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高职高专的美术教学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学习,应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是在一种广泛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学习。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全球视野下的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和感悟美术以及相关文化背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应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识美术,美术是文化的表达。
关键词:高职高专;美术教学;文化渗入
1 对文化的理解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等,我们经常说“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人有文化”,都是狭义的“文化”理解。
广义文化定义有二百多种,一般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物质与精神产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资文化:种植技术、手工艺技术、工业技术等;二是精神文化:文学、哲学、绘画、音乐等。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几千年来慢慢点滴汇聚而成的,文化是民族之本,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能称其为“民族”,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文化的影响是标志。
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说: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历史的获得和选择)观念、价值。
文化也可以是通过人的语言、文字、举手投足反映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文化群体中,当发现一群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看见了不一样的建筑、不一样的服装、不一样的饮食,不一样的仪式时,我们会突然发现“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他者”的发现。人可以超越国家、民族和家庭,但不能超越文化。文化是一种延续的过程,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复合体,每一种文化的变迁都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传统、语言文字、道德习俗、行为方式的总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
2 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很多美术作品都有象征意义,这是由文化所规定的。人类社会的神话、史诗、传说、典故、宗教、寓言都是反映相关的文化含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受到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体制的制约,构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又造就了不同的美术。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美术艺术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学习美术的过程是学习、传递、创造文化的过程,美术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也不该孤立的学习。美术与文化体现了一种体用关系,技法与表现的关系。我们只知道一种事物而不知道其用途,只掌握了技法,而不知道表达什么,是不够的,知识与技能的中性的,与文化的结合才体现了价值倾向,要了解文化中的美术和美术中的文化。
21世纪的美术教育改革已向着美术与文化融合的方向发展,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凝聚着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意志、道德、尊严、个性、修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等文化特征。我们从美术文化差异性中,更能够理解自己国家优秀美术传统,更能宽容和尊重世界的文化多元,更能感觉到美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从美术与文化的联系中学习美术,了解其文化及其在其中的作用,适当增加美术专业课文化含量,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理解艺术的社会作用,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习就是一种文化学习。
3 美术教学中文化渗入的意义
(1)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文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已经成为事实,是机遇,是挑战,有的国家会崛起,有的国家会被淘汰掉,有的人会崛起,有的人也会被淘汰掉。行业要求专业人才要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的知识储备,我们的学生必须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应对挑战,适者生存,一个高职高专毕业生对于文化知识掌握的多少也决定了他人生发展的高低。比如:一个广告设计师的文化内涵制约广告创意的深度广度,决定着他的设计事业的发展空间。也以广告为例,如今广告已远远不是一般人认识中的画画写写,而是涉及广泛相关专业领域的文化现象,如: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跨文化传播、国际市场营销、外语等等,广告专业知识与它的相关学科知识构成了广告人的知识广阔需求。跨学科、跨专业的开放多元,由专到博,要求设计师应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背景、宽广的知识面。因此,老师讲授广告设计课就不能仅仅讲广告设计了,更显示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的必要性。
(2)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有感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知识匮乏来参加招聘会“一问三不知”的状况,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向大学生再三强调: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大学生与上司对答如流,而且还能够话题投机,那么,什么机会都是你的了。高职高专学生文化素质普遍欠高,对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关系知识了解甚少,提高全体高职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一项调查也说明,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市场调研显示,复合型人才广受欢迎。毕业生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必须注重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3)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师可以让教学更加精彩。美术专业课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课、工匠课,如果教师只是传授技能技巧,学生们会感到索然无味、“有术无美”;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专业相关的知识、有趣的信息,将美术学习视为文化学习,学生们就会通过喜欢这个教师而喜欢这门专业课,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很多用美术解释的不够清楚,只能从文化的角度才能解释清楚。不仅仅是美术,各个学科都要与文化连接起来,美术学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人际的表达、沟通都需要丰富的文化背景,学生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今后就业有很大帮助。
4 美术教学中文化渗入的思路
4.1 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将文化渗入落实到教学计划中
教师在讲授各专业课时,要有意识地将相关的文化背景的贯穿其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潜移默化作用。开展多样的形式,让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如专题讨论、名著导读、学术观摩、影视评论、名曲欣赏、演讲等,在活动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教师首先要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美术教师要主动了解更多的综合文化知识。
4.2 介绍美术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
美术课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不要让美术学习变成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技能、技巧,而且要导人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推荐一些相关文化、哲学名著课外阅读书籍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美术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学科内以及学科外的人文知识,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将美术与丰富的人化背景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要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跨学科知识,鼓励学习第二专业,培养自己的特长及兴趣,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触类旁通,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特别强。
4.3 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的文化渗入
(1)色彩课中的文化渗入。我会把它放在世界美术史当中去讲,我会在拉斐尔、莫奈、梵高的作品之间去比较研究,还会讲一些他们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加深学生们对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给自己色彩课的学习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2)音乐文化的渗入。在专业课实践练习过程中,建议背景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中外名家名曲,从而渗入一些必要的音乐常识。比如:当播放抒情的小提琴曲《思乡曲》时,笔者会结合广东实际,问学生中外名家当中有没有汕尾人,我会说你们有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是除冼星海之外最重要的广东音乐家,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能说出马思聪的我会给予奖励,当全体不知道时我会发出历史的感叹。大学生了解名家名曲十分必要。
(3)特别日子的文化渗入。如当上课那天正好是五月四日、七月七号、九月十八日等日子,笔者会给学生们一张小纸条,让学生们写出这一天的历史感想的关键词,从而借题发挥,及时给他们上一段爱国主义课,也许,我的满怀激情会让他们一生都记住这一天的历史含义及自己的责任。很多高职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无知已经触目惊心!
(4)名画本身的文化渗入。当聊到电影《夜宴》时,我会及时欣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如何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绘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开宴行乐的情形。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音乐学、服装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幅作品更多的文化内涵。
(5)地标的文化渗入。当看到美国自由女神像时,我会阐述她内涵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女神右手举的火炬象征自由之光,左手捧的《法典》代表法制;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的七道光芒。
在美术教学中的文化渗入,要因势利导,自然导入,适可而止,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丰富的文化信息;但不能牵强附会,喧宾夺主。
4.4 提高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离不开沟通、交流和借鉴,任何文化都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下,文化交流不可避免,在多元文化中提高我们的文化视野显得十分重要。没有文化视野的人只了解自己所居周围,有文化视野的人不仅了解自己所居的周围,而且能将自己所居的周围放在文化的视野中来认识。我们需要熟悉自己的周遭,也需要了解我们的居住地在更大的版图中的位置和关系,不能坐井观天对外界的关系一无所知。
要提高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随着中国走向国际与国际进入中国,美术活动也越来越国际化。比如:设计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形式,是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国际化向设计人的挑战是一种文化挑战。面向国际,设计人必须在文化视野上做到国际化,努力保持与世界文化同步,对所处的多元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要接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欣赏其他不同文化价值,了解本国及世界文化,心中要有一张世界文化地图,对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背景,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审美观念以及风俗习惯都应有所了解。
我们需要了解、掌握美术知识,也要了解美术与更大文化范围的关系,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美术又是如何反映了文化。将具体的事物放在文化的脉络中考察。培养复合型的“通”、“专”结合的高职高专人才,艺术是文化的产物,美术教育更是一门特有的文化教育,美术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知识,练能力,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文化信息的传递,积极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体验,以及思维的碰撞。让美术学习吸收更多的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变化等等。
龙应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理性有多强、想象力有多猛、创意有多奔放、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企图心有多旺盛,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
因此,美术院校的教师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辉耀.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深层因素[EB/OL].澳洲广播电台《新闻背景》,20100823.
作者简介:黄兵(1965—),广东兴宁人,广东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关键词:高职高专;美术教学;文化渗入
1 对文化的理解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等,我们经常说“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人有文化”,都是狭义的“文化”理解。
广义文化定义有二百多种,一般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物质与精神产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资文化:种植技术、手工艺技术、工业技术等;二是精神文化:文学、哲学、绘画、音乐等。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几千年来慢慢点滴汇聚而成的,文化是民族之本,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能称其为“民族”,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文化的影响是标志。
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说: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历史的获得和选择)观念、价值。
文化也可以是通过人的语言、文字、举手投足反映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文化群体中,当发现一群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看见了不一样的建筑、不一样的服装、不一样的饮食,不一样的仪式时,我们会突然发现“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他者”的发现。人可以超越国家、民族和家庭,但不能超越文化。文化是一种延续的过程,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复合体,每一种文化的变迁都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传统、语言文字、道德习俗、行为方式的总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
2 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很多美术作品都有象征意义,这是由文化所规定的。人类社会的神话、史诗、传说、典故、宗教、寓言都是反映相关的文化含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受到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体制的制约,构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又造就了不同的美术。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美术艺术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学习美术的过程是学习、传递、创造文化的过程,美术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也不该孤立的学习。美术与文化体现了一种体用关系,技法与表现的关系。我们只知道一种事物而不知道其用途,只掌握了技法,而不知道表达什么,是不够的,知识与技能的中性的,与文化的结合才体现了价值倾向,要了解文化中的美术和美术中的文化。
21世纪的美术教育改革已向着美术与文化融合的方向发展,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凝聚着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意志、道德、尊严、个性、修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等文化特征。我们从美术文化差异性中,更能够理解自己国家优秀美术传统,更能宽容和尊重世界的文化多元,更能感觉到美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从美术与文化的联系中学习美术,了解其文化及其在其中的作用,适当增加美术专业课文化含量,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理解艺术的社会作用,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习就是一种文化学习。
3 美术教学中文化渗入的意义
(1)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文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已经成为事实,是机遇,是挑战,有的国家会崛起,有的国家会被淘汰掉,有的人会崛起,有的人也会被淘汰掉。行业要求专业人才要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的知识储备,我们的学生必须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应对挑战,适者生存,一个高职高专毕业生对于文化知识掌握的多少也决定了他人生发展的高低。比如:一个广告设计师的文化内涵制约广告创意的深度广度,决定着他的设计事业的发展空间。也以广告为例,如今广告已远远不是一般人认识中的画画写写,而是涉及广泛相关专业领域的文化现象,如: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跨文化传播、国际市场营销、外语等等,广告专业知识与它的相关学科知识构成了广告人的知识广阔需求。跨学科、跨专业的开放多元,由专到博,要求设计师应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背景、宽广的知识面。因此,老师讲授广告设计课就不能仅仅讲广告设计了,更显示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的必要性。
(2)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有感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知识匮乏来参加招聘会“一问三不知”的状况,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向大学生再三强调: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大学生与上司对答如流,而且还能够话题投机,那么,什么机会都是你的了。高职高专学生文化素质普遍欠高,对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关系知识了解甚少,提高全体高职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一项调查也说明,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市场调研显示,复合型人才广受欢迎。毕业生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必须注重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3)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师可以让教学更加精彩。美术专业课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课、工匠课,如果教师只是传授技能技巧,学生们会感到索然无味、“有术无美”;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专业相关的知识、有趣的信息,将美术学习视为文化学习,学生们就会通过喜欢这个教师而喜欢这门专业课,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很多用美术解释的不够清楚,只能从文化的角度才能解释清楚。不仅仅是美术,各个学科都要与文化连接起来,美术学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人际的表达、沟通都需要丰富的文化背景,学生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今后就业有很大帮助。
4 美术教学中文化渗入的思路
4.1 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将文化渗入落实到教学计划中
教师在讲授各专业课时,要有意识地将相关的文化背景的贯穿其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潜移默化作用。开展多样的形式,让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如专题讨论、名著导读、学术观摩、影视评论、名曲欣赏、演讲等,在活动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教师首先要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美术教师要主动了解更多的综合文化知识。
4.2 介绍美术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
美术课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不要让美术学习变成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技能、技巧,而且要导人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推荐一些相关文化、哲学名著课外阅读书籍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美术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学科内以及学科外的人文知识,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将美术与丰富的人化背景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要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跨学科知识,鼓励学习第二专业,培养自己的特长及兴趣,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触类旁通,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特别强。
4.3 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的文化渗入
(1)色彩课中的文化渗入。我会把它放在世界美术史当中去讲,我会在拉斐尔、莫奈、梵高的作品之间去比较研究,还会讲一些他们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加深学生们对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给自己色彩课的学习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2)音乐文化的渗入。在专业课实践练习过程中,建议背景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中外名家名曲,从而渗入一些必要的音乐常识。比如:当播放抒情的小提琴曲《思乡曲》时,笔者会结合广东实际,问学生中外名家当中有没有汕尾人,我会说你们有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是除冼星海之外最重要的广东音乐家,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能说出马思聪的我会给予奖励,当全体不知道时我会发出历史的感叹。大学生了解名家名曲十分必要。
(3)特别日子的文化渗入。如当上课那天正好是五月四日、七月七号、九月十八日等日子,笔者会给学生们一张小纸条,让学生们写出这一天的历史感想的关键词,从而借题发挥,及时给他们上一段爱国主义课,也许,我的满怀激情会让他们一生都记住这一天的历史含义及自己的责任。很多高职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无知已经触目惊心!
(4)名画本身的文化渗入。当聊到电影《夜宴》时,我会及时欣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如何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绘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开宴行乐的情形。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音乐学、服装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幅作品更多的文化内涵。
(5)地标的文化渗入。当看到美国自由女神像时,我会阐述她内涵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女神右手举的火炬象征自由之光,左手捧的《法典》代表法制;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的七道光芒。
在美术教学中的文化渗入,要因势利导,自然导入,适可而止,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丰富的文化信息;但不能牵强附会,喧宾夺主。
4.4 提高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离不开沟通、交流和借鉴,任何文化都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下,文化交流不可避免,在多元文化中提高我们的文化视野显得十分重要。没有文化视野的人只了解自己所居周围,有文化视野的人不仅了解自己所居的周围,而且能将自己所居的周围放在文化的视野中来认识。我们需要熟悉自己的周遭,也需要了解我们的居住地在更大的版图中的位置和关系,不能坐井观天对外界的关系一无所知。
要提高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随着中国走向国际与国际进入中国,美术活动也越来越国际化。比如:设计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形式,是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国际化向设计人的挑战是一种文化挑战。面向国际,设计人必须在文化视野上做到国际化,努力保持与世界文化同步,对所处的多元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要接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欣赏其他不同文化价值,了解本国及世界文化,心中要有一张世界文化地图,对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背景,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审美观念以及风俗习惯都应有所了解。
我们需要了解、掌握美术知识,也要了解美术与更大文化范围的关系,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美术又是如何反映了文化。将具体的事物放在文化的脉络中考察。培养复合型的“通”、“专”结合的高职高专人才,艺术是文化的产物,美术教育更是一门特有的文化教育,美术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知识,练能力,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文化信息的传递,积极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体验,以及思维的碰撞。让美术学习吸收更多的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变化等等。
龙应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理性有多强、想象力有多猛、创意有多奔放、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企图心有多旺盛,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
因此,美术院校的教师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辉耀.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深层因素[EB/OL].澳洲广播电台《新闻背景》,20100823.
作者简介:黄兵(1965—),广东兴宁人,广东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