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之我见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练习先说后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坚持每天写日记。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大胆表达出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今天在家洗了衣服、做了饭、种了树、养了花、到哪里做了客等等,用日记的形式把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并且分门别类加以整理。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逐渐被挖掘出来,写作材料也就会逐渐丰富起来。由于农村学生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是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适当带领他们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后,他们真正到了写作的时候才有事可说,有事可写。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说的优势,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多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词汇,把握写作方法
  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内的图书,并发动学生把家中的课外书籍一起放到班上,利用专门的阅读课进行交流阅读,让学生把其中一些好词佳句摘录在学生的笔记本中。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积累与理解,又很好地克服了农村孩子课外阅读书籍不足的矛盾。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三、学会交流,互评互改,充实作文内容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还很深时,教师应该给习作予以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此时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会积极修改。除了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加以点评之外,让学生相互之间把各自的作文与同学交流,他们之间就没有距离感。因此他们发现什么,想到什么他们就会说什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提升作文质量的目的。不过在进行此项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理,发表意见。
  当然,写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非常满意达到预期目标的,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着手引导,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引导,然后逐步引导,逐步完善,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必结硕果。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一、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因为它有许多功能: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如《草原》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美,为了让学生亲自去体会草原的美丽,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就是给予大量时间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品味。又如《一夜的工
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曾说:“细节,具体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忽视的和必须注意的环节。”具体说来,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深化主旨,使文章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内容更具体。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写细节时,力求让家庭生活情景或学校生活情景重现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表达,学习写细节。  一、感性认识,揭开细
摘 要:鼓不敲不响,敲边鼓也不行,敲鼓心才能敲得最响。同理,读书也一定要把“槌”敲在品读学生的心坎上才能使学习效果显著提升。比如在理解困惑处敲击,就能指点迷津;在一叶知秋处“敲击”,就能启迪智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指导品读 追求效果  读书一定要“品”出味道,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但由于教师“品读”的“槌”敲击得不得力、不及时、不着要领,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没有敲不响的鼓。”只有把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消费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而探讨媒体对青少年性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其对青少年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