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标准在全国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正向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变,科学地衡量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已成为教育者探索和思考的课题。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考查与评价的新特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考查;评价;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88-1
随着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正向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变,科学地衡量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已成为教育者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一、面向全体,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与四基的考查与评价
对数学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考查,特别是对人人必需的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变换等进行较为全面的重点考查,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技巧、形式化的做法,基本上杜绝了单凭简单记忆、生搬硬套、机械计算即可完成的试题。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注重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公理的考查,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大多数题目选取了与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现实背景。在这些现实背景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不仅增加了试卷的亲和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会学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与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四基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评价的角度要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近几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新颖的开放性、探究性、信息性、操作实验性等试题,让学生从实际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在操作实验过程中探究数学规律,改变了传统试题的封闭形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新环境。
三、学以致用,注重应用数学能力的考查与评价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因此,今年的统考题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题量和分值都有所增加,题材都取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且时代气息比较强,从身边实际或其它学科提出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题设(包括图表)所获得的解题信息,构建数学模型,充分培养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用于评价的考查习题要取材于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挖掘潜能,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与评价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正、推理”,而且还明确提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数学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要重视“实践”的作用,要改变以往数学学习过分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操作”中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试卷中设计实践操作题,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猜想,得出结论。学生既需要具备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还需要熟悉图形的有关性质,具备较强的推理,论证的解题能力。
五、自主创新,注重对自主探索能力的考查与评价
研究性学习问题以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为载体,模仿、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生活知识、生产实际、社会热点等方面的信息的分析、整理、开发与研究,然后加以运用,进而解决问题。它寓研究性、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于一体,呈现情境新、设计巧、方法活,考知识、考方法、考能力、考潜能等基本特征。
在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中,突出图形的形成过程,突出图形性质、常用判别方法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变换和简单的推理,主动的探索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因此对这部分的内容考查与评价要注意说理的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结论;二是用推理的形式说明理由,注重评价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评价要体现直观与简单推理的融合。
用于评价的考查习题要注重设计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在观察、猜想、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究出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六、把握灵魂,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与评价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课本对逼近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反证法思想都作了较为详细介绍,而我们的考查与评价也要突出这类问题的探究。
指导学生经历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原有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不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这些活动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合作交流,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否有条理地思考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的过程。
这些用来评价的考查习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较强操作探究力、丰富的想象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考查;评价;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88-1
随着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正向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变,科学地衡量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已成为教育者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一、面向全体,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与四基的考查与评价
对数学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考查,特别是对人人必需的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变换等进行较为全面的重点考查,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技巧、形式化的做法,基本上杜绝了单凭简单记忆、生搬硬套、机械计算即可完成的试题。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注重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公理的考查,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大多数题目选取了与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现实背景。在这些现实背景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不仅增加了试卷的亲和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会学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与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四基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评价的角度要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近几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新颖的开放性、探究性、信息性、操作实验性等试题,让学生从实际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在操作实验过程中探究数学规律,改变了传统试题的封闭形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新环境。
三、学以致用,注重应用数学能力的考查与评价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因此,今年的统考题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题量和分值都有所增加,题材都取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且时代气息比较强,从身边实际或其它学科提出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题设(包括图表)所获得的解题信息,构建数学模型,充分培养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用于评价的考查习题要取材于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挖掘潜能,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与评价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正、推理”,而且还明确提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数学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要重视“实践”的作用,要改变以往数学学习过分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操作”中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试卷中设计实践操作题,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猜想,得出结论。学生既需要具备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还需要熟悉图形的有关性质,具备较强的推理,论证的解题能力。
五、自主创新,注重对自主探索能力的考查与评价
研究性学习问题以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为载体,模仿、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生活知识、生产实际、社会热点等方面的信息的分析、整理、开发与研究,然后加以运用,进而解决问题。它寓研究性、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于一体,呈现情境新、设计巧、方法活,考知识、考方法、考能力、考潜能等基本特征。
在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中,突出图形的形成过程,突出图形性质、常用判别方法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变换和简单的推理,主动的探索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因此对这部分的内容考查与评价要注意说理的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结论;二是用推理的形式说明理由,注重评价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评价要体现直观与简单推理的融合。
用于评价的考查习题要注重设计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在观察、猜想、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究出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六、把握灵魂,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与评价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课本对逼近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反证法思想都作了较为详细介绍,而我们的考查与评价也要突出这类问题的探究。
指导学生经历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原有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不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这些活动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合作交流,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否有条理地思考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的过程。
这些用来评价的考查习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较强操作探究力、丰富的想象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