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和解的社会效应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ppx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和解在缓解纠纷双方对立关系、节省司法资源的同时会削弱刑罚的预防功能、损害社会民众的法制信心,对社会的发展及稳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或影响。刑事和解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通常取决于刑事和解适用理由的公开透明性、适用结果的合情理性以及纠纷双方和解意愿在和解过程中的被尊重程度。因此,我国司法机关在加大对社会民众进行刑事和解宣传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刑事和解处理结果的合情理性,另外,我国立法机关也应尽快完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立法。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透视热点新闻,揭示其背后的始作俑者——“秩序审美”的冲动,以群体性事件生成机制为解读路径,探讨冲突的暴力化、群体化折射出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出“秩序审美”的伦理向
摘 要: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的看法,在一个民族的语言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有深刻的影响。处于丽江古城腹地的大研镇纳西族居民在主观因素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热爱本民族语言,愿意兼用其他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纳西族 语言态度 成因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的看法,是基于社会认识和感情因素等形成的对某种具体语言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情感
摘 要:训释《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修订本)》中“闱掖”“岳莅”“侵梗”“俨嶷”“终然”“方图”6条词语,对词义作分析,对辞书作些补充。  关键词:中古墓志 词语训释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修订本)》(中华书局,2016年版)收录了三国到隋末间,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及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两书未收的墓志。修订本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