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论了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3
应用文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层、每个个人,许多人可从一辈子不写小说、诗歌、剧本,但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请假条,大到计划、论文,因此,掌握应用文各种写法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然而反观现实,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却往往不令人满意。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面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教材方面看,第一内容陈旧,例文老化,大部分教材,重点讲述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例文、注意事项、陈旧的内容和例文不但激不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误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第二,教材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与应用文写作实际课时不一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材,对各种应用文介绍面面俱到,而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时一般安排一学期,课时非常有限,而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写作课程的练习及评析更加重要,要在如此短时间内学习这么多文种,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显然违背了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这应从后工做需要的初衷。
大量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应用文写作教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改革势所必然。改革的关键就是使写作教学真正走出传统的樊篱,通过实验,拿出切实的办法来,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应用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是维持现状,还是创新,是摆在每一个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我就应用文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区分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创作
区分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创作,这是学习应用文写作时需明确的关键问题。学生往往将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创作混为一谈,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过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占多数,应用文数量相对较少。中考和高考中也很少直接考应用文。因此,学生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创作过渡到应用文写作,难以很快适应。其次,现有的教材普遍存在这方面的缺陷,阐述了应用文的特点,但未将两者进行区。明确和区分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差异,对于写作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写作教学的实践都是必不可少,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写作教学重在写作训练
写作是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写作知识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这好比游泳,不下到水里实践,游泳知识掌握得再多也不可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游泳本领,学会游泳不过是一句空话。
(三)把握应用文语言
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总是以应用文的格式作为教授的主要内容,而忽视实质性的与应用语言写作技巧有关的内容。另外就教材而言,不能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应用文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对语言问题的阐述都非常简略;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总的来看,这些教材对于语言问题几乎都是泛泛而论。其实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写作活动都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写作过程来看,写作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具体到应用写作,它是一种区别于文学创作的逻辑思维活动,所以首先要求教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训练和引导学生完成思维方向的转变,即从艺术性、生活性和混杂性的思维方式转换到抽象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上来;从外在看,写作是语言表达的活动,它要求行文者以特定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应用文写作则要求行文者将自己的思维成果以应用文的语言表现出来。因而,写作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的问题。事实上,这正是目前高校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无法掌握纯正的应用文语言。这直接导致学生能感觉出什么是应用文语言,却无法准确地界定这种语言,因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无法具体操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混合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结果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既非文学作品亦非应用文;学生写作的风格无法一致,文气无法贯通,读起来不够通顺而又无法修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学生腔"的问题:选择词语时,尽量使用单义词而不使用多义词,避免歧义,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尽量多使用专用词语,因为一些专用词语是文化的积淀,不可任意改用。如"请批复"不可写成"麻烦批复一下";尽量使用庄重的书面语,不宜用口语和文学语言;专用文书中尽可能使用行业术语。
(四)教学内容整体设计要创新
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相一致,以实用性为根本,以实践性为旨归,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思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倡导"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就业为目的。通过行动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对接,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领略到企业和行业对学生写作和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学习项目为中心。打破传统的章节式学科化的教学体系,实现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领略工作过程带来的体验和感受;以工作步骤为导向。恪守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把学习的每个项目按照任务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并且根据实际工作过程来安排工作步骤。
(五)教学方法要多样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和不同文体的特点,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具体而言就是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法,现场模拟情景导入法等。这些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如诉讼文书的学习,可设置模拟法庭,根据课后练习,由学生分组担当法官、原告、被告、群众,提交起诉书、答辩书,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开放教学法,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教师选题,学生自己设计工作步骤,根据要求自己完成各种文体的撰写应用文教学内容是应用文文种学习,比如简报、调查报告。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是教学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重视学生写作各种应用文的能力,本文谈了自己的点滴认识,希望能为该课程教学带来一点启示。
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3
应用文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层、每个个人,许多人可从一辈子不写小说、诗歌、剧本,但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请假条,大到计划、论文,因此,掌握应用文各种写法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然而反观现实,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却往往不令人满意。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面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教材方面看,第一内容陈旧,例文老化,大部分教材,重点讲述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例文、注意事项、陈旧的内容和例文不但激不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误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第二,教材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与应用文写作实际课时不一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材,对各种应用文介绍面面俱到,而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时一般安排一学期,课时非常有限,而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写作课程的练习及评析更加重要,要在如此短时间内学习这么多文种,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显然违背了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这应从后工做需要的初衷。
大量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应用文写作教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改革势所必然。改革的关键就是使写作教学真正走出传统的樊篱,通过实验,拿出切实的办法来,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应用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是维持现状,还是创新,是摆在每一个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我就应用文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区分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创作
区分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创作,这是学习应用文写作时需明确的关键问题。学生往往将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创作混为一谈,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过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占多数,应用文数量相对较少。中考和高考中也很少直接考应用文。因此,学生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创作过渡到应用文写作,难以很快适应。其次,现有的教材普遍存在这方面的缺陷,阐述了应用文的特点,但未将两者进行区。明确和区分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差异,对于写作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写作教学的实践都是必不可少,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写作教学重在写作训练
写作是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写作知识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这好比游泳,不下到水里实践,游泳知识掌握得再多也不可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游泳本领,学会游泳不过是一句空话。
(三)把握应用文语言
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总是以应用文的格式作为教授的主要内容,而忽视实质性的与应用语言写作技巧有关的内容。另外就教材而言,不能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应用文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对语言问题的阐述都非常简略;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总的来看,这些教材对于语言问题几乎都是泛泛而论。其实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写作活动都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写作过程来看,写作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具体到应用写作,它是一种区别于文学创作的逻辑思维活动,所以首先要求教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训练和引导学生完成思维方向的转变,即从艺术性、生活性和混杂性的思维方式转换到抽象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上来;从外在看,写作是语言表达的活动,它要求行文者以特定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应用文写作则要求行文者将自己的思维成果以应用文的语言表现出来。因而,写作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的问题。事实上,这正是目前高校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无法掌握纯正的应用文语言。这直接导致学生能感觉出什么是应用文语言,却无法准确地界定这种语言,因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无法具体操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混合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结果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既非文学作品亦非应用文;学生写作的风格无法一致,文气无法贯通,读起来不够通顺而又无法修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学生腔"的问题:选择词语时,尽量使用单义词而不使用多义词,避免歧义,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尽量多使用专用词语,因为一些专用词语是文化的积淀,不可任意改用。如"请批复"不可写成"麻烦批复一下";尽量使用庄重的书面语,不宜用口语和文学语言;专用文书中尽可能使用行业术语。
(四)教学内容整体设计要创新
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相一致,以实用性为根本,以实践性为旨归,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思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倡导"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就业为目的。通过行动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对接,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领略到企业和行业对学生写作和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学习项目为中心。打破传统的章节式学科化的教学体系,实现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领略工作过程带来的体验和感受;以工作步骤为导向。恪守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把学习的每个项目按照任务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并且根据实际工作过程来安排工作步骤。
(五)教学方法要多样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和不同文体的特点,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具体而言就是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法,现场模拟情景导入法等。这些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如诉讼文书的学习,可设置模拟法庭,根据课后练习,由学生分组担当法官、原告、被告、群众,提交起诉书、答辩书,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开放教学法,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教师选题,学生自己设计工作步骤,根据要求自己完成各种文体的撰写应用文教学内容是应用文文种学习,比如简报、调查报告。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是教学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重视学生写作各种应用文的能力,本文谈了自己的点滴认识,希望能为该课程教学带来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