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的变化

来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影响。方法45例Ⅱ、Ⅲ期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根据体检、B超及钼靶像计数腋窝淋巴结总数和阳性、阴性淋巴结数,与未行新辅助化疗直接手术治疗的79例乳腺癌(直接手术组)比较,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检出腋窝总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为(16.9±5.9)枚和(2.5±2.2)枚,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的(20.8±8.0)枚和(3.9±3.0)枚(t=-2.856,P=0.005;t=2.790,P=0.006),2组阴性淋巴结分别为(14.4±5.4)枚和(16.7±7.0)枚,无统计学差异(t=-1.904,P=0.055)。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40例随访6~19个月,平均10个月;直接手术组67例随访7~21个月,平均12个月,2组各有4例复发。结论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所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减少。
其他文献
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是乳腺癌临床分期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步骤。现行方法可以仅切除腋窝浅部淋巴结;或以胸小肌为上缘,仅切除腋窝外1/3的淋巴结(仅清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在拔管前需试行堵管或更换小号套管,如无呼吸困难,方可拔管[1]。这是临床拔管前常规操作,但此法对婴幼儿患者有局限性。本文阐述婴幼儿直接拔管法在临床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