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限行,限购,是北京市政府为治理道路拥堵先后落下的两板斧。这两板斧堪称敢为天下先,尽管惹来抱怨声一片,但面对日益严峻的首都交通困局,拿不出良策,也只能出下策了,此乃不得已而为之也。
4月1日,北京市政府又落下了治堵的第三板斧——“限停”。这里的限停之所以加了引号,因为它有别于此前的两限,所谓的限停并非政府的行政法规强制,而是经济杠杆的制约。以三环路内及CBD等4个重点区域的一类地区日间占道停车为例,小型车的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自第二小时起为15元。
如果说限行和限购这两项目前只在北京实施的行政性法规让北京的居民窝了心的话,在高额停车费的“限停”措拖上,比起上海和深圳,北京的居民起码还多幸福了好几年。事实上,上海的变相限购和限行政策多年前即已实施:每月投放额度不等的车牌,公开拍卖,一个上海车牌要拍到好几万;对外地车牌车定时禁止上高架。近来,还不断传来消息说:广州、天津、重庆、西安、成都及许许多多的一二线城市将参照北京的做法尽快出台治堵措施。这般看来,生活工作在北京的百姓也不必感到心里太不平衡了。
相比于前两限,实行分区差别化停车收费并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的治堵措施应更为合理。因为这是市场行为,出门开不开车,车停在哪儿,停多久,全由消费者自主决定。但对于提费幅度是否合理、收费去向、配套管理能否跟上,我们仍不免心存疑惑。首先是此番的停车价骤涨就难说合理,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CBD上班,即便每天不加班正常停车10小时,如果停在路边合法车位内,每天停车费145元,每月上班22天,每月光停车费就要3190元,一年下来就是3万8千多。如果我们为此类车主再进一步算笔粗帐(有很多遗漏,细账算出来更吓人,而且你还不能每天上下班走京通快速这样的收费公路,你的车也不能有换大件儿等的大维修):居住区停车费200元/月,汽油费11775元/年(以年行驶15000公里,百公里均油耗10升,93号汽油现价7.85元/升——别嫌贵,还得涨),车险3500元/年,正常维修保养1500元/年,车船税和过路、过桥等杂费1000元/年,好家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年养一辆普通型小车要小6万呐!平均每月近5000元,其中停车费就占了近3400元。难怪有司机发出求职帖曰:“月薪3000,每月停车费足够您雇个私家车司机,省心省力还倍儿有面子!”别说,这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腰包很鼓的(一般鼓的不行)不妨一试,也是为解决就业做贡献嘛。至于那些在CBD等一类地区上班的普通白领兄弟姐妹们,想要开车上下班并驻车写字楼下恐怕就免了吧,如果背负着每月几千元的房贷、房租并或还有下一代,家庭每月能到手的达不到一万五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媒体时常谈起国外的停车费如何如何贵,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在美国曼哈顿就看到过每小时30美元的停车场。如果简单比较的话北京即使骤涨至每小时10元也比国外几大都市便宜得多,但我们的国民收入比起人家要差几个数量级呢。有细心人做了一项统计,北京此次停车费提价后,按国民平均收入与停车费相比,反要贵于以停车费昂贵著称于世的日本东京。想来在北京普通百姓要当个有车一族真是越来越不容易,未来面对的可能就是开不起——油价不停地涨;停不起——停车费太高;买不了——中签越来越难;卖不好——北京卖二手车不值钱了。但为了缓解和改善北京已经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这些也是理所应当,都不作出利益牺牲,何谈构建和谐交通、和谐社会。由此不能不对多年来饱受民众诟病的公车改革问题再絮叨几句,喜的是终于看到中央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即将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公车管理措施,北京市也率先公布了公车数量,虽说公众对北京市政府给出的数据有所非议,但能走出这第一步就值得赞扬。忧的则是公车私用、滥用等腐败问题能否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理。公车数量的限制与减少固然极其必要,作为纳税人的公民们也有权知道并监督审查公车的消费用途和开支,某些部委在公布财政预算时将公车开支混入到其它项目开支这种愚弄人的做法肯定不能服众,也让人们对“限停”这板斧能否伤到公车过度消费的筋骨打起了问号。解决公车问题,出政策容易,建立起监督和惩处机制也不难,归根到底还是在落实。
4月1日,北京市政府又落下了治堵的第三板斧——“限停”。这里的限停之所以加了引号,因为它有别于此前的两限,所谓的限停并非政府的行政法规强制,而是经济杠杆的制约。以三环路内及CBD等4个重点区域的一类地区日间占道停车为例,小型车的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自第二小时起为15元。
如果说限行和限购这两项目前只在北京实施的行政性法规让北京的居民窝了心的话,在高额停车费的“限停”措拖上,比起上海和深圳,北京的居民起码还多幸福了好几年。事实上,上海的变相限购和限行政策多年前即已实施:每月投放额度不等的车牌,公开拍卖,一个上海车牌要拍到好几万;对外地车牌车定时禁止上高架。近来,还不断传来消息说:广州、天津、重庆、西安、成都及许许多多的一二线城市将参照北京的做法尽快出台治堵措施。这般看来,生活工作在北京的百姓也不必感到心里太不平衡了。
相比于前两限,实行分区差别化停车收费并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停车费的治堵措施应更为合理。因为这是市场行为,出门开不开车,车停在哪儿,停多久,全由消费者自主决定。但对于提费幅度是否合理、收费去向、配套管理能否跟上,我们仍不免心存疑惑。首先是此番的停车价骤涨就难说合理,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CBD上班,即便每天不加班正常停车10小时,如果停在路边合法车位内,每天停车费145元,每月上班22天,每月光停车费就要3190元,一年下来就是3万8千多。如果我们为此类车主再进一步算笔粗帐(有很多遗漏,细账算出来更吓人,而且你还不能每天上下班走京通快速这样的收费公路,你的车也不能有换大件儿等的大维修):居住区停车费200元/月,汽油费11775元/年(以年行驶15000公里,百公里均油耗10升,93号汽油现价7.85元/升——别嫌贵,还得涨),车险3500元/年,正常维修保养1500元/年,车船税和过路、过桥等杂费1000元/年,好家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年养一辆普通型小车要小6万呐!平均每月近5000元,其中停车费就占了近3400元。难怪有司机发出求职帖曰:“月薪3000,每月停车费足够您雇个私家车司机,省心省力还倍儿有面子!”别说,这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腰包很鼓的(一般鼓的不行)不妨一试,也是为解决就业做贡献嘛。至于那些在CBD等一类地区上班的普通白领兄弟姐妹们,想要开车上下班并驻车写字楼下恐怕就免了吧,如果背负着每月几千元的房贷、房租并或还有下一代,家庭每月能到手的达不到一万五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媒体时常谈起国外的停车费如何如何贵,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在美国曼哈顿就看到过每小时30美元的停车场。如果简单比较的话北京即使骤涨至每小时10元也比国外几大都市便宜得多,但我们的国民收入比起人家要差几个数量级呢。有细心人做了一项统计,北京此次停车费提价后,按国民平均收入与停车费相比,反要贵于以停车费昂贵著称于世的日本东京。想来在北京普通百姓要当个有车一族真是越来越不容易,未来面对的可能就是开不起——油价不停地涨;停不起——停车费太高;买不了——中签越来越难;卖不好——北京卖二手车不值钱了。但为了缓解和改善北京已经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这些也是理所应当,都不作出利益牺牲,何谈构建和谐交通、和谐社会。由此不能不对多年来饱受民众诟病的公车改革问题再絮叨几句,喜的是终于看到中央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即将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公车管理措施,北京市也率先公布了公车数量,虽说公众对北京市政府给出的数据有所非议,但能走出这第一步就值得赞扬。忧的则是公车私用、滥用等腐败问题能否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理。公车数量的限制与减少固然极其必要,作为纳税人的公民们也有权知道并监督审查公车的消费用途和开支,某些部委在公布财政预算时将公车开支混入到其它项目开支这种愚弄人的做法肯定不能服众,也让人们对“限停”这板斧能否伤到公车过度消费的筋骨打起了问号。解决公车问题,出政策容易,建立起监督和惩处机制也不难,归根到底还是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