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鼻局部给予脂质体包裹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基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鼻黏膜、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因子IL-5的影响。方法采用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AR组、基因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2只。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建立AR模型,治疗组激发前经鼻给予脂质体包裹的pGEG.mIL-12,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三组分别用HE染色计数鼻黏膜中EOS的数量,用瑞氏染色计数骨髓涂片中EOS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EOS数;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鼻黏膜和骨髓中IL-5的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IL-5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小鼠中,各检测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两比较发现,基因治疗组鼻黏膜EOS数为(4.6±2.6)何高倍镜视野,低于AR组的(26.5±9.8)个/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阳性细胞数[(3.0±1.3)个/高倍镜视野]也低于AR组[(17.6±6.4)个/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涂片中EOS(0.040±0.029)低于AR组(0.086±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阳性细胞数(0.035±0.012)也低于AR组(0.083±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治疗组外周血中EOS(0.124±0.031)低于AR组(0.184±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29.51±6.68)pg/ml]也低于AR组[(56.58±16.8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局部给予脂质体包裹的pGEG.mIL-12能够通过降低骨髓、外周血和鼻黏膜中IL-5的表达,进而减少骨髓、外周血和鼻黏膜中EOS的数量,IL—12基因治疗可能为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开辟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白介素12基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嗜酸粒细胞及白介素5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探讨经鼻局部给予脂质体包裹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基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鼻黏膜、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因子IL-5的影响。方法采用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AR组、基因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2只。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建立AR模型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100730,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出 处】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9年4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实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常规超声诊断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73个病灶再行六氟化硫微泡实时超声造影检查,采用连续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和对比脉冲序列造影成像技术,分析不同占位性病变的CEUS特点。结果73个病灶均获得满意的动态造影灌注图像。13例超声造影提示15个恶性病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
目前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在不同程度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的基础上,上呼吸道和(或)呼吸肌神经一肌肉代偿功能失调所致。结构异常在OSAHS发病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外科干预纠正异常结构是治疗OSAHS的重要手段。因此,认识和评价结构性因素在OSAHS个体发病机制中的参与作用,对临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新术式的开创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4-2003年40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其生存率、复发及远处转移特点。结果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原发于上颌窦者最多见,占80%。全部患者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9%和61.6%;5年和10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4
目的分析喉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与CD105标记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在评价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91例喉癌患者临床病
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西部医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09成都国际鼻科论坛”将于2009年8月29—30日在成都加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刘世喜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特邀韩德民、张罗、许庚、王德辉、程雷,以及来自比利时、美国、英国、
喉癌和下咽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喉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目前国内多数大中型医院都能开展喉癌的手术治疗,但是在喉癌治疗的规范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下咽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时肿瘤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并多伴有颈淋巴转移。除了一部分患者切除下咽肿瘤的同时需要考虑保留喉功能外,还有一些患者在切除肿瘤后,还需要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目的探讨肌肉再生潜力指标肌形成蛋白(myogenin)和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在长期失神经环杓后肌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开展晚期喉神经修复时限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时限喉返神经损伤患者的环杓后肌标本按神经损伤时限分为4组:0.5年以上组(12例)、1年以上组(10例)、2年以上组(8例)、3年以上组(
患者 女,26岁。以“发现右侧鼻腔肿块4年、鼻塞4周”为主诉就诊。4年前挖鼻时感觉右侧鼻腔有肿块,无任何不适,未予诊治。4周前感冒后出现右侧鼻塞,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右侧鼻腔新生物,即来我院,门诊以“右侧鼻腔新生物”收住院。体检:外鼻无畸形,右侧鼻腔可见一暗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中,基底较广,位于鼻中隔右侧面中后部,与周边黏膜边界清楚,堵塞右侧鼻腔。
Rhinology World2009(2009年世界鼻科学大会)于2009年4月16~19日在美国东部城市费城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把四个专科学会的年会放在一起统一举办,包括国际鼻科学会(International Rhinology Society,IRS),国际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学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ection and Allergy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