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我的感触非常深,当然与此同时,我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高效课堂理论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简约自然更令我感觉深刻。对于“高效课堂”我有以下认识。
  1.从观念入手,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地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2.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而现代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思想和工作,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例如,“学习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比较”一课后,一位教师提出:“大家有什么问题或想法要和老师、同学交流吗?”学生问:“老师,还有求最大公约数的最佳方法吗?”这一质疑激起千层浪,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快同学们就探讨出了“求最大公约数”的最佳方法:在用短除法计算后,还可以用最后的商除原来的数。又有学生说出求最小公倍数也可以在短除法后,把最后的商与原来的数交叉相乘,取其任意一个积即可。可见教师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毫无顾忌地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正是对传统解题方法的一种突破,让学生学会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为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天地。因此,教材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有效,而且会更高效。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北京赢了”申奥成功的欢乐场面,学生一看到这个熟悉的画面立刻兴奋起来,按捺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开始窃窃私语了。看到这个场面,我问:“你们从播放的场面中看到什么?”“是一种什么心情?”“为什么?”当多媒体出示4个城市申办城市得票数的统计表时,学生很着急地说“我们中国的票数最多,他们是争不过我们的”,等等。我问:“作为中国小公民,你们一定很自豪,那我们就围绕着北京的56票学习减法问题,谁能用56提出一些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我在新课一开始,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
  4.教师要用鼓励的话语,激发学生创造的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能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同学们剪得真快,而且很光滑。”“老师明白你的意思。”“行!”……同时又不忘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他是这样想的,你呢?”“这样可以,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方法越多越好。”
  在引导学生小组研究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这就直接把鼓励的话语作为小组学习的要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情感。
  对于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讲述,教师总是由衷地赞赏,送上掌声。对于一位同学独特的发现,老师甚至惊喜地喊出:“我终于找到知己了。”老师发自内心的赞美,会在学生的心头激荡许久。
  5.让数学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表示,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数码。数学在其发展各个时期就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诸如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小欧拉智改羊圈;金冠之谜,等等。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6.导学案设计要精心合理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课前分发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自学不明白的题怎样进行互学、群学,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互学及群学的方法。而学习目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提出比较好,这样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情境创设要平实、简洁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实施建议之一。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理想的情境创设,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受到普遍重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关注情境的趣味性,而不关注情境的简约性、导向性、思考性、挑战性。如有的教师生搬硬套地添加一些故事,声情并茂地描述故事情节,却忽视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在流逝。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漂亮,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不搞花架子,让人感觉到平实简洁。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首先证明双锥上的一个不动点定理,并通过该定理研究一类具有变号非线性项的二阶三点边值问题两个正解的存在性.同时,该三点边值问题相关的Green函数也被给出.
摘 要: 本文从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入手,从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多媒体,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等方面阐述,希望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让学生更喜欢上数学课,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学课堂 数学能力 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
本期问题rn初283 已知一元四次方程rnx4+bx3+cx2+dx+e=0,rn其中,b、c、d、e均为整数,且(b+c+d)e是奇数.求证:这个一元四次方程无整数根.rn初284,O1与O2交于点M、N,MA是O2的切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澳两国职业教育在当前招生工作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招生的视角下比较了双方职业教育的差异性,阐述了澳大利亚职教经验对我国职教招生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中澳职业教育;招生异同;启示  一、引言  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是由政府推动、行业参与、职业培训机构执行,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国家主管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一是将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采用灵活机动的学制和
高中物理课程新一轮课改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體上了解和认识物理,构建开放性的物理知识结构,进而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能力的发展。随着当前学科划分的专业化和细致化,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重新审视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不但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注重物理素养和物理能力的追求,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运动、发展的实践进程,其活动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深入沟通、有效碰撞、合作共赢的过程。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将师生互动融入渗透其中。本文从教师指导特
高中地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应该培养学生了解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探求和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Geography teaching
离散Fourier变换(DFT)在数字信号处理等许多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出现一种优于FFT的算术Fourier变换来计算DFT.在广义M(o)bius变换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的AFT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