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谈隐喻的翻译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交际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方式,关于它的翻译问题历来是中外各国专家学者探讨的焦点.由于源语言与目的语在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背景千差万别,也就是说两种语言读者对同一喻体认知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在我们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认知的因素.本文试图在全面分析隐喻概念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其翻译问题,提出注意事项.
其他文献
天气预报质量管理系统赵可新(呼盟气象处)天气预报质量管理是气象台站预报工作的常规业务。人工评定和上报预报质量比较烦琐费时,还会出现不够客观和误差大的问题,也给年终预报质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通过充实学生学习内容、改革学习方法等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经济生产主导改变为资源多样化和生态功能导向,林业发展成为
一、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梵·迪克的新闻话语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究纪录片文本如何用一系列细节表现宏观主题。话语分析法作为质化的研究方法,能够更有力地阐释纪录片如何实现
本文主要研究是为了分析高墩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采取分析高墩施工技术现状目前现状、高墩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高墩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
党校推行案例教学法是创新培训方法、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党校落实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党校师生互动共赢的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党校推行案例教
全球变化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客观事实,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回顾全球变化研究主要进展和中国学者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对全球变化的
产学研一体化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该文从能力培养层面分析了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必要性,提出
这款设计可用于大面积水果的采摘,不仅减少了人工费用,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控制简单,操作较灵敏。本款设计主要用于避免采摘人员进行爬树采摘高位置的水果所带来的危险,使采摘
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