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功效,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从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优势出发,来阐述二者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 整合优势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体育学科的教与学中,帮助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诸如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研究探索、团结协作、表达展示等,以促进学生对体育学科某一知识范围或多领域内容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目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状况来看,实现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优势如下:
一、人机、师生、生生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工具所没有的。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自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可以作用于听觉,一致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操作则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同学间开展互帮互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现代多媒体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相比,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学习环境。
二、弥补教师自身局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这类项目,有的学生喜欢那一类项目。体育教师因其自身素质、兴趣爱好和专业限制,样样做到动作示范正确是不可能的,这将影响到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正确运用正好弥补其不足。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课件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技术手段结合讲解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突出重点、难点,更快、更全地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弥补教师的自身局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数码相机以及课件等软硬件,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数码相机甚至DV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相当普通。教师教授某项体育技能后,在学生自主练习时,利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把学生正确的或错误的动作过程摄录下来,再利用相机回放功能,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自我评价,从而找出不足。教师通过对播放的控制,使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武术动作教学与训练,可帮助我们解决训练的难点,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非线性的信息传输与交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如:教学武术基本功蹬腿冲拳时,学生对冲拳和蹬腿把握不理想,教师利用数码相机回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动作在哪些方面可以作改进和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加强,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四、观摩优秀教学录像,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各省市的体育优质课、观摩课、评优课的教学录像及时下载下来,进行观摩学习,对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是极有帮助的。(有关教学内容的课件在大型体育教学网站上都可免费下载。)如果条件具备,教师也可把自己准备充分的公开课、展示课、研究课、评优课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后对照录像进行反思,会及时发现自己在这堂课中的优点、缺点在何处,对提升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大有好处。
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能反馈巩固、激励学生
人机交互,及时反馈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利用摄像机与投影大屏幕连接,可以把学生在实践练习时出现的正确与错误动作实录下来,在大屏上进行播放,学生自己可以作正误对比,从而发现和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激励学生:答对了,大屏幕上显示:“你真棒!”、“真聪明!”等激励性的语言或带有笑脸、红花、奖章等图案,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答错了,也会友善地建议:“再想想”、“你能行”,同时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愉悦身心,及时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发挥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优势,合理有效的进行整合让学生不断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学习、成长,得到信息的帮助,产生对信息的兴趣,逐渐学会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一写给中小学教师[H].开明出版社,1999,
[2]黄甫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 整合优势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体育学科的教与学中,帮助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诸如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研究探索、团结协作、表达展示等,以促进学生对体育学科某一知识范围或多领域内容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目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状况来看,实现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优势如下:
一、人机、师生、生生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工具所没有的。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自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可以作用于听觉,一致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操作则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同学间开展互帮互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现代多媒体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相比,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学习环境。
二、弥补教师自身局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这类项目,有的学生喜欢那一类项目。体育教师因其自身素质、兴趣爱好和专业限制,样样做到动作示范正确是不可能的,这将影响到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正确运用正好弥补其不足。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课件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技术手段结合讲解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突出重点、难点,更快、更全地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弥补教师的自身局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数码相机以及课件等软硬件,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数码相机甚至DV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相当普通。教师教授某项体育技能后,在学生自主练习时,利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把学生正确的或错误的动作过程摄录下来,再利用相机回放功能,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自我评价,从而找出不足。教师通过对播放的控制,使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武术动作教学与训练,可帮助我们解决训练的难点,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非线性的信息传输与交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如:教学武术基本功蹬腿冲拳时,学生对冲拳和蹬腿把握不理想,教师利用数码相机回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动作在哪些方面可以作改进和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加强,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四、观摩优秀教学录像,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各省市的体育优质课、观摩课、评优课的教学录像及时下载下来,进行观摩学习,对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是极有帮助的。(有关教学内容的课件在大型体育教学网站上都可免费下载。)如果条件具备,教师也可把自己准备充分的公开课、展示课、研究课、评优课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后对照录像进行反思,会及时发现自己在这堂课中的优点、缺点在何处,对提升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大有好处。
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能反馈巩固、激励学生
人机交互,及时反馈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利用摄像机与投影大屏幕连接,可以把学生在实践练习时出现的正确与错误动作实录下来,在大屏上进行播放,学生自己可以作正误对比,从而发现和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激励学生:答对了,大屏幕上显示:“你真棒!”、“真聪明!”等激励性的语言或带有笑脸、红花、奖章等图案,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答错了,也会友善地建议:“再想想”、“你能行”,同时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愉悦身心,及时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发挥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优势,合理有效的进行整合让学生不断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学习、成长,得到信息的帮助,产生对信息的兴趣,逐渐学会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一写给中小学教师[H].开明出版社,1999,
[2]黄甫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