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堵第三板斧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a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限行,限购,是北京市政府为治理道路拥堵先后落下的两板斧。这两板斧堪称敢为天下先,尽管惹来抱怨声一片,但面对日益严峻的首都交通困局,拿不出良策,也只能出下策了,此乃不得已而为之也。
  4月1日,北京市政府又落下了治堵的第三板斧——“限停”。这里的限停之所以加了引号,因为它有别于此前的两限,所谓的限停并非政府的行政法规强制,而是经济杠杆的制约。以三环路内及CBD等4个重点区域的一类地区日间占道停车为例,小型车的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自第二小时起为15元。
  如果说限行和限购这两项目前只在北京实施的行政性法规让北京的居民窝了心的话,在高额停车费的“限停”措拖上,比起上海和深圳,北京的居民起码还多幸福了好几年。事实上,上海的变相限购和限行政策多年前即已实施:每月投放额度不等的车牌,公开拍卖,一个上海车牌要拍到好几万;对外地车牌车定时禁止上高架。近来,还不断传来消息说:广州、天津、重庆、西安、成都及许许多多的一二线城市将参照北京的做法尽快出台治堵措施。这般看来,生活工作在北京的百姓也不必感到心里太不平衡了。
  相比于前两限,实行分区差别化停车收费并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的治堵措施应更为合理。因为这是市场行为,出门开不开车,车停在哪儿,停多久,全由消费者自主决定。但对于提费幅度是否合理、收费去向、配套管理能否跟上,我们仍不免心存疑惑。首先是此番的停车价骤涨就难说合理,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CBD上班,即便每天不加班正常停车10小时,如果停在路边合法车位内,每天停车费145元,每月上班22天,每月光停车费就要3190元,一年下来就是3万8千多。如果我们为此类车主再进一步算笔粗帐(有很多遗漏,细账算出来更吓人,而且你还不能每天上下班走京通快速这样的收费公路,你的车也不能有换大件儿等的大维修):居住区停车费200元/月,汽油费11775元/年(以年行驶15000公里,百公里均油耗10升,93号汽油现价7.85元/升——别嫌贵,还得涨),车险3500元/年,正常维修保养1500元/年,车船税和过路、过桥等杂费1000元/年,好家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年养一辆普通型小车要小6万呐!平均每月近5000元,其中停车费就占了近3400元。难怪有司机发出求职帖曰:“月薪3000,每月停车费足够您雇个私家车司机,省心省力还倍儿有面子!”别说,这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腰包很鼓的(一般鼓的不行)不妨一试,也是为解决就业做贡献嘛。至于那些在CBD等一类地区上班的普通白领兄弟姐妹们,想要开车上下班并驻车写字楼下恐怕就免了吧,如果背负着每月几千元的房贷、房租并或还有下一代,家庭每月能到手的达不到一万五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媒体时常谈起国外的停车费如何如何贵,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在美国曼哈顿就看到过每小时30美元的停车场。如果简单比较的话北京即使骤涨至每小时10元也比国外几大都市便宜得多,但我们的国民收入比起人家要差几个数量级呢。有细心人做了一项统计,北京此次停车费提价后,按国民平均收入与停车费相比,反要贵于以停车费昂贵著称于世的日本东京。想来在北京普通百姓要当个有车一族真是越来越不容易,未来面对的可能就是开不起——油价不停地涨;停不起——停车费太高;买不了——中签越来越难;卖不好——北京卖二手车不值钱了。但为了缓解和改善北京已经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这些也是理所应当,都不作出利益牺牲,何谈构建和谐交通、和谐社会。由此不能不对多年来饱受民众诟病的公车改革问题再絮叨几句,喜的是终于看到中央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即将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公车管理措施,北京市也率先公布了公车数量,虽说公众对北京市政府给出的数据有所非议,但能走出这第一步就值得赞扬。忧的则是公车私用、滥用等腐败问题能否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理。公车数量的限制与减少固然极其必要,作为纳税人的公民们也有权知道并监督审查公车的消费用途和开支,某些部委在公布财政预算时将公车开支混入到其它项目开支这种愚弄人的做法肯定不能服众,也让人们对“限停”这板斧能否伤到公车过度消费的筋骨打起了问号。解决公车问题,出政策容易,建立起监督和惩处机制也不难,归根到底还是在落实。
其他文献
一  武汉,封城了,封不住亿万中国人民的心。  武汉,隔离了,隔离不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爱。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向武汉。所有人的步伐,都迈向江城。  武汉,本是英雄的城市,群英汇聚。让灯光照亮每一张微笑的脸庞,让阳光普照在武汉的大地上。  一个个红手印,封印了一个个承诺。  一封封请战书,书写勇者无畏。  在疫情面前,他们逆行而上。花朵开向春天,岁月流向河流。  我们等,等你们凯旋归来。等你们,回家
2010年车市风云不断,但已经走远。面对崭新的2011年,车市的严酷战争再次展开。在这个新车层出不穷的又一年,哪些车型值得我们期盼?现在就来一一盘点吧    沃尔沃S60  预计3月份国内上市的S60是沃尔沃2011年唯一一款全新产品,也是沃尔沃车型中科技含量最高的轿车。将对手瞄向宝马3系、奥迪A4L和奔驰C级的S60无须多说,其操控性能也必定是沃尔沃车型中最突出的。搭载3.0升六缸直列双涡轮增压
原初  从城市返回乡村。  返回原初。  人间经络凸显。我于这个冬天,于炉火边,取暖。坐姿,是佛的坐姿。这里,有风俗,有美好,有虔诚。神明住在每个人的心中。这里,田野辽阔,泥土如糯米,那么瓷实。我重新记住了对襟衣、竹器、瓦罐和幸福的粮仓。  返回原初。如同返回净土。  一群劳动者和他们的社会。  多么美好,多么平等。如我所愿。  家园  在故乡,天穹荡漾着灰色。  从矿床上醒来的“硒”字,躲在炊烟
旋涡村红军驻地  这是被风,还是被水旋起的小小涡轮?小小的村寨,曾被荒凉的翅膀,轻轻悬起,又放下。  闭塞,是它的别名。  1936年9月18日夜晚,恰如风暴之眼,又恰如静极之月。  深夜,村中那个方正的回民小炕上,一盏灯亮着,毛泽东,不时将手伸向一盆小小的炭火。  他在写。  风站在屋顶的茅草上,沾满月光。  他,还在写。  搁笔的瞬间,他望了望入秋的庭院。白天,阿訇丁正邦老人來过了两次。牛眼麻
日本车载导航仪普及率估计是世界第一的,四轮汽车的装载量已经超过35%,新车的装载率大约为70%。近年来手持式PND(便携式导航仪)的性能提高明显、手机上也能安装导航软件,因此无法具体统计使用导航系统驾驶员人数的多少。顺便说一下,日本人将车载导航仪称为car navi。  现在导航仪正面临着很大的产能问题。这是受3月11日大地震的影响,生产导航仪计算核心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厂的部分生产线
2010年12月23日下午3点,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出台了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在会上公布了综合措施共28条,概括起来分为“建”、“管”、“限”三个方面。其中最后一条无疑是此次发布会的主角。  根据这次发布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北京的小客车配置指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标调控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谁的产品谁做主还用说吗?还真不是那么简单。首先过去约定俗成的观点是品牌纯粹属于中国企业的才叫自主,又称民族工业,到合资企业建立直至进入WTO,自主的概念与时俱进了,狭隘的“民族”两字消失。之后自主品牌的称呼盛行,因为本土品牌(区别于合资自主品牌)的车辆旺销。但本土品牌不可能在短短十年就赶上人家的百年积淀,何况可爱的官员们嘴上支持自主,行动就是不坐自主品牌车。什么是最大的支持,还用说吗?  但是当“
诗,穿越死亡——怀念穆旦  树是高空的舞者,旋转,旋转。强劲的阔叶之掌,扫荡着流云。  七月流火,炎热薰炙的亚热带气候,郁闷,蒸烤,潮湿。战争的血的喷洒,疯狂的火的燃焚,来一阵雨吧,来一阵雨浇灌。原始的雨,大颗粒的雨,挟纷纷雷电的轰鸣与咆哮以俱来。  雨的暴怒,血的狂流,战争狂人挥舞着遍野的雾障杀气腾腾,魔鬼的森林如一只被打翻的黑色陶罐,在血泊里呼啦啦挣扎,旋转。  (一个人在雨林中跋涉,奔走。二
自14世纪开始,欧洲西方多国先后有人以探险科考、朝圣或布教等名义,来到我国的西藏高地。因来人各自角色、身份和目的不同,自然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经历、发现、感触和反思。   2017年7月,应西藏自治区文联之邀,我参加了《西藏文学》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拉萨逗留期间,偶遇两部有关欧洲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的史料。我本身就对欧洲人在殖民扩张背景下的进藏史有着浓厚兴趣,返回甘南后,又收集到若干类似的素材。  
宝马Active Tourer概念车看起来与量产车的差距并不大,让人一眼就能想到这类车型的代表——奔驰B级。如果Active Tourer概念车能够实现量产,它就将成为宝马首款前轮驱动车型,而且这款车还具有小型MPV风格及混合动力系统。  前车之鉴  外形上看,除了整体风格接近于奔驰B级外,其他方面则带有明显的“宝马”特征。天使眼、双肾格栅及LED都是家族血统的体现。线条更加丰富的保险杠和雾灯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