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

来源 :留学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k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技术因其独特魅力已普遍应用于教学领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然而,虽然多媒体课件教学有生动、具体、直观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从授课效果来看却不够理想,本文从高职中文多媒体教学优势出发,分析了实际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对多媒体课件在高职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
  1.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职中文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图像、影片等动态立体的表现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而纸质教材只能以文字辅以小量插图的形式平面化静态表达。相对书面教学,有以下优势:
  1.1 概念具现化: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具有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可以直接感知到,“看”到概念,无疑更容易加深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1.2 书面动态化:对于中文动态表达,书面文字只能让学生自己“脑补”动态过程,然而,高职生并没有多大兴趣去“脑补”。多媒体技术通过影音技术使知识动态化,从而使学生可以体会到文章所要表现的意境,更容易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增强感知效果。
  1.3 知识趣味化:高职阶段的学生没有高中的主动性与耐性,这也是高职中文授课难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中文教学的枯燥性。举例十几年前的DOS模式下文字消除游戏,曾使无数对文字没兴趣的学生竞相体验。伴随现在日益强大的计算机模拟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无疑可以给学生更感兴趣的模拟体验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授课效率。
  2.多媒体课件应用现存问题
  2.1 师生交流减少,教师授课风格弱化
  多媒体授课环境下,教师成为影片的放映者,师生互动向“人机互动”转变,教师与学生注意力都放在屏幕上,教师对于学生实际听课情况难以把握,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与艺术性大大降低,肢体语言大大减少,长期习惯于多媒体教学,一旦离开多媒体授课,可能反而会不适应。
  2.2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声音、图像、画面交织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极耗时间的,不尽心去做,达不到视听效果,尽心完善,又可能使学生只看“热闹”忽视教学内容。另外,多媒体课件大大节省了教师于书写板书等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花费,提高了课堂教学速度,增加了课堂容量,但是学生接受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3 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受抑制
  文学作品的韵味是难以演绎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西游记》为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是不同的,电视剧的拍摄,使我们再无幻想,从此,一千个人心中只有第一个上映的师徒四人形象。音像直观的形象抑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另一方面,艺术加工不同于原设,难以还原作者情境感受,而作者的情境感受,见仁见智,在每个人心里也是不同的。
  3.多媒体课件于高职中文教学的有效应用
  3.1 适当使用,讲究实效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实际教学备课中要理清教学手段的主次关系,一切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中心。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是发展和补充的关系,在多媒体授课中,教师不能把多媒体课堂做成电影院,忽视教学效果,而要注重学生表现,加强多媒体课程控制,注重多媒体应用与教学效果平衡。中文教学侧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培养不是“人机交互”可以实现的。口头表达方式是人类交际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行为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尤其是在高职学生缺乏主动性的课堂上,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力,利于师生情感融合与沟通,控制教学节奏,激发学生创造性与想象力,提高教学效果。
  3.2 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合理制作课件
  多媒体的高效性使课程容量大大增加,多媒体课件的丰富表现形式无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广泛兴趣,但要注意是学习兴趣还是看客的兴趣,中文课程需要学生体验感悟,课件信息量过大,节奏快,则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课件图片等过于华丽,也可能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忽视知识点的学习。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教学要根据内容适当选择授课形式,适量优化多媒体课件容量,以期使多媒体课件达到良好的教学辅助效果。
  3.3 熟练驾驭,精彩演绎
  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决定课件表现质量,而多媒体技术是需要学习的。熟练的多媒体驾驭能力,是有效开展多媒体课程的前提之一。熟练的多媒体编辑能力,才能制作出优良的多媒体课件,才能被学生接受,认可。在多媒体课堂中熟练操作课件,才能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授课与互动交流上,流畅的完成教学过程,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计算机能力水平,以应对多媒体化教学发展需要。
  3.4 注重思维培养
  多媒体影音的具体化表现容易束缚学生思维,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应足够重视。中文是人文性学科,人文离不开思考,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应让多媒体具体的有限的视听表达取代无限性的思维能力。要坚持以传统课程为主要课程形势,反多媒体依赖,适量多媒体课件设置,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集合,交流必不可少,多媒体教学不能在播放课件中“放养”学生,要注意师生交流,要设置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多发言,说出不同见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5 始终贯穿学科特色
  不能让多媒体影像的魅力代替汉字的魅力,不能让中文多媒体课件学科特点泛化,很多教师把多媒体课程做成了固定范本模式,遵循一样的套路,没有中文学科特点。听说读写,人文性与工具性,艺术性与感性,是中文的主体。在课件设置中要始终贯穿学科特色,为突出学科特色去设置多媒体课件,创设诗意的情境,唤醒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4.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课程体验,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是巨大的进步,在多媒体教学尚不成熟的今天,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地位,适量应用,正确把握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关系,优化授课方案,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玉芝.高职高专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156-156
  [2]刁晓丹.谈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6-77
  [3]王丽.高职高专中文语言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实际应用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370
其他文献
报道了通过键合Yb∶YAG激光陶瓷来强化Cr,Yb∶YAG自调Q微片激光器激光性能的研究结果。实现了Yb∶YAG/Cr,Yb∶YAG自调Q微片激光器的激光输出。当吸收抽运功率为7.1W时获得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