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器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为我们国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快速进步,器乐教学已经和中职音乐课堂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兴趣激发、授课方式改进以及分组教学几个层面,指出器乐教学的优化策略,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音乐、感悟音乐。
  【关键词】中职音乐;器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器乐兴趣激发的思考
  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是以主导者的姿态出现的,若音乐教师未能做好主导工作,导致学生首先失去深入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则可谓教师之过,反之,只有教师真正让学生对器乐产生兴趣,才能让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长久保持下去,实现自身主导者定位的价值。举例来说,葫芦丝属于我国古老的器乐形式,其音色优美、取用方便,对于中职音乐课堂教学可谓比较适宜,然而如果学生对其不能够产生兴趣,则课堂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教师需要首先对学生的热情进行激发,使之先了解葫芦丝,让其有充分的对葫芦丝吹奏音乐有鉴赏的机会,并保证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好奇而興趣,由兴趣而热情,拥有一个更加完善的演奏能力,从而一步一步打开自我音乐认识空间,提升自我音乐鉴赏与应用技能水平。
  二、对器乐教学课堂的优化
  在对器乐教学课堂进行优化之前,教师自身需要注意到,亦应使学生注意到器乐学习的重要影响作用,即器乐学习的最终目标,且以此目标为动力方向,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除了传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常规目标以外,在进行乐器学习时,通常会和手指发生动作联系,手指同音乐节奏的配合,可以有效带动大脑平衡训练,提升中职学生思维潜能,增强其记忆与思考能力。
  (一)关注基本教学法
  基本教学方法是一切教法优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使学生习得器乐能力的必要手段,此方法即为教师使用乐器,向学生传授简单的乐器知识还有相关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得到正规的器乐应用示范及训练机会,此方法应当尽可能简明扼要,避免繁冗不实的环节。
  (二)提倡记忆训练法
  提倡记忆训练法的目标指向性很强,侧重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曲谱,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曲谱不如文字一样意思清晰,若是不认真学习与记忆是非常难以把握的,还极有可能出现失误。在此时候,教师应当尽可能带动学生梳理清楚不同段落间的关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曲谱之构成、步骤。利用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将会有很大的进步,而此记忆能力不独在音乐方面,在其他学科中也将能够得到应用。
  (三)积极参与游戏法
  中职学生依然玩心很炽,在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接触相关的乐器,利用吹奏结合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汲取乐曲知识,且汲取的过程非常生动有趣。而教材中相关的曲目学习任务,亦应尽可能做到好玩、简易,从简易逐步过渡到专业。
  (四)提倡伴奏练习法
  当中职教师带领学生熟知了某首曲子以后,便可以适时播放其伴奏音乐,使学生进行跟随表演,这种做法是对学生节奏练习的巩固,可以让其得到音乐节奏感的充分训练,同时还可以增强其分辨曲目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与应用水平。
  三、对器乐教学宏观的把握
  中职音乐教师在进行器乐教学时,一方面需要注意到课堂的优化,另一方面亦应保证课程整体的优化,即使器乐教学置于宏观思路之下,实现分层优化。具体实施时,需要考虑到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预留出学生实习的时间、毕业论文的时间等,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时期,即基础掌握期、实践应用期与技能提升期,对于所有接受器乐教学的学生来讲,都应当修完基础掌握期、实践应用期两个时期的任务,而最后技能提升期则可以只针对部分选修学生。
  (一)基础掌握期
  中职院校学生在此时期,需要基本认知器乐基本演奏方式,以及其背后的基础理论,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常识性的演奏技巧,熟练演奏5种以上常用调的练习曲,并对有关乐曲形成足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在本时期,可以采取统一讲授、集中学习的方式。
  (二)实践应用期
  在基础掌握期完成之后,教师为学生安排相关的考核,考核完成后,证明已经具备一定学习和演奏能力,便可以过渡到实践应用期的学习,此一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步骤,其一是增加知识的储备量,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加强大家对于各种音乐作品特点的认知,且在此前提下,学习一些经典的传统曲目。在此过程中,应当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基于教师主导,积极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教学,在前期理论知识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演奏出技巧性更强、更为完整的独奏曲,让音乐表现能力得到实际训练,且增加器乐演奏的艺术感染力,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器乐作品的独奏、合奏以及伴奏等不同类型应用。其二则是在增加知识储备量之后,重点对中职学生音乐器乐自学能力加以培养,使之在长期训练后,可以利用所学习的有关器乐知识内容,给一些合奏曲、齐奏曲等拟订出具体可操作的演奏技法,且在教材理论知识的引领下,对简单旋律作品进行编配,与此同时,利用所掌握的器乐知识,进行简单的现场器乐排练等,经过上述两个步骤的系统学习,学生便基本完成了中职器乐学习任务。
  (三)技能提升期
  俗话说,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对于器乐教学过程来讲同样是如此,在历经系统学习和严格考核之后,中职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操作状态,对于有深入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学生,则还可以进入到后面技能提升期的学习,在此时间,将重点关注技能技巧的提升,演奏实操的强化等,所涉及到的音乐范围更广,一些技巧性更强、地域风格更明显的音乐作品将被引入到器乐教学中来,特别是按照学生兴趣和需要,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外国的经典音乐作品,以便更进一步完善中职学生对于器乐作品表现手法的认知,提升其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等,为了在此阶段的效果更加理想,教师应当摒弃此前阶段的面向整体教学方式,而改为单独的指导,以保证不同学生的个性、能力等得到照顾,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也更能展现出学生在器乐方面的独特才华,避免让学生的器乐表现成为千人一面的机械化操作。
  四、结语
  在中职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器乐教学是其中一个极为特殊且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主动思考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思路模式,基于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未来着想是极有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提升,课堂效率的优化,以及教学整体观念下分级教学的思考,都将为器乐教学的完善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童莹.民族器乐创作与教学的全新思考——评《民族器乐的创作与教学理论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09).
  [2]赵宴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音乐学院器乐课程及教学考察研究[J].艺术百家,2013(z1).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既提高学习效率,也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知道,如今的教育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长期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探索的路上,众多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了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在此,本文就合作学习的理念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健康成的要求。确定“阳光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罚”一直都是人们所极力杜绝的,然而还有一种相对于体罚,更为消极的惩罚方式——“心罚”却极少有人关注。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体罚这种惩罚方式基本上已经被制止,但是心罚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种惩罚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施虐,会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前,各个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普遍地存在着对学生进行心罚的现象,由于其表现形式没有体罚那么直观,所
笔者与三年级学生讨论“什么是果实”时,他们的回答有:很多水果是果实;果实能提供丰富的营养,我们平时要多吃……更多的回答是列举实例“某某是果实”.他们的这些回答都是基于
我上过多次公开课,有学校组织的,也有教委组织的,在县和市也讲过公开课,对公开课的感受颇多,现将我的一点心得总结一下和各位老师交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不当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觉得要讲好一节公开课,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公开课也是这样,课题确立后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上课前的知识储备阶段,是上好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已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也越来越成为学校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个新的挑战,也成为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面对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享有“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的快乐,我校英语组就改进他们英语的学习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困境与思考  困境1.插班生多,基础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