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乃数之本质(所爱)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序言:透过数字看到物:确定“客观的计量标准”,经“实际计量”(推算),哥德巴赫猜想【简称(1 1)】成立与否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直观”的验证了.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方法.没有“客观标准”,事情就说不清楚了,(1 1)就成为了解不开的“天谜”.哥德巴赫猜想的重大影响是:要用唯物论来指导数学研究.下面的论文的特点是:“事实验证”,与众不同;“实际计量”,一目了然!
  一、哲学理念——均一切皆不胜事实验证、实事求是
  直接的实践乃认识之母;“……夺其所爱(要害),则听矣.”(孙子兵法·九地)
  数源于物而归于物,物乃数之本质.若无相应的客观存在,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实例就不可能出现不胜枚举的现象.不唯物,无科学;不唯物,即唯心.
  数乃物之度(量),将某物确定为数的“客观参照”,然后得到“计量标准”,通过“实际计量”(推算),哥德巴赫猜想成立与否就能得到“直观”的验证了.
  二、物乃数之本质,通过“实际计量”,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解读哥德巴赫猜想的理念:物乃数之本质,将哥德巴赫猜想“数归于物”,那就是:一个被表为大偶数(2N)的物,可被分割为被表为S(素数)及S′(素数)的这样的两个部分.由此可知,该被分割物就是数(2N)的“客观参照”,由此而得到的“计量标准”是(该被分割物/2N)=1.【该被分割物被2N等分】
  如同研究运动,确定数的“具体的客观参照物”,是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必要的前提和充分的条件.否则,研究就因为“没有客观标准”而“说不清”了.
  具体操作——“顺详敌意,巧能成事.”(孙子兵法·九地):
  “数归于物”之后,哥德巴赫猜想就“实实在在”了,因此就一目了然了.
  夺数之所爱,谜底就被“看破”了.“夺其所爱,则听矣.”(孙子兵法·九地)
  永动机为何造不出来?因为无视摩擦力这一“客观存在”.敢问:没有任何“物质内涵”的数是什么?无视“客观存在”,从根子上错了,一切努力皆徒劳.
  什么也不胜事实验证,什么也不胜实事求是.此基本道理是无须论证的大智慧.
  数学与哲学同在,科学与人文同在.厚德载物,厚积薄发.
  要科学,不要哲学;要光明,不要正大(争鸣),行吗?
其他文献
【摘要】 “学讲计划”的有效实施,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与新的教学形式,它提倡学生不但要会学,还要会讲,让学生经历了从“会学”到“会讲”到“会用”的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使很多教育者关注的构建“活”的数学课堂成为现实.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学讲计划的具体落实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 数学课堂;学讲计划;有效落实;方法  如何让抽象且枯燥的数学文字与符号“活化”成一首动人的乐曲,打动学
【摘要】 微课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微课结合到数学章节中,以最核心的部分给予展示,体现了微课教学的价值.本文以一次微课探索为尝试,以圆的第一课时为根本进行的,与大家一起交流微课.  【关键词】 微课;圆;初中数学;思维;启发式  近年来,微课愈来愈频繁地被使用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考核中,各地的各种教师评比都选择使用微课来替代上课,既清晰地展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也节省了各种评
【摘要】向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向量的引入和使用,帮助学生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的认识,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更加方便和完善.向量的数量积是向量的一个知识点,它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向量数量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的几何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扩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平面向量;数量积;应用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点、难点  重点:1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科学知识,而且还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尝试式、情景式等,想方设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此,我在关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方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现数形结合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它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计算中的算理、解决数学问题在思维上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肢体经历一次次“磨合”,在多种感观的参与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听课时的感受
【摘要】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主修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逻辑判断力以及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与差生做朋友,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学困生;初中数学;策略  引 言  掌握一定的数学能力对于学生今后适应社会至关重要. 但是,随着初中数学内容的加深,一些学生由于外界环境以及青春期思想的转变,产生数学排斥心理,达不到学习要求,形成
【关键词】组合推导法;通项公式;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某项或某项的系数;某项的二项式系数;选取性;有序性  求二项展开式的某项或某项的系数是高考数学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每年的高考题都有一定的题目出现,人们往往利用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去解决,却忽视了推导二项式定理的原理,组合计数推导法,这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在1665年推导二项式定理的方法,我命名为“组合推导法”,多项式的乘法本质是其结果由
去年年底,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行“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目的是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出现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的新气象. 如何实现这一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就成了广大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对于学困生较多的班级,许多教师说,课堂上可以使他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通过严格管理),但做不到让他们学习. 2013年9月,我新接任初三(3)班的
一、热情后的冷遇  执教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神情,争先恐后的回答,这种热情的场面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我欣喜着孩子的这份款待,从孩子们响亮的回答来看,孩子们都接受了一堂课的知识,但当孩子们独立完成作业时,我却遭到了不幸的冷遇,在批阅的一份份作业中,孩子们的正确率很不如课堂上的回答效果. 向来觉得孩子会说就应该会练习的我,这次陷入了困境.  二、观察中的发现  在一次次作业后常会听孩子
【摘要】本文利用矩阵对的广义奇异值分解,给出了计算矩阵方程A×B=C的广义中心对称解与给定矩阵X*的最佳逼近解的一种矩阵形式的LSQR迭代方法.  【关键词】矩阵方程;最佳逼近解;迭代解法  【中图分类号】O241.6  【基金项目】益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JZ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