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上的艺术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在身上,天蓝得像面镜子,远处的洞庭湖水一眼望不到边,湖水没有想象得那么清亮,但是它的浩荡、壮阔吸引着我久久伫立在岳阳楼下,任凭清风拂面,享受着游览江南名楼的畅快。

  我顺着湖边小道随性前行,走走看看。在景区牌坊“北通巫峡”出口处,猛然发现浓荫下有一个简易的小摊,一个木架上张贴着几张报纸,走近一看,是不同时期报道了同一个人,连标题也没多大变化:《岳阳楼下剪影人》《岳阳楼下剪影王》。跟报纸上的照片一核对,剪影人就在旁边正招揽生意。大意是说,一张剪影30元,剪得不像不要钱。我看着那些剪影,着实太像了,就连他给自己剪的两张都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不禁暗自赞叹:高手真是在民间。
  我一边看报纸一边和剪影的老人搭话。老人叫汪正兴,今年76岁,报纸上的报道下面有签名,字很潇洒,一看就是书法练家子。果然,老人告诉我,他60年前就学画画,曾拜岳阳老字号“墨雅斋主”画家周老先生为师,打下了良好的书画功底。
  20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汪老与剪影结了缘。那时他在工厂上班,去广州出差时看到街头剪影艺人,神奇的剪影技术让他一下子着了迷,他仔细揣摩后觉得自己也可以试试。很快他就买了剪刀和纸,在返程火车上试着给人剪影,没想到剪得还真像,于是车厢里的乘客纷纷要求剪影,甚至有乘客留下了他的电话。从此,汪老一“剪”而不可收,后来干脆专门干起了剪影的行当。
  虽然汪老很低调,但仍看出他追逐剪影梦的那份自豪。我站起身,请汪老为我剪一张影。
  我背着背包,侧身站在他指定的地方。微风拂过,阳光透过枝叶的空隙斑斑驳驳地撒落一地光点,我闭上眼,一种莫名的宁静袭上心头,天地间仿佛特别安静,我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其实仅仅两分钟,剪影就完成了。
  剪得真像。头型、脸型就像是按照真人拓下来的一样,连眉毛、鼻子、下巴甚至鼻梁上的眼镜架都剪得惟妙惟肖,微微上翘的衣领活脱儿如穿在身上似的。
  妻子回放着刚才剪影时的录像,我看着自己站在树荫下一本正经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汪老把我的剪影夾在一张白色硬底相纸里交给我,上面有他的签名。
  随后妻子也剪了一张。我一边忙着给她录像,一边欣赏汪老的剪影艺术。妻子说,她要把录像和剪影制成课件带给她的学生们。我知道,她是想用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们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年我们去洛阳,在丽景门,她的一位学生带领我们参观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剪纸艺术。剪纸人是个年轻的90后,叫畅杨杨,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名字,据说是家传的手艺。当时,我们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被满屋子大大小小的剪纸深深震撼了,山川河流、人物景观、花鸟虫鱼……真是剪什么像什么。我不敢相信那么精美的剪纸居然出自一个小青年之手。最神奇的是,他当着参观者的面,连续一剪刀将参观者的形象剪得形神毕肖,令人拍案叫绝。
  一座岳阳楼,一个丽景门,一老一少,且地域不同,却用普通的剪刀剪出了人生百态,剪出了人物的神采。我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多少这样的高人,欣赏到这样地道的民间艺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非遗”文化正在发扬光大,并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
其他文献
题目  在想象中睁开眼睛  题解  这道作文题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首先,我们必须思考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想象充分体现着我们的创造性。想象中的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可能虚幻,可能瑰丽,可能神秘,寄托着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梦想。展开对未来的合理联想,是本文成功的第一步。  发挥想象能让我们对世界产生深度认知。人们对现实的感知,不只是睁开眼睛面对现实世界。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是心灵的感知。
事件回放<<<<  2019年7月21日晚,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强势摘金。岂料,澳大利亚选手霍顿再次成为焦点。赛后,他拒绝登上领奖台,并拒绝与孙杨合影。  时事鲜评  面对霍顿的无礼行为,孙杨回应道:“颁奖是非常神圣的,纵使你有千万个不愿意,但当你站上领奖台时,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你必须尊重中国。”  竞技体育规则规定:冠军只有一个。输要输得起,是一个专业运动
雨簌簌落下,如同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却又不知何去何从。灰色的天空下,淋漓的雨幕后,一条条回荡着刺耳喇叭声的车流、一座座几欲刺破苍穹的高楼让人心绪不宁。  转过街角,小巷子里,雨滴淅淅沥沥地敲在石板上,叮叮咚咚地落在河中柳树的影子里。没有飞溅的水雾、拥堵的交通,只有姑娘打着油纸伞走来,走进一家热气腾腾的面馆,面馆门前老人笑声朗朗,面馆里头店员吆喝声声。雨在此处好像也慢了下来,不再那么急躁,好像一个馋
老槐树是从什么时候站在那里的,我不知道,我出生时,它已经在那里了。  低矮的小草房前面,一棵老槐树枝虬叶茂,树冠几乎盖住了小院的半边。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伸出双臂,抱住槐树粗糙干裂的树干。我抱不过来老槐树,老槐树却以它宽敞的怀抱将我拥入怀中,在我的整个幼年,甚至童年里。  最初发现老槐树可以做保姆的,是母亲。一岁多的孩子正缠人,会张着两只小手到处摇摇晃晃地走了。不知凉热,也不知高低。母亲找了
题目  我们的一天从问候开始,问候也许来自我们自己,也许来自家人,也许来自朋友,有时也来自陌生人……但这声问候定会留下许多回忆,请以“那一声问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题解  这是一道写人记事的命题作文题。从审题立意看,“我们的一天从问候开始”,“留下许多回忆”,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温情;从选材角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三年前被中央通报,声势和力度空前的问责风暴,开启了祁连山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保卫战。《经济参考报》记者持续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通报追责高压之下,祁连山生态保护总体取得成效,但南麓腹地的青海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非法开采并未根绝。大规模、破坏性的煤矿露天非法开采,正给这片原生态的高寒草原湿地增加新的巨大创傷,黄河上游源头、青海湖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面临破坏。   记者多方
搬进新居后,我特意把父亲从乡下接到城里住。父亲六十多岁,身体特别硬朗,他从乡下带来了好多土特产。此外,他还抱来一只小羊羔,说这只小羊羔是我三叔送的,现在自己进了城,没人照料它,只好带过来了。我笑说:“爸,这里是城市,怎么能养羊呢?”父亲不以为然:“我就不相信这城里容不下一只羊。”  父親买来奶粉和奶瓶,一天给羊羔喂三次奶。每次喂奶,他都把羊羔抱在怀里,专注得像在哺育自己的孩子。羊羔在父亲的精心喂养
题目  那时的快乐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最真挚的情感;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4.不少于600字。  题解  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关注两个核心词:“那时”和“快乐”。  首先分析“那时”,这表明文章叙述的内容是往事,经过时间的沉淀。其次分析“快乐”,在学生生活中,可以称之为“快乐”的事应该很多,到底该如何取舍
下雪了。我的思绪伴着雪花簌簌而落,淹没了眼前的烦恼……  我的小学规模很小,五六年级的学生加起来不足一个班,每次下雪后,兼任班主任的校长都会带我们出去打雪仗。  随着人群走下楼,推开门,周身瞬间被寒冷潮湿的空气包围,让人感觉全身都被清洗了一遍。操场上的雪原封未动,铺成了整齐的一片。被染成白色的树枝厌倦了充当冬日的背景,不想托着这么多从天而降的雪,略微向下沉去,似乎希望雪能见好就收,主动落回地面。 
童年一去不返,我时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我的童年是在下关区的唐山路度过的。那座两层的南京旧居和风景秀美的江景是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那座楼房早就拆掉了,两年前偶然路过,熟悉的一切几乎都消失了,只有江边还有几分过去的样子。  那座两层小楼是我童年时的家。当年那一片有许多和我们一样的住户,这些街坊邻居亲切热情的面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街上还有许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其中一个叫珊珊的女孩与我关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