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行迹

来源 :青春岁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形态和社会制度都极为相似,所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苏联文学理论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流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国革命时的文学主导思想;以后,苏联文学理论在中国发展起来,并吸收本国国情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苏联文学理论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由之前的合作,到时后来的对抗,苏联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行迹亦深亦浅的变化着,这都是有着深刻的根源的。 As both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are socialist countries, both the national form and the social system are very similar. Therefore, the two countries have the same strain of relations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After the Soviet Union’s literary theory entered China in the 1920s, it became the dominant ideology of literature dur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Later, Soviet literary theory developed in China and absorbe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its own to form Mao Zedong’s literary and art thought. From then on, Soviet Union literature theory and Mao Zedong’s literary and art thought were deeply rooted by the previous cooperation, the later confrontation, and the deep and shallow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viet literary theory in China.
其他文献
有些小说中的人物绰号与姓名意思相反,如《水浒》.有的人物姓名用了谐音,如《红楼梦》.有的寓意深刻,如鲁迅的作品.
期刊
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体现了后殖民和女权主义两个相互融合的概念,即作为文本发生地的印度被扭曲成一个渗入了女性意识的“她者”形象.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构建了被殖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被誉为“诗体小说”,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部小说除了以抒情见长,所描写环境优美以外,对当时中国妇女形象的独特塑造也是其
主题:本文叙述了柏林入伍参军一段经历,文中描写了柏林参军的决心和家乡人民对其不辱使命的期望.阐述了当代中国青年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心愿,同时也表达了柏林对新的军营生活
期刊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中外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被前后多次翻译成中文.本文以德莱顿的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从掌握原作特征、注意表面修饰成分、
由台湾人李安导演,根据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07年上映以来,风靡海内外华人圈,并获得了巨额的票房收入和不绝于耳的赞扬.但也有人斥之为“汉奸电影”.本文
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必要从教育观念、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方法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改革研究的
俄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诞生于18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彼得一世改革”的基础上兴起,并占据了半个世纪的俄国文学的主导地位,为俄国文学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俄国古典主义既
杜甫作为唐代“诗圣”,其博大的为民胸怀是其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而杜甫相较其他大文学家,其“真切”是最突出的特点.本文从“真切”二字入手,探讨杜甫“真切”的一面.
期刊
随着十九世纪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农奴制使人民苦不堪言而且已经大大影响了俄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欧洲的启蒙思想—自由主义,像一股浪潮席卷了整个俄国上层社会,“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