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画与中国文化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文化 中国画 使命
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心,也成为第三世界竞相学习的榜样。中国在大量出口物质产品的同时,似乎也应该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和影响。的确有一些“孔子学校”在世界各地的建立和发展,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而言,靠几所学校传播中华文化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了解和学习的典范,我们有必要先自我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代表着各自民族积累优秀成果,都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是有各自的民族特点、民族情感、民族性格、民族内涵而形成的,可兼而含之却不可代替。近年来,有一股潮流要求全盘西化。其实相对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先进的科学、熟练的管理来说,毫无疑问,我们不但学习,而且更要学好。但东西方文化没有可比性,更不可取代。
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并要发扬光大。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智慧的结晶,是优秀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中国的文化不但影响着我们的近邻,也同样影响着世界。毋庸质疑,中国的文化具有三千多年的领先地位,我们常以四大发明而自豪。
那么何谓文化呢?我们的文化有那些优点?于西方文化有何不同呢?对文化的解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和体现,但是,不管如何释义,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长期以来积累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尤其更多的指精神文明,因为精神文明更能体现文化的内涵和根本。那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中心是什么呢?它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智慧和感情的沉淀,它的基础就是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正是其在人文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人文文化的独特个性,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质。它的体现就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等,特别在艺术方面,尤其是中国画方面,更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国画的以情喻画。以景喻画,情景交融,更是中华民族勤劳、内敛、含蓄、包容、中正等优良文化品质的直观体现。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浮星泛月的艺术长河,留下了无数旷世杰作。这些作品可以与西方任何时代的作品相媲美,像一座座高峰,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越来越为当今世界各国所瞩目,成为体现中国文化的典范。
中国传统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文修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文化体系。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六法论”、张澡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等,包含着学养、立意、意境、气韵、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这些经验和理论,既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有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魄,较之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赏。
一、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艺术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广阔的襟胸和包容思想
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可以看到老庄的“天人合一”、“阴阳相克相生”的文化思想。中国画是艺术家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体现。即画家承认艺术创造来源于客观世界,而又十分重视艺术家的主观作用、“以神写形、形神兼备”的原则。由于作画是为了“写意”、“写性”、“写心”,状物以“寄情”,这既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风格,又是中国艺术的一种总的文化观念,缘物寄情,借以表达人的意念,通过塑造形象,超越形象,重点表现人的感情、意志和内在气质。其次诗词入画,也给中国艺术文化注入强大的创作源泉,是中国画加入了尚含蓄、讲曲藏、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墨等等。再有书法入画、金石入画更是中国画对线的要求超出形象之外,以获得独立的文化艺术审美价值,真正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包容性和大家风范以及宏观把握世界的能力。
二、以线为主的中国笔墨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敛、含蓄的哲学思想
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它自己的特定表现方法和特殊的物质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的绘画,线条通过力度、节奏、韵律、动态、气势等等美感来表现感情的,浓淡、干湿、焦枯、拖回、侧中、长短,粗细等等,变化多端,婆娑多姿,无不体现了作者的心声,牵动观者的思绪。只要细心地观察和体会,就能逐步深入和广泛地找出文化与绘画的内在和外部的联系。虽然西方有些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传达感情,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饱含了中国人文文化的特质,正所谓唐代张彦远语:“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用笔。”国画为其表,文化为其质。
三、以“程式”为主的高度匠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正哲学思想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首先是作者的生活感受、形象思维、艺术思想等一系列内功的结果,同时还必须进行反复的、高度的艺术加工,要求作者苦心经营、呕心沥血、匠心独运,为之高度意匠。
中国画的意匠手段很多,主要有:一,异乎寻常的夸张是形象特点更加突出感人。二,大胆的剪裁,为突出主要形象,次要的东西则大胆剪裁。三,更加注重想象力的发挥。四,高度的概括,程式化。相对于西画而言,中国画对程式的运用远远超出西方在艺术绘画上的运用,中国画中,画面的构成、线条的运用、象的创造、色彩的配置等都有一定的程式,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中国画与中国文化是血肉相连,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展示了中国人文的精神。中国画作为东西方两大艺术体系中的一极,长期以来对世界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时至今日,当我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拍手叫好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曾想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否得到重视,当我们大家都在一切向“钱”看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的邻居却在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乐此不疲。前几年在小学开的毛笔课、绘画课也因为怕影响知识的学习被“枪毙”掉了,美术课成为学校的累赘,传统文化被经济的狂热所代替,在我们为经济影响世界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影响显得那样的微弱和苍白。
有谁是具有文化使命的人呢?
有谁是中国文化的领旗着呢?
请唤醒我们中国新一代人的文化意识,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画开始吧!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的绘画艺术,更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素养和特质。
[关键词]文化 中国画 使命
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心,也成为第三世界竞相学习的榜样。中国在大量出口物质产品的同时,似乎也应该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和影响。的确有一些“孔子学校”在世界各地的建立和发展,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而言,靠几所学校传播中华文化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了解和学习的典范,我们有必要先自我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代表着各自民族积累优秀成果,都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是有各自的民族特点、民族情感、民族性格、民族内涵而形成的,可兼而含之却不可代替。近年来,有一股潮流要求全盘西化。其实相对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先进的科学、熟练的管理来说,毫无疑问,我们不但学习,而且更要学好。但东西方文化没有可比性,更不可取代。
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并要发扬光大。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智慧的结晶,是优秀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中国的文化不但影响着我们的近邻,也同样影响着世界。毋庸质疑,中国的文化具有三千多年的领先地位,我们常以四大发明而自豪。
那么何谓文化呢?我们的文化有那些优点?于西方文化有何不同呢?对文化的解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和体现,但是,不管如何释义,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长期以来积累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尤其更多的指精神文明,因为精神文明更能体现文化的内涵和根本。那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中心是什么呢?它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智慧和感情的沉淀,它的基础就是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正是其在人文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人文文化的独特个性,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质。它的体现就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等,特别在艺术方面,尤其是中国画方面,更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国画的以情喻画。以景喻画,情景交融,更是中华民族勤劳、内敛、含蓄、包容、中正等优良文化品质的直观体现。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浮星泛月的艺术长河,留下了无数旷世杰作。这些作品可以与西方任何时代的作品相媲美,像一座座高峰,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越来越为当今世界各国所瞩目,成为体现中国文化的典范。
中国传统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文修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文化体系。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六法论”、张澡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等,包含着学养、立意、意境、气韵、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这些经验和理论,既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有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魄,较之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赏。
一、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艺术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广阔的襟胸和包容思想
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可以看到老庄的“天人合一”、“阴阳相克相生”的文化思想。中国画是艺术家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体现。即画家承认艺术创造来源于客观世界,而又十分重视艺术家的主观作用、“以神写形、形神兼备”的原则。由于作画是为了“写意”、“写性”、“写心”,状物以“寄情”,这既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风格,又是中国艺术的一种总的文化观念,缘物寄情,借以表达人的意念,通过塑造形象,超越形象,重点表现人的感情、意志和内在气质。其次诗词入画,也给中国艺术文化注入强大的创作源泉,是中国画加入了尚含蓄、讲曲藏、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墨等等。再有书法入画、金石入画更是中国画对线的要求超出形象之外,以获得独立的文化艺术审美价值,真正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包容性和大家风范以及宏观把握世界的能力。
二、以线为主的中国笔墨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敛、含蓄的哲学思想
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它自己的特定表现方法和特殊的物质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的绘画,线条通过力度、节奏、韵律、动态、气势等等美感来表现感情的,浓淡、干湿、焦枯、拖回、侧中、长短,粗细等等,变化多端,婆娑多姿,无不体现了作者的心声,牵动观者的思绪。只要细心地观察和体会,就能逐步深入和广泛地找出文化与绘画的内在和外部的联系。虽然西方有些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传达感情,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饱含了中国人文文化的特质,正所谓唐代张彦远语:“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用笔。”国画为其表,文化为其质。
三、以“程式”为主的高度匠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正哲学思想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首先是作者的生活感受、形象思维、艺术思想等一系列内功的结果,同时还必须进行反复的、高度的艺术加工,要求作者苦心经营、呕心沥血、匠心独运,为之高度意匠。
中国画的意匠手段很多,主要有:一,异乎寻常的夸张是形象特点更加突出感人。二,大胆的剪裁,为突出主要形象,次要的东西则大胆剪裁。三,更加注重想象力的发挥。四,高度的概括,程式化。相对于西画而言,中国画对程式的运用远远超出西方在艺术绘画上的运用,中国画中,画面的构成、线条的运用、象的创造、色彩的配置等都有一定的程式,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中国画与中国文化是血肉相连,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展示了中国人文的精神。中国画作为东西方两大艺术体系中的一极,长期以来对世界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时至今日,当我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拍手叫好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曾想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否得到重视,当我们大家都在一切向“钱”看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的邻居却在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乐此不疲。前几年在小学开的毛笔课、绘画课也因为怕影响知识的学习被“枪毙”掉了,美术课成为学校的累赘,传统文化被经济的狂热所代替,在我们为经济影响世界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影响显得那样的微弱和苍白。
有谁是具有文化使命的人呢?
有谁是中国文化的领旗着呢?
请唤醒我们中国新一代人的文化意识,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画开始吧!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的绘画艺术,更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素养和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