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pei713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问题
  历史虽然作为社会学科的基础,但由于在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并不高,因此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讲”,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弱化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整体课堂结构千篇一律,缺乏生气。教师仅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觉得历史课就是故事课,在历史课堂上需要做的只是听故事。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完善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加深,一直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育的课堂上,不仅要发挥“以史为鉴”的教育功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历史課堂上的主体。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断成长的阶段,其学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自身对于知识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将主要的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在学习《民族融合》这一章节时,教师先利用一小部分时间进行“民族融合”的专题教学,让课堂上不同民族的同学发表自己对自己民族身份的感受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民族之间融合的民主氛围做一些陈述,最后,让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所阐述的内容作一个讨论评价,鼓励其发言中精彩的部分,对不足的内容进行补充,尽量调动全体同学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学生会对自身的价值观有所体会,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价值,而发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真是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的过程。
  (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在历史课堂上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那么整个历史学习过程就不会是被动的教学,而会成为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探究,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生动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性格特点,将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转化为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历史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充分感受历史氛围。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在学习《窦娥冤》这篇内容时,用“张学良坐牢”(打一历史人物)这一谜语来引出《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因为张学良的字是“关卿”。在讲到历史人物时,将人物的姓名趣味化,如“去掉(弃)疾病,强健身体”,这样就能很快记住辛弃疾和霍去病这两个名字。结合教学内容,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创设各种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极探索。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就需要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行适当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教师需要始终担当引领者的形象,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决策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上,可以充分开设各种课堂活动。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历史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活动等。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望,进而促使学生独立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总结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主体意识的认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只作为学习中的引导者,学生个体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执行者。
  参考文献
  [1]蒋元年.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焦海军.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12(27).
  [3]段秀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完善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3).
其他文献
变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变式法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更能让他们通过题目的多变化,体会的其中的内在本质,进而提高了学生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幸福课堂应是中职政治教学的理想境界,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顺利就业;也有利于不断提高政治教师的业
幸福的生活,健康是保障。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阳光体育的开展,使广大中小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学校在开展阳光体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摆正自身的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间的关系,又要能用真情实感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既采用趣味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学趣并重,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理论实
对半群代数k[A]中的理想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得出k[A]中任意理想I仅有有限个首项理想.
实施新课改以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诸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山东微山夏镇一中西校的“自学·释疑·
当中国发现我们的孩子闷在教室里头,锁在家里透过厚厚的镜片忙着做小山一样的作业时,美国的孩子则踏着山地车,成群结队地去郊游的时候,减负提效的课题摆在了每个教师面前。我认为学生乐学必无负担,乐学效率就高,减负提效应落脚于乐学之上。在此就我尝试过并取得初步效果的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方法----口诀教学法,谈一些粗浅看法。  何谓口诀教学法?从狭义上讲,口诀就是简单易记的句子。这里说的是广义的,包括民谣、谚语
高中作文教学主要是针对两种文体:议论文和记叙文。其中记叙文学生从小学练到高中,其写作技巧和能力基本定型,而高中教师一般会在其深度上加以点拨。而议论文则是在高中开始
期刊
《看英文电影学英语》是笔者专为高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该课程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其是否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了达到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