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诊断并治疗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取调整饮食、解痉止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联合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尺度表评分(IBS-BSS)、肠道微生物情况、炎症反应水平、肠道屏障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25,P<0.001);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IBS-B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IBS-B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880,P=0.005);治疗后,患者的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显著升高,肠杆菌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双歧杆菌(t=2.125,P=0.036)、肠球菌(t=6.408,P<0.001)、乳酸杆菌(t=2.912,P=0.004)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t=2.395,P=0.019》;治疗后,2组患者的D-LA水平显著下降,MFG-E8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D-L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335,P<0.001),MFG-E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115,P<0.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β、TNF-α以及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IL-1β(t=15.045,P<0.001)和TNF-α(t =3.329,P=0.001)以及IL-6水平(t=2.239,P=0.027)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期间口干、便秘以及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肠道屏障功能显著恢复,炎症反应水平下降,治疗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连理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以岭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用连理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大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00%,小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氧
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m5C)是RNA中重要的甲基化修饰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甲基化测序技术的发展,在编码RNA及非编码RNA中均证实存在大量的m5C甲基化修饰.RNA m5C甲基化修饰受m5C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及m5C甲基化结合蛋白的调控.m5C甲基化修饰调节RNA的稳定性、转运、翻译和压力应激等,并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肿瘤耐药等进程.本文对RNA m5C甲基化修饰的调控机制、功能以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诊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术后胃瘫是消化道肿瘤术后并发症,多在术后数日到1个月恢复,超过1个月可诊断为“顽固性胃瘫”[1-3].其病因复杂,机制不明,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术后康复;现阶段以保守治疗为主,如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动力等,也有胃电起搏、再次手术等治疗[4-6].但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并不理想,且部分治疗存在安全问题.如何安全有效地促进顽固性胃瘫患者胃肠功能早日恢复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