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机维修商的现状调查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手机用户的增加,有一类新兴职业正逐渐兴起,并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手机维修商,这个对消费者来说熟悉而又陌生的行业,近几年来崭露头角,发展迅猛。近日,作者走访了北京各类手机维修商摊点,通过调查揭开了北京手机维修商的神秘面纱。
  
  现状:三足鼎立
  
  到目前为止,北京维修市场已形成了手机厂商的客户服务中心、卖场的维修部门、个体维修商三足鼎立的局面,集中分布在西直门、公主坟、木樨园、中关村等地。
  1、厂商的客户服务中心或指定的授权维修中心
  目前在中国,厂商的客户服务中心和维修中心采用标准化的维修和管理,其顾客群仅限于持有本厂商所生产的手机的用户。自手机购买之日起,顾客在一定的时期内(具体期限由厂商规定)可以享受免费质保。对于超过期限或不符合质保范围(如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害)的顾客,客服中心提供有偿服务。针对各项具体收费,客服中心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
  2、卖场的维修部门
  在北京,手机的维修和销售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北京大的家电销售商如国美、苏宁、中复、金飞鸿等卖场中都设有维修部门,这些维修部门并不隶属于某个卖场,也不是某个生产厂商的授权维修商,而是由维修公司租赁柜台设立的维修中心,一般一家维修公司会统一承包某卖场的所有连锁店的摊位。在这些维修点,你不需要出示任何手机及机主的身份证明就可以进行手机维修。
  3、个体维修商
  这类维修商构成最为复杂,也是市场监管的重点。他们除了维修各种手机外兼营二手手机的收购、出售、以及各种手机零配件的出售。有的也培养学徒(但无相关认证,没有权威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为柜台服务:它们与二手手机市场、手机配件市场、手机水货市场相连或与其在一个市场中并存。通常在一个大市场中形成多个个体摊位,呈集群式。二为门市店:在街道上有单独店面,规模都不大。有的集中于一条街道,有的零星分布在各街道。
  
  发展:羽翼未丰
  
  通过深入调查,作者发现手机维修商的发展刚刚起步,虽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有效监管
  首先,手机维修商收费混乱,收费标准不透明,国家也并未提出统一的收费标准,一些维修商随意定价。在调研中,我们曾发现一个手机排线的价格仅为三元左右,但更换排线却需五十到二百不等。其次,手机零配件鱼目混杂,质量难以保证。一部手机除了机芯以外,还有不少零配件,正厂、副厂、行货、水货名目繁多。通常手机生产企业设的“三包”点及特约维修部提供的零配件相对来说是正宗的,而其它修理点的零配件进货渠道混乱,真假难辨。更有甚者,有的维修商所用的零配件是直接从旧机上拆下来的,手机零配件以旧充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现象严重,难以保证手机的维修质量。
  2、维修人员缺乏专业化培训
  手机维修企业在职人员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工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凤毛麟角。修理人员普遍无证上岗,缺乏最基本的技能及知识,技术欺诈时有发生。这样的修理人员修理高技术含量的手机,极大的影响了维修业服务质量。
  3、维修设备残缺不齐
  手机维修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维修设备的优劣。而目前维修市场缺乏高质量的维修检测设备,出于成本考虑,各维修点普遍采用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这给提高维修商的整体维修水平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未来:以合作创未来
  
  手机维修市场的完善在给维修商带来利润的同时,也提高了手机的使用率,节约了社会资源,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社会效应。要解决手机维修商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亟需建立一个由维修商、政府、公众良性互动的完善的手机维修市场。对此,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维修商自身的优势,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站式服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站式服务就是改变传统消费和环保格局,生产者、销售商与维修商、二手手机收购商一起共同负责手机的维修、回收和再利用,并为此埋单。处于核心地位的维修商,在一站式服务模式中,可以建立统一的维修收费标准,规范维修人员职业技能的认证与培训,通过生产商提供统一的手机配件,保证维修质量,提高手机使用率。在技术的支持下,一站式服务还可以给顾客一定质保期,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维修商通过与生产商、二手手机商的合作,可以回收废旧手机及配件,交由专门部门进行环保处理,为保护环境做出更多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一站式服务,维修商不仅解决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对环境贡献巨大,实现了循环经济。
  (二)加强政府对手机维修市场的引导与管制,促进维修市场的循环发展
  政府作为行业监管的主体理应规范行业行为,为行业的良性发展创造大的政策环境。
  1、建立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
  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明确维修商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引导维修商正规化发展。重点建立维修商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明确激励政策、规范执法主体、加大惩戒力度。建立起生产者、维修商共同负责的手机循环体制。
  2、政府对手机维修行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在上文论述的维修商一站式模式中,由生产者、销售商与维修商、二手手机收购商一起共同负责手机的维修、回收和再利用,并为此埋单,这种模式可以达到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双赢,但是其增加了维修商的成本,同时由于手机循环的周期较长,在短期内维修商很难见其收益,资金周转减慢,维修商的风险也加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维修商的负担。因此,为了鼓励维修行业的发展,国家应建立专项的经费补贴制度,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这种做法,也符合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的趋势。
  3、实行政府对维修市场监督管理责任制
  手机维修涉及的领域较广、环节较多、牵扯利益面较广,需要政府制定法规、完善政策、制定标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管。考虑到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政府各部门,例如,工商、公安、信息产业、财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共同促进维修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政府加强引导,公众与舆论积极参与,培养全社会的节约型意识
  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号召公众积极参与到手机循环使用的环节中。同时,社会舆论应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共同营造自觉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社会氛围。公众自身也应该增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必然的认同感,强化危机环境意识。
  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起良好的节约意识,才能让公众自觉提高手机使用率,延缓手机淘汰周期,使手机维修市场在打造节约型社会的历史性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张天桑,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邹丹,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法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新闻策划是近几年来媒介和媒介研究者广泛关注并争论较为激烈的一个话题。之所以意见如此纷纭是因为随着媒介不断市场化,新闻策划已超越之前的狭义概念,进入到较为宽泛的领域。新闻策划自诞生以来就同公共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本文试从公共关系的视野来详细解读市场化背景下的媒介新闻策划。  【关键词】公共关系 媒介 新闻策划    在商品化时代,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大,而新闻资源相对媒介数量而言显得短缺,所
2016年4月11—15日,来自宝岛台湾的普慧携热缩刀柄、油压刀柄等重磅新品亮相CCMT2016展会,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得益于高端的市场定位,顺应市场的需求,普慧近几年来得
电视购物,这是一个大众不再陌生的事物。从最开始的不太系统的在电视频道上出售产品,到现在形成系统的团体甚至是频道来促销商品,比如说橡果国际、湖南卫视的快乐购频道;从最开始的大众的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到现在人们逐渐乐于在电视上购买产品,我们不得不说,电视购物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这种消费方式,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享受这个购物过程。  那么,是什么让电视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