得相关证书。
第二,认真研究税务专业岗位的职业需求,了解各种职业资格鉴定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与意义,大力推广职业资格培训、考试与教学计划的衔接与融合,使税务专业的教学工作真正体现职业化的特点,增加专业的实用性、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办出具有高职特色的税务专业。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劳动部组织的办税员职业资格的考试,为学生创造条件参与财政部组织的会计证考试,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的积极推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税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表现
1.综合知识性强。税务专业作为国家宏观管理的综合学科,在三年内学生系统地学习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涉税知识的主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就业适应性强。税务专业所学的课程是在全面系统地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税收理论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统一,专业知识全面,学生就业面就广,既可以担任企事业单位涉税会计人员或从事社会中介机构税务代理工作,又可以考取税务机关的公务员。
3.实用操作性强。税务专业不仅注重税收理论的沉淀,而且重视实际操作的训练,既有深厚的税收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涉税工作的需要。
4.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税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而且重视学生终生教育的需求,加大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力度,既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课、参加自学考试、考取会计资格征、会计师证、注册税务师证等需要,又为学生毕业后考取各种保险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专升本等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学生综合素质高。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税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校系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训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锻炼环境和空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 税务专业 课程体系优化
[作者简介]马文君(1972- ),女,河北临漳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税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审计师,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与职业教育;方莹(1984-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与职业教育。(河北秦皇岛0661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5-0133-02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优化
税务专业属于应用性经济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税务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增强本专业的就业争能力,税务专业的知识体系也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1.优化课程开设学期,各门课程有机衔接。专业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与课程之间有互为基础的关系,在安排课程时,要符合学习规律,有机衔接。如会计类课程的学期安排为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顺序依次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成本会计、行业比较会计。这样安排符合会计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到深入领会、实际应用的科学规律。
2.优化课程设置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与相近专业拓展能力的需求,使学生毕业时既有专长可选择本专业就业岗位,又有其他相关专业特长,从而从容面对更多的就业机会的选择。要结合社会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有关内容,增加相近专业的有关课程,如增加证券市场基础课教学内容,为学生毕业时可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做准备。开设会计相关法规、会计制度设计课,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计证考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提供有利条件,如保险代理课,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保险基础知识,为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3.优化课程选择,注重品性、美育教育。课程设置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当今社会竞争加剧,学习、就业压力越来越重,在校大学生由于缺少磨炼,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各所大学所关注,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学习、看待就业、看待压力,在学生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与发展的教学内容。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向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税务筹划、会计咨询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围绕这个目标我们确定了税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环节齐全。第一,加强社会实习与实训,培养学生做事与做人能力。每学期,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参观考察,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在校所学的知识更多地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社会,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此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讲座,开展读书、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等活动,寓学于乐,培养学生表达、交际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课堂模块实训。对于各项专业技能的训练,平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主干课,经过老师的统一讨论,根据学生专业能力的需要,制定了实训内容,如会计学习中的会计基础实训、税法(1)学习中的流转税实训、税法(2)学习中的所得税实训、能体现税法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纳税筹划实训等,这些实训在平时的专业内容教学过程中,由任课老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教学进度,随时组织进行。
第三,注重专业综合实训,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在第五学期,为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设计校内税务会计的綜合模拟实训,由每位同学利用所学的会计、税法等相关知识,独立完成某企业某月份的经济业务的处理、报表的编制、纳税的申报操作,通过实训,全面反映学生专业学习的综合效果。
第四,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岗位角色。第六学期,学生要进入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联系,对学生进行实习辅导,缩短学生由校园学习到社会就业的磨合期,增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的信心。实习完毕,学生要将实习期间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作为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动手能力的综合评价和检验。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力度,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一,抓师资建设。业务精通、操作能力强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兼职教师比例,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兼职教师充实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如从税务师事务所聘请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实际业务的操作教学案例。
第二,重点抓好实践基地建设。不仅要建好校内实习基地,还要采用与商家联营、与有关单位(例税务师事务所)合作等方式,建立多层次、多门类的校外实训基地,更多地创造培养锻炼应用能力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职业技能。
第三,重视实践教材的建设。税务专业的实践教材采用引进和自编的方式。为确保教材内容和质量符合教学要求和高职特色,优先选用最新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证指定教材,对于针对性较强的模块实训教材,采取自编的方式,学院严格审核程序,把好立项和审批关,保证教材的质量。
3.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第一,及时把社会上出现的岗位标准的新发展趋势引入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形式与实践教学系统的评价体系的衔接;及时将社会上出现的新岗位、新标准引入学校的评价体系中来,牵动实践教学体系中内容的更新,标准的提升,条件的改善。如在税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背景调查分析中,发现用人单位最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对专业业务进行处理的人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与用友财务软件公司联系,组织ERP财务管理应用能手的软件培训,引导学生参与软件考试,获得相关证书。
第二,认真研究税务专业岗位的职业需求,了解各种职业资格鉴定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与意义,大力推广职业资格培训、考试与教学计划的衔接与融合,使税务专业的教学工作真正体现职业化的特点,增加专业的实用性、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办出具有高职特色的税务专业。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劳动部组织的办税员职业资格的考试,为学生创造条件参与财政部组织的会计证考试,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的积极推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税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表现
1.综合知识性强。税务专业作为国家宏观管理的综合学科,在三年内学生系统地学习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涉税知识的主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就业适应性强。税务专业所学的课程是在全面系统地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税收理论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统一,专业知识全面,学生就业面就广,既可以担任企事业单位涉税会计人员或从事社会中介机构税务代理工作,又可以考取税务机关的公务员。
3.实用操作性强。税务专业不仅注重税收理论的沉淀,而且重视实际操作的训练,既有深厚的税收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涉税工作的需要。
4.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税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而且重视学生终生教育的需求,加大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力度,既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课、参加自学考试、考取会计资格征、会计师证、注册税务师证等需要,又为学生毕业后考取各种保险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专升本等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学生综合素质高。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税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校系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训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锻炼环境和空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