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朴素一行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从事思想或写作时,总会有一把名为“朴素”的尺子自行来到我们的目光和文字中。在许多人那里,“朴素地思想”甚至成为了思想的第一诫命。然而,一旦我们把朴素当成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试图“显得朴素”时,我们已经不朴素了。人越是想要朴素,就离朴素越远。
  那么,是什么妨礙了我们去真正变得朴素?而当我们回过头时就会发现,在我们追求朴素的活动中,是我们力图“显得朴素”的意愿,使我们不能“是朴素的”。在这种对“显得朴素”的追求中,朴素成为了一种姿态,而任何一种有意摆出的姿态都不可能是朴素的。自然的姿态是生命经由教化而来形成的习惯,它显示着一个人固有的品质和仪度,它就是这个人的生命本身的形式。但有意的姿态则是由于自恋而设计出来的自我形象,它试图通过刻意的摆放而在他人眼中保持某种高贵、深刻或体面的光环。自然的姿态是朴素的,摆姿态使我们远离朴素,而最不朴素的,就是摆姿态成为了一个人的本能习性。摆姿态在表象和存在之间设置了一道鸿沟,而虚荣是这一鸿沟发生的根源。
  这就意味着,虚荣是朴素的真正敌人。当一个人被虚荣俘获时,即使他不假修饰,即使他有着一个清贫、节制乃至单纯的外表,他的朴素仍然是虚假的,因为这些全都不过是为了在他人眼中“显得朴素”而设置的幻象。摆脱虚荣是人追求真实的必经之途,这也是朴素之途和智慧之途。
  唯有忘我地投身于理解和创造之中,一个人才能真正摆脱虚荣,摆脱自我形象的纠缠。因此,一个求知者、一个创造者是真正朴素的,而一旦他从这种理解和创造活动中出离,他就很可能又陷入到虚荣之中。朴素的语言是有着深刻理解力的语言,但这种理解力并不自鸣得意;朴素的思想是创造性的思想,当这思想正在思想时,它并不迷恋自身的创造性。
  朴素地说话,朴素地思想,这的确是对于我们的诫命。它不仅要求我们保持对于纯粹经验的忠实,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对于理解和创造的渴望。它并不要求我们过度地关注和警惕自身的虚荣,因为虚荣并不是通过反省就可以消除。自我弃绝并不通过反省而发生,它需要的是将眼光朝外,投向真正值得关注的事物和世界。在我们的生命中那些最忘我的时刻,就是我们最朴素的时刻。(有删节)
其他文献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刚强。——林徽因  名言点拨: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太柔的东西往往让人感觉无力,太刚的事物大多容易折断。人性也是如此。柔与刚,应该是和谐相生的。两者的融合,造就的是和谐的自
近日,微博被“炫富摔”刷屏。据说,最早是在ins上火起来的,正如发起人表示的那样,只是单纯的炫富,背后没有任何深刻的寓意。“炫富摔”火起来之后,网络上也出现各种摔。警察炫富摔图片中是一地的桶装方便面,医生图中是一地的医疗器械,工地的工人师傅图片中是一地的劳动工具……读了上面的新闻,谈谈你对“正确的价值观”的看法。  近日,由ins社交平台掀起的这一波“摔跤热潮”受到了广泛关注。不管是豪车摔、游艇摔
谁也未曾想到,手机有一天会成为孩子们信手可学的“主阵地”。如今,疫情催生出的新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就是被称之为“网上有约,见字如面”的一场教学大实践,如火如荼地在城市、乡村间展开,也由此带来了教育的颤动与舆情的喧嚣。赞赏者有之,挞伐者亦有之。于是,我看到了很多来自网络各领域的言语,一部分是对新事物的恐慌、质疑甚至忤逆之声。的确,线上教学是无法真正地媲美线下课堂教学,也因为诸多客观因素而不能
文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反求诸己”出自《孟子·公孙丑》,指的是“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它的上下文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原文呈现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贾逸轩  在这浮躁之风日益盛行的时代,人们似乎没有时间驻足反思自身的过错,而是将问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在现实断裂的地方 ,梦 ,汇成了海。  命運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  一个人应该活的是自己,并且活得干净。  它们相信,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与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  平常,人是按社会的幸福在生命上划来划去,像裁纸刀。  真实未必在现实里,梦往往是最值得依赖的,他不说谎。  花开如火,也如寂寞。
有一本叫《第七感》的书,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书里说,以前,世界的标志是“墙”,比如长城、柏林墙——所有把社会分割开来的边界都是墙。而现在的社会,很多墙都倒塌了。那现在是不是就是开放社会了呢?并不是。现在,世界的标志是“门”,包括各种网络门户以及各种准入条款。  过去是谁能建造一道“墙”,谁就有权力,比如秦始皇。现在是谁手里有一道“門”,能决定放谁进去,谁就有权力,比如苹果公司。如果你想在苹果
麦肯锡合伙人李一诺女士在演讲中讲到一个故事,她很小的时候,家里穷,父母从乡下调回城市,分到一套四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很窄,很破,很脏,很乱。但母亲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买了沙发,买了桌布,缝制了地毯铺在地上,重新粉刷了墙壁,让父亲做了一个合适的茶几,亲手设计了房间格局。四十平方米的房子,变成两室一厅的小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次回家,我都感觉到无比温馨、温暖。父母告诉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
许多高考考生在作文素材的运用上,往往拾人牙慧,老调重弹,毫无新意,一则素材只注意到一种意思或一个侧面,而不会注意到另一种意思或另一个侧面。但如果你会对素材进行陌生化处理,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素材运用的陌生化处理,就是尽量回避众所周知的素材,回避人云亦云的模式化的套话,回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腔。别人热衷音乐,你不妨做美术发烧友;别人都积累“感动中国”事迹的材料,你不妨关注身边的小事;别人在广泛涉猎
【例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词汇是时代的缩影,读懂词汇,便是读懂了中国。作为今年的高考毕业生,当我回首过去、反思当下、展望未来,我想,“勇气”“战斗力”和“云端筑梦”三个词,正是祖国最真实的写照。所谓勇敢奋战,筑梦云端。一往无前的“勇气”铸就了我们所向披靡的“战斗力”,推动我们在“筑梦”的道路上“直挂天帆济沧海”。  勇气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具有勇气
“传”是传授、传递,“承”是继承、领纳。传承,完成的是一次对祖先智慧的巡礼,也是民族凝聚力之源。虽然我们无法将那些古老的工艺、优良的家风、经典的言论一一记录下来,但在一代一代人的身体力行之间,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它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悠远文化正象一份古老的邮件,正等你去查收。新的时代中,“传承”又将被赋予怎样的意义,正等你去书写。  一、征文主题:传承。  二、征文对象:全国所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