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才离开那片深蓝色的水域不久,已经分外思念起水底的感觉来。潜入水底爱上潜水的人其实骨子里都中了一种慢性的毒,只有潜入大海才可以暂时缓解。虽然人从东马(马来西亚东部)归来,但是心却遗落在了那里,遗落在那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
马步岛的水下微距世界
鹅蛋形的小岛马布岛(Mabul lsland),是世界最佳浮潜(在浅沙海床水域漫游泅潜)据点之一。而岛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更是水下微距摄影师的最爱。
杰克鱼群(Jack Fish)自由地游过,偶尔几只隆头鹦哥大摇大摆:青蛙鱼(Frog Flsh)一动不动地趴在铁架上,长得真像只青蛙:石头鱼(Stone Fish)藏在石头上,不是导潜的火眼金晴,根本没法发现它的踪迹,长得超级超级小的鬼龙(Ghost Pipe Fish)是海马的亲戚,它将自己化身成为海百合上的一小簇枝桠,没有高人指点,根本看不见,就连我拍摄的时候使用超微距对焦都很难对得清楚,巨大的墨鱼半漂浮在水中,裙边翻滚,半闭着眼睛游动,正在午睡,长长的鳄鱼鱼(Crocodile Fish)趴在沉船上,那双微微突起的双眼,灰褐色的皮肤,长长的尾巴着实长得很像岸上的鳄鱼。
最爱的,当属海兔,每每发现总会引得我一阵狂拍。海兔其实不是兔,而是一种螺,又叫海蛞蝓,贝壳已经退化为内壳,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壳皮,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兔的两只触角耸立起来,看起来非常像兔子耳朵,当它不动的时候,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叫开。
在Ray Point“放风筝”
在马布岛潜水若干次,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潜点是RayPoint。
导潜Small John带着我和成都美眉Echo进行休闲潜水,在兴奋和期待的刺激下,我们仨最深潜到了27.9米。在下水大约20分钟后,我忽然就脱离了队伍,莫名其妙地开始升高,不论我怎么拼命吐气或向下游,就是没有办法下降。Small John突然发现我很不对劲,他稍微往上游了一些,向我伸出手,我努力踢水向下游,终于拉到了他。Small John把我用力往下带,却反被我往上拉,于是他徒手抓住了一块硬珊瑚,右手拉住了我。
我双手紧紧地拽住他,不让水流把我带走,感到不对劲的Echo也抱住了Small John的腿,我们都意识到碰到了很强劲的海流。于是Small John左手抓珊瑚,右手抓住我的左手,我的右手则紧紧抓住Echo。我们仨像是串在绳上的三只蚂蚱,挂成了一串,又像是一组拥有三个扇面的风筝,珊瑚是风筝的线轴,而我们这些海里风筝被海流刮起,随之飘荡。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海底的“放风筝”,不同的是别人用的是流勾和绳子,我们用的是自己的身体。
我的身体在海流中飘荡,眼睛望着对面的鱼群——鱼儿们早已失去了过去水中悠闲的样子,它们正顶着流,努力摆动着身体和小小的鳍,奋力与海流作战,但是那点小小的力气依旧胜不过强劲的海流,只能让自己保持在原处停留,根本没有办法前进一丁点。我们都不知道这阵强流会持续多久,空气还够不够用,看不到自己的气压计,我只能对自己说,冷静,把呼吸慢下来,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样可以节省气瓶的气。海流足足持续了近10分钟时间,这是对我们来说极为漫长的10分钟,因为突然的开始和未知的结束。
因为海流的强大和我们两个人的重量,不久Small John抓着珊瑚的左手脱手了两次,到第三次才终于抓牢,此时他的左手早已被硬珊瑚划得伤痕累累。Small John两只手都没空,只能用一根有空的手指指了后面,我满脸疑惑地看了看他,又回头看看Echo,以为她有什么不妥,但是感觉她现在好得很,除了偶尔挣扎着想要我松手,我一怕她被吹跑了,死活紧拽着不放。在Sinall John第三次翘手指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自己松了手,于是我们也松了手,顺着海流直接升上水面——原来他翘手指是示意我们放手往上升,而我俩过于惊恐都没看懂。
惊艳诗巴丹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非常美丽的照片,蔚蓝色的海水,一个潜水员置身于“海狼风暴”(风暴是指成千上万条海鱼密集在一起形成飓风眼状的壮观景象)中间,那壮观的鱼群与和谐的关,系让我着魔,仔细寻找这张照片的拍摄地,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个地方叫做诗巴丹。
诗巴丹岛有“世界十大潜水圣地”之称,更高居世界五大峭壁潜水之首。距离马布岛不远,坐快艇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且很小,小到据说走完全岛一圈不超过20分钟。这个郁郁葱葱的绿色小岛悬浮在海上,被一圈细白的沙滩环绕,越过沙滩,是一片浅蓝清透的海水,阳光透过海水,在海底撇下一片金色的光网。越过这片光影交错的水网,5米过后的海面是一片幽幽的深蓝,这里已经是600米的深海。这正是诗巴丹的奇妙之处,只要走出5米就可以直坠600米。
在诗巴丹潜水一般一天三次,每次潜水开始前,导潜都会在船上先介绍潜点的名字,这个潜点能看到什么,平均潜水深度以及最深潜水深度。由“龟斑”(Turtle Patch)这个潜点下水之后,发现脚下是一大片连绵的珊瑚,游出珊瑚平台几米远,前方便是一片深蓝,向深蓝色游去,向下望不到底,一片浓重的墨蓝之色。此时海水的能见度很高,纵然这一次最深潜到了25.5米还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海面上的阳光。努力向下望,还能看到四五十米深。如刀削过的峭壁上生长着许多珊瑚,鱼儿在眼前自由来去,丝毫没有受到我们的打扰,刚下水不久就有鲨鱼从头顶上方游过,脚下的深渊也时有鲨鱼出没。
与“狼”共舞
海狼风暴点(Baracuda Point)堪称世界上最好的观看海狼风暴的地点,海水能见度高但时有大流。“海狼”不是海里的狼,而是真金梭鱼和鬼金梭鱼,它们游水迅速,常集体追捕其他鱼类,极为凶猛,但通常不主动攻击人类。第一次在这里没有遇到大流,却也没看到海狼风暴,也许是因为我们来得比较晚,这些梭鱼们早已吃饱挪窝了。没看到海狼风暴,倒是见到了几条鲨鱼,不过都是较小的鲨鱼。我想游过去拍鲨鱼,没想到鲨鱼见了我掉头就跑,居然很害怕我。
第二次到海狼风暴点一下水就见到了一大群杰克鱼,前方还出现了海狼风暴。导潜早早钻进了海狼风暴眼中间,大伙都努力地向它们靠近。我努力踢水却发现自己不能再前进半分,于是又调整了姿势,使出了更大的劲儿想要更靠近一些。这时同行的潜水员们发现情况不对,就近抓紧珊瑚,导潜也把叮叮棒插在石隙间固定身体,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正有一股强劲的海流向我们袭来。立即放弃跟水流的斗争,开始寻找可以让我固定身体的地方。
潜水手册上说不要触摸海底的任何生物,乖宝宝我就很听话地什么也不摸,强流来袭也不抓珊瑚。但不抓珊瑚很容易被冲跑,怎么办7我决定抓紧身旁的导潜!先抓了 下他的潜水浮力控制背心(BCD),后来觉得不妥改抓他的气瓶,左手拽着气瓶,右手还不忘举着相机继续狂拍海狼群。眼前的海狼们渐渐由风暴状变成了带状,形成一条银练般的长队,顶着水流向前游去。我抓着导潜气瓶放风筝的样子,被黄雀在后的一个同行潜水员拍了下来,成为我此行中最珍贵的照片之一。
后来导潜说梭鱼在没有大流的时候会形成风暴,允许第一个人钻进中间去,散开又重新聚合,一般在一个地方会呆十来分钟,之后就会离开。想要进入风暴眼中间,必须要慢慢地靠进,不可以直接冲进去,否则会把风暴冲散。如果遇到强劲的海流,梭鱼就会解散并且排成一队,逆着水前进。
水流开始减弱,海狼队伍已渐渐离开,导潜示意大家开始放流潜水。所有人都放松了身体,停止动作,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任由身体随着水流漂走。我身上背了三块配重铅块,两块在左腰,一块在右腰,左侧重量明显比右侧要大,当我放松身体放流时,整个队伍里就只有我一个人以一种很怪异的,倾斜着的姿势循着水流缓缓漂动。这一次的遭遇改变了我对海流的看法,完全没有遇到上升流时那种后怕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兴奋,第一次觉得潜水时遇到海流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甚至超级好玩的事情!
我和海底动物有个约会
Drop off这个名字很形象,翻译过来就是“直接掉下去”的意思。这个潜点离潜水员休息和上岸签名的地方不远,小船开出去一点点,穿戴好装备直接从船上后翻下去便是直落600米的深度。我们紧靠着诗巴丹的峭壁,在18米至20米的深度前行,除了鲨鱼外,这次还见到了一群非常壮观的杰克风暴(Jack Fish Storm)。我立即兴奋地靠了过去,没想到其他队伍的潜水员比我更兴奋,看到杰克鱼直接冲了过去,把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杰克风暴给冲散了。
白鳍鲨大道(Whitetip Avenue)也是诗巴丹著名的一个潜点。在诗巴丹,鲨鱼的身影随处可见。白天,许多成年鲨鱼都躲在深海的某个角落里睡觉,而鲨鱼小朋友们则会在十几米深的水域游动。远远地看见隆头鹦哥鱼(Bolbometopon Mu ricatum)从远处列队路过,等我从水面降下来时,它们已经游走了。我们沿着峭壁,保持在18米左右的水深前行,突然一个潜水员远离峭壁,向无尽的深蓝方向游去,定睛一看,原来前方有一只大海龟,那个潜水员与海龟同游了一阵,又回到了我们的队伍之中。
在南点(South Point)潜水没有太多惊喜,只偶尔见到几条鲨鱼和零散的几只隆头鹦哥。尽管诗巴丹每天都控制潜水人数,但是大家还是会撞到一起。海底下方其他潜水员吐出来的气泡从身体下方的深蓝色缓缓升上来,被光线照射着,闪烁着银色的光芒。那气泡掠过我的身体,擦过裸露的皮肤,让人全身发痒,忍不住想笑。阳光透过海水投入深深的海底,形成一簇一簇的光束,仿佛那幽深的海底有着一个巨大的蓝洞,从洞中放射出光束,美丽而诡异。
有人说,人类了解月球表面多过于了解地球上的海底世界。海底的世界五光十色光影陆离,处处给你发现的惊喜和乐趣,每一次潜水都是一次全新的非凡体验。也许你连续几天都在相同的地方潜水,但是所看到的景致却不尽相同,而且每天下水的时间不同,收获也很不一样。经历了第一次在水底呼吸之后,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将为你开放。
自从生命中有了潜水,海岛上原始的景色开始变得平淡,美丽的沙滩也黯然失色,唯一散发出强烈吸引力的是那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只有潜下去,靠近,更靠近,心才可以得到满足,因为那里有着深蓝色的永恒吸引。
马步岛的水下微距世界
鹅蛋形的小岛马布岛(Mabul lsland),是世界最佳浮潜(在浅沙海床水域漫游泅潜)据点之一。而岛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更是水下微距摄影师的最爱。
杰克鱼群(Jack Fish)自由地游过,偶尔几只隆头鹦哥大摇大摆:青蛙鱼(Frog Flsh)一动不动地趴在铁架上,长得真像只青蛙:石头鱼(Stone Fish)藏在石头上,不是导潜的火眼金晴,根本没法发现它的踪迹,长得超级超级小的鬼龙(Ghost Pipe Fish)是海马的亲戚,它将自己化身成为海百合上的一小簇枝桠,没有高人指点,根本看不见,就连我拍摄的时候使用超微距对焦都很难对得清楚,巨大的墨鱼半漂浮在水中,裙边翻滚,半闭着眼睛游动,正在午睡,长长的鳄鱼鱼(Crocodile Fish)趴在沉船上,那双微微突起的双眼,灰褐色的皮肤,长长的尾巴着实长得很像岸上的鳄鱼。
最爱的,当属海兔,每每发现总会引得我一阵狂拍。海兔其实不是兔,而是一种螺,又叫海蛞蝓,贝壳已经退化为内壳,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壳皮,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兔的两只触角耸立起来,看起来非常像兔子耳朵,当它不动的时候,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叫开。
在Ray Point“放风筝”
在马布岛潜水若干次,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潜点是RayPoint。
导潜Small John带着我和成都美眉Echo进行休闲潜水,在兴奋和期待的刺激下,我们仨最深潜到了27.9米。在下水大约20分钟后,我忽然就脱离了队伍,莫名其妙地开始升高,不论我怎么拼命吐气或向下游,就是没有办法下降。Small John突然发现我很不对劲,他稍微往上游了一些,向我伸出手,我努力踢水向下游,终于拉到了他。Small John把我用力往下带,却反被我往上拉,于是他徒手抓住了一块硬珊瑚,右手拉住了我。
我双手紧紧地拽住他,不让水流把我带走,感到不对劲的Echo也抱住了Small John的腿,我们都意识到碰到了很强劲的海流。于是Small John左手抓珊瑚,右手抓住我的左手,我的右手则紧紧抓住Echo。我们仨像是串在绳上的三只蚂蚱,挂成了一串,又像是一组拥有三个扇面的风筝,珊瑚是风筝的线轴,而我们这些海里风筝被海流刮起,随之飘荡。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海底的“放风筝”,不同的是别人用的是流勾和绳子,我们用的是自己的身体。
我的身体在海流中飘荡,眼睛望着对面的鱼群——鱼儿们早已失去了过去水中悠闲的样子,它们正顶着流,努力摆动着身体和小小的鳍,奋力与海流作战,但是那点小小的力气依旧胜不过强劲的海流,只能让自己保持在原处停留,根本没有办法前进一丁点。我们都不知道这阵强流会持续多久,空气还够不够用,看不到自己的气压计,我只能对自己说,冷静,把呼吸慢下来,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样可以节省气瓶的气。海流足足持续了近10分钟时间,这是对我们来说极为漫长的10分钟,因为突然的开始和未知的结束。
因为海流的强大和我们两个人的重量,不久Small John抓着珊瑚的左手脱手了两次,到第三次才终于抓牢,此时他的左手早已被硬珊瑚划得伤痕累累。Small John两只手都没空,只能用一根有空的手指指了后面,我满脸疑惑地看了看他,又回头看看Echo,以为她有什么不妥,但是感觉她现在好得很,除了偶尔挣扎着想要我松手,我一怕她被吹跑了,死活紧拽着不放。在Sinall John第三次翘手指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自己松了手,于是我们也松了手,顺着海流直接升上水面——原来他翘手指是示意我们放手往上升,而我俩过于惊恐都没看懂。
惊艳诗巴丹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非常美丽的照片,蔚蓝色的海水,一个潜水员置身于“海狼风暴”(风暴是指成千上万条海鱼密集在一起形成飓风眼状的壮观景象)中间,那壮观的鱼群与和谐的关,系让我着魔,仔细寻找这张照片的拍摄地,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个地方叫做诗巴丹。
诗巴丹岛有“世界十大潜水圣地”之称,更高居世界五大峭壁潜水之首。距离马布岛不远,坐快艇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且很小,小到据说走完全岛一圈不超过20分钟。这个郁郁葱葱的绿色小岛悬浮在海上,被一圈细白的沙滩环绕,越过沙滩,是一片浅蓝清透的海水,阳光透过海水,在海底撇下一片金色的光网。越过这片光影交错的水网,5米过后的海面是一片幽幽的深蓝,这里已经是600米的深海。这正是诗巴丹的奇妙之处,只要走出5米就可以直坠600米。
在诗巴丹潜水一般一天三次,每次潜水开始前,导潜都会在船上先介绍潜点的名字,这个潜点能看到什么,平均潜水深度以及最深潜水深度。由“龟斑”(Turtle Patch)这个潜点下水之后,发现脚下是一大片连绵的珊瑚,游出珊瑚平台几米远,前方便是一片深蓝,向深蓝色游去,向下望不到底,一片浓重的墨蓝之色。此时海水的能见度很高,纵然这一次最深潜到了25.5米还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海面上的阳光。努力向下望,还能看到四五十米深。如刀削过的峭壁上生长着许多珊瑚,鱼儿在眼前自由来去,丝毫没有受到我们的打扰,刚下水不久就有鲨鱼从头顶上方游过,脚下的深渊也时有鲨鱼出没。
与“狼”共舞
海狼风暴点(Baracuda Point)堪称世界上最好的观看海狼风暴的地点,海水能见度高但时有大流。“海狼”不是海里的狼,而是真金梭鱼和鬼金梭鱼,它们游水迅速,常集体追捕其他鱼类,极为凶猛,但通常不主动攻击人类。第一次在这里没有遇到大流,却也没看到海狼风暴,也许是因为我们来得比较晚,这些梭鱼们早已吃饱挪窝了。没看到海狼风暴,倒是见到了几条鲨鱼,不过都是较小的鲨鱼。我想游过去拍鲨鱼,没想到鲨鱼见了我掉头就跑,居然很害怕我。
第二次到海狼风暴点一下水就见到了一大群杰克鱼,前方还出现了海狼风暴。导潜早早钻进了海狼风暴眼中间,大伙都努力地向它们靠近。我努力踢水却发现自己不能再前进半分,于是又调整了姿势,使出了更大的劲儿想要更靠近一些。这时同行的潜水员们发现情况不对,就近抓紧珊瑚,导潜也把叮叮棒插在石隙间固定身体,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正有一股强劲的海流向我们袭来。立即放弃跟水流的斗争,开始寻找可以让我固定身体的地方。
潜水手册上说不要触摸海底的任何生物,乖宝宝我就很听话地什么也不摸,强流来袭也不抓珊瑚。但不抓珊瑚很容易被冲跑,怎么办7我决定抓紧身旁的导潜!先抓了 下他的潜水浮力控制背心(BCD),后来觉得不妥改抓他的气瓶,左手拽着气瓶,右手还不忘举着相机继续狂拍海狼群。眼前的海狼们渐渐由风暴状变成了带状,形成一条银练般的长队,顶着水流向前游去。我抓着导潜气瓶放风筝的样子,被黄雀在后的一个同行潜水员拍了下来,成为我此行中最珍贵的照片之一。
后来导潜说梭鱼在没有大流的时候会形成风暴,允许第一个人钻进中间去,散开又重新聚合,一般在一个地方会呆十来分钟,之后就会离开。想要进入风暴眼中间,必须要慢慢地靠进,不可以直接冲进去,否则会把风暴冲散。如果遇到强劲的海流,梭鱼就会解散并且排成一队,逆着水前进。
水流开始减弱,海狼队伍已渐渐离开,导潜示意大家开始放流潜水。所有人都放松了身体,停止动作,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任由身体随着水流漂走。我身上背了三块配重铅块,两块在左腰,一块在右腰,左侧重量明显比右侧要大,当我放松身体放流时,整个队伍里就只有我一个人以一种很怪异的,倾斜着的姿势循着水流缓缓漂动。这一次的遭遇改变了我对海流的看法,完全没有遇到上升流时那种后怕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兴奋,第一次觉得潜水时遇到海流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甚至超级好玩的事情!
我和海底动物有个约会
Drop off这个名字很形象,翻译过来就是“直接掉下去”的意思。这个潜点离潜水员休息和上岸签名的地方不远,小船开出去一点点,穿戴好装备直接从船上后翻下去便是直落600米的深度。我们紧靠着诗巴丹的峭壁,在18米至20米的深度前行,除了鲨鱼外,这次还见到了一群非常壮观的杰克风暴(Jack Fish Storm)。我立即兴奋地靠了过去,没想到其他队伍的潜水员比我更兴奋,看到杰克鱼直接冲了过去,把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杰克风暴给冲散了。
白鳍鲨大道(Whitetip Avenue)也是诗巴丹著名的一个潜点。在诗巴丹,鲨鱼的身影随处可见。白天,许多成年鲨鱼都躲在深海的某个角落里睡觉,而鲨鱼小朋友们则会在十几米深的水域游动。远远地看见隆头鹦哥鱼(Bolbometopon Mu ricatum)从远处列队路过,等我从水面降下来时,它们已经游走了。我们沿着峭壁,保持在18米左右的水深前行,突然一个潜水员远离峭壁,向无尽的深蓝方向游去,定睛一看,原来前方有一只大海龟,那个潜水员与海龟同游了一阵,又回到了我们的队伍之中。
在南点(South Point)潜水没有太多惊喜,只偶尔见到几条鲨鱼和零散的几只隆头鹦哥。尽管诗巴丹每天都控制潜水人数,但是大家还是会撞到一起。海底下方其他潜水员吐出来的气泡从身体下方的深蓝色缓缓升上来,被光线照射着,闪烁着银色的光芒。那气泡掠过我的身体,擦过裸露的皮肤,让人全身发痒,忍不住想笑。阳光透过海水投入深深的海底,形成一簇一簇的光束,仿佛那幽深的海底有着一个巨大的蓝洞,从洞中放射出光束,美丽而诡异。
有人说,人类了解月球表面多过于了解地球上的海底世界。海底的世界五光十色光影陆离,处处给你发现的惊喜和乐趣,每一次潜水都是一次全新的非凡体验。也许你连续几天都在相同的地方潜水,但是所看到的景致却不尽相同,而且每天下水的时间不同,收获也很不一样。经历了第一次在水底呼吸之后,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将为你开放。
自从生命中有了潜水,海岛上原始的景色开始变得平淡,美丽的沙滩也黯然失色,唯一散发出强烈吸引力的是那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只有潜下去,靠近,更靠近,心才可以得到满足,因为那里有着深蓝色的永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