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环境对中国功夫的影响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武术人对它如痴如醉。中华武术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和中国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人类都是从猿猴进化来的。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之所以如此之大,其实都与地理环境分不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中国功夫只是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中华武术五千年来走过的路或多或少都受着地理环境的影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温度带类型多样,地形多样(高有珠穆朗玛峰,低有四川盆地;北有华北平原,南有云贵高原),且有长江、黄河水相辅相成,中华文明在此发源、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长盛不衰的中华民族,为中华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功夫借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起来了。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中国的各色文化,逐渐与之融会贯通(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百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武术流派。君不见仅拳法就有:太极拳、罗汉拳、咏春拳……其中又以太极拳最为著名。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武术的千古奇葩,它的创造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太极拳汲取《易经》阴阳辩证的观点,运用了自先秦以来哲学发展的一个成果——太极哲理。“无极生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体现在太极拳上,便是静。太极拳动作的基本特征是圆,绵绵不断地画圈,大圈小圈地变化,螺旋缠丝,无始无终。这些均是“无极”的形象体现。在打拳的过程中要求动中求静、虽动尤静,这与道家的“抱元守一”、佛家的“禅定”、儒家的“修身”是相通的,太极拳的发展便是中国功夫与中国各色文化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鲜明体现。由此可见,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复杂的地势、优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我们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也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国功夫博大精深也是理所应当的。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功夫种类繁多?答:依然是受地理因素影响。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中国功夫的蓬勃发展、异彩纷呈。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所谓“南拳北腿”,意为南方武者擅长拳术,北方武者擅长腿功。
  中国古代武术风格的差异可以用地域来区分。我国北方地区土质沙化过重,气候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远远低于南方。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锻炼了北方人强健的筋骨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北方地区地势开阔,多为平原、高原。此地势用腿甚佳:攻击范围广,攻击力度大。“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北方武术界有句话是“拳打三成腿打七”,体现了腿功的重要地位。加之北方人身体强健,吃着受黑土地滋润、西北风浇灌的粗粮杂面,啃着草汁丰美的大草原养育的牛羊牲畜之肉,身高腿长,体格健壮,力量上的优势比较突出,为腿法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方气候潮湿,多为亚热带季风性或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远远高于北方地区,气候四季如春,实乃鱼米之乡。但过于安逸的生活环境让南方人在体质上与北方人有着不小的差距。源于身体上的差距可以靠智慧来弥补,而智慧的体现则在于技巧的发展变化上。南派武术讲究精、准、快的发力,善于点穴封喉,“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如此精准的发力方式用拳最佳,而且南方地势零碎,多为丘陵、盆地之类,加之年降水量大,溪流纵横,形成了无数“江南烟雨”式的梦幻水乡。这样的地域,比较开阔的平原地带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让人着迷的小街小巷。此等地势用腿的话根本施展不开。加之南方人体型娇小,体质不如北方人强健,用腿也不适于长期作战。所以南方人注重于拳法的攻击。而且像点穴封喉这样的“高精尖技术”好像也只有用灵活的双手才能完成吧。
  在这里,附带提一下中国功夫弘扬于世界的始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沉睡了近千年的中国人发现:西方“蛮夷”居然有如此发达的科技力量!殊不知,这客观上为中国功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埋下了伏笔……
  20世纪50年代,有位华人横空出世,他将中国功夫推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他就是李小龙。李小龙早年去美国留学,在美国开了武馆,最后更是进军电影界,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世界的第一人,也是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但是这与地理有何关系?要知道李小龙是乘坐英国商船去的美国,如果不是当时英国人对交通运输的合理布局,估计李小龙这一辈子也不会走出香港,也不会有如此成就,而中国功夫也不会那么快就被世界上那么多人所崇拜。这一切与“地理”这门学问有着不小的联系呢。
  华夏沃土,培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国功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只是其中一个侧面,它是人文地域形成发展的产物,是交通发展与文化传播的表现,更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体现。
  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神奇的中华武术,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兴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一切定可进一步推动中华武术的繁荣、传播。[L]
其他文献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堂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首先,教师示范,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活泼、丰富的语言。平时教师要不断地搜集教学材料,古代的、现代的,看到的、听到的……业余时间多看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收看电
体育教材在实现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既是教与学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同时也是一切教学手段的中心,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的研究,使教材的作用发挥出更大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业开始在我国兴起,成为一个新兴的就业领域。在这一趋势的驱动下,技师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了很多年轻人走上就业岗位的捷径。但是当前酒店管理专
初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已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如何解决好初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已是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试图对初中学生厌学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弄清初中学生厌学的根本原
一、高三历史复习课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一)高三历史复习课存在的问题由于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高一高二是授新课,教学时间相对宽松,很多教师都愿意并且尝试改变传统的
以人为本,弘扬个性,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通过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思想政治课程,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  1.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容易陷入单纯课堂理论的生硬讲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在讲解书本理论过程中贯穿一定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知理论。比如,在
坐姿是仪态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伏案学习、参加会议,还是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标准的坐姿给人以自信、端庄、大方
煤炭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煤炭企业应当多找资源、多开发、高效节能,充分重视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管理。采用清洁工艺,加强控制污染,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是煤矿企业永恒的
江苏省高考“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已经实行了四年了,在高考这个强大的指挥棒指导下,一般的学校都会很早地确定分科教学,进入高二以后,教学的方向性就变得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