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官员”浮沉记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宗福常常自嘲,当官就好比开车,“刚刚学会开车的时候车瘾大,不晓得怕,速度也不怕快。然而,随着车龄的增长,反倒感觉安全系数越来越低,越开胆子越小,越开车速越慢”。权力就像风筝,“无论领导身在何处,都会死死地拽住线头”。
  相较于网络对其人其书的热捧,在现实生活中,出书以后的姜宗福遭遇的是集体缄默。
  
  曾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的姜宗福,卸任后,将自己的为官经历写成了自传体小说《官路》并出版,引发关注。
  这个飘雪的隆冬,在极其严寒湿冷的湖南省岳阳市,姜宗福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专访。这个传说中敢于发声的前任官员,个头不高,镜片下的那双眼睛锐利有神,套着一件最普通的深色棉质夹克衫,一口“塑料普通话”(湖南当地对于带口音的普通话的俗称),湘音浓重,言谈间,他常常是眉峰紧蹙,神情看上去颇为严肃,但谈及畅快处,则放声大笑。
  姜宗福自认,在写《官路》的过程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真实、原生态”。
  最耐人寻味的是,相较于网络对其人其书的热捧,在现实生活中,出书以后的姜宗福遭遇的是集体缄默。
  
  著书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会被‘双规’”——《官路》自序的开场白,姜宗福来了这么一句。
  事实上,在去年8月间,《官路》就以《我的官样年华》为题现诸网络,在圈内引发热议。姜宗福及其《我的官样年华》,甚至被评为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文化事件之一。
  姜宗福曾担任副市长的临湘市,为岳阳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总人口约50万,有“湘北门户”之称。这位前临湘市副市长坦言,他所亲身经历的官场,与普通人心目中官员应有的“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印象,有着太大差异。他总结,自己在这里挂职5年的经历是,每天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他总结了“官场四种煎熬”。第一种煎熬,是金钱的诱惑,这位特立独行的前副市长,不吝于公布自己的资产情况:每月扣除保险等打到卡上的月工资仅剩2600元,是“房奴”,贷款15万元,还期20年,每月要还房贷904.8元,女儿补课费1000元,妻子下了岗,最近才找到一份工作。要命的是,“收入不高,‘面子’却很大”,老家修路募捐的、续家谱化缘的、亲戚上门借钱的、朋友打秋风要他请客的等等,络绎不绝,“当副市长的时候,当然我可以过得很好,但我不愿意那样去做”。
  第二种煎熬,是美色的诱惑,他任职之处尽管离岳阳的家不过40分钟车程,但为了节省油费,不得不周一上班、周五回家,夫妻两地分居,“‘异地为官制度’为美色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这种“不给机会”的代价,亦是煎熬。
  第三种煎熬,是难以保持独立的官场人格,“其实要在官场中生存并不难,诀窍只有两个字:融入。可一旦融入,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许多官员初入官场时,也曾试图保持独立的人格,像我一样愤怒至极时,也会当着所有正副市长们的面,痛斥政府某领导和开发商签订的合约,是‘贱约’。可一旦碰壁,要么妥协,要么像我一样选择离开”。
  第四种煎熬,是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在普通人眼里,副市长的权力是很大的,其实不然,“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书记、县(市)长和局长手中。副县(市)长所拥有的权力,还不及财政局的一个预算股长”。
  他更是大胆地揭了官场的“潜规则”——“比如领导签字就很有讲究。如果字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点的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点的是一个空心句号,百分之百办不成,拿领导的话说就是‘签了字也是空的’。这就是讲究:字怎么签,如何签,怎么签才有效,原来是早有约定的”。
  这位前副市长感喟,权力就像风筝,“无论领导身在何处,都会死死地拽住线头”。
  他常常自嘲,当官就好比开车,“刚刚学会开车的时候车瘾大,不晓得怕,速度也不怕快。然而,随着车龄的增长,反倒感觉安全系数越来越低,越开胆子越小,越开车速越慢”。
  
  卸任
  
  纵观姜宗福的官场经历,颇像翻滚过山车。而他作别政界,也被认为是事前没有征兆的,连姜宗福本人回忆这段时,都说,“做梦都没想到,很快”。
  去年5月6日,正在开全国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姜宗福突然接到上级下达的调令。岳阳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员与姜宗福谈话,决定将其由临湘市副市长职位调至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任院长助理一职。
  当然,这次同属平级(同为副处级)调动,让舆论认为是“明升暗降”,哗然一片,“姜宗福的‘被边缘’是堂吉诃德式的悲剧”,有人忿忿不平。
  这或许是有迹可循的。此前,姜宗福在当地干过几件 “大事”,机缘巧合,他也自认是,“无形之中,出了名”。
  其一是,2010年1月22日,他在红网论坛实名发表一篇题为《张艺谋不是救世主,不要盲目造“印象”》的帖子,炮轰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演出,“超大规模投资,表现手法老套,一哄而上的印象派山水实景演出搞乱中国,张艺谋功不可没”。
  其二是,3个月以后的4月18日,他再次实名发帖,批评高房价,抨击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在姜看来,对于房价的大幅上涨,经济学家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明明知道税收是最好的杠杆,为何不建议政府动用这一武器,而总是鼓吹调金(银行准备金率)、调息?”他也炮轰很多经济学家,“受利益驱使,在影响国家政策”。
  “个性官员”、“炮手市长”、“官场凤姐”——他于是得到这般称谓。
  这种与官场文化不太吻合的个性,专门挑政府的刺儿的作派,让网友追捧。就这样,他意外地,“红”了。
  然后这并非是姜宗福建言的首例。早在2008年,湖南省掀起解放思想讨论热潮之际,他就发帖《我们应该“解放”一个什么样的湖南?》,直接建言时任湖南省省委书记的张春贤。
  “把政绩从GDP中解放出来,重新构建GHD(国民和谐总值),建立一个高幸福值的和谐湖南”,姜宗福提出。这篇文章,让人耳目一新,也在湖南省全省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拐点
  
  2005年,姜宗福的人生中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拐点。当时,因三峡截流后,游客多在湖北宜昌中转,岳阳的旅游业遭遇极大冲击,时任岳阳市旅游局质量监督所所长的姜宗福在红网发帖《易书记,和您说说心里话》,分析了岳阳旅游业衰落之因及复苏之策,意外地得到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的赏识。
  甫上任的易炼红阅毕,便将该文以“领导参阅”的形式分发给下属各地市领导。因而在当年10月,姜宗福被点名,调入临湘市政府挂职市长助理。
  日后,姜宗福在解释这段非同寻常的调任经历时,总是说,他与易书记在此前“素不相识”,甚至“没有单独去过他办公室,没有单独汇报过思想,没有一起吃过饭”。
  在此之前的1992年,从湖北省一所普通学校毕业的姜宗福被分配至岳阳君山公园。仅仅一年以后,他转了型,应聘到了《岳阳法制报》,当一名普通的记者,他也自称是这个报社“招惹官司最多的记者”。
  1997年,因全国报刊整顿,姜宗福所在的报纸刊号被取消,他随后被调至岳阳市园林系统。2002年,姜宗福在国家建设部城建司风景名胜处挂职。次年,回到岳阳后,他旋即被调入岳阳市旅游局任质量监督所所长,开始钻研旅游策划的他,脱颖而出,名列“湖南旅游策划界三驾马车”之列。在岳阳市旅游局度过的这两年,以后也被他总结为迄今的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其他文献
一人被治安拘留,一人在逃匿一个月后被警方逮获,一位民警被认为是幕后指使人,遭到辞退——三人受到牵连,这就是一个网帖的风险。当“空饷门”成为罗生门,官方和民间的表述,哪一个才接近事实?被举报对象涉及公权力、尤其是涉及警察本身时,又如何避免挟私报复的权力惯性?    “两人被抓,一人被辞”后的监督困境  赵阳被抓后,吕古财跑了,民警郁刚被停了职。  吕古财东躲西藏,和警方玩了一个月的猫鼠游戏,最终还是
新课标说: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和追求。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  笔者对所任两个班级(八年级上,共106人)作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经常看课外书的8人,只占7.5%,偶尔看的33人,也只占31.2%,而基本不看的51人,占48.2%,根本不看的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最大的特点便是含蓄。而含蓄的特征之一,便是运用大量的意象。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贺铸《青玉案》中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云彩、金柳、夕阳、青荇、虹、梦、清泉、星辉、夏虫”等等,都是典型而生动的意象。那么,在欣赏诗歌时,如何将这些表情委婉而达意丰富的意象理解深透呢?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从诗
侄女梅布尔可谓爱好众多,用我当初的话来评论就是,她自己不清楚喜欢啥,又没恒心。  她说想学钢琴,家长专门把奶奶的名牌钢琴搬来并调好给她练,请的是海牙艺术学院的教练,每周来上一次课。才学了两个月,她就不愿意继续了,说是已经报了曲棍球训练班。她还同时学着绘画和跳舞。做家长的,除了周末和课余时间开车送她参与这些兴趣活动,还要关注她不断冒出的尝试新爱好的突发奇想。  有一次全家出动观看了她的曲棍球比赛后,
千百年来,国破家亡之痛、贬谪失意之愁、亲人离别之绪、边地征战之苦,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绪。古人抒发情感常常借助于一定的物象来传达,猿声就作为一种意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也有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它拨动了多少离人、思妇、迁客、羁旅的心弦,它所涵盖的是失意、悲伤、凄怆、哀怨。    一、猿声传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明珠。尤其是《前赤壁赋》更是将诗情、画意、哲学三者统一,展现了一幅空灵的山水画卷,一个超脱的美学境界,如同遥远的烛光,摇曳千年,令后人赞叹吟唱,百读不厌。  众多的语文教材都选用了《前赤壁赋》,几乎所有参考书均将课文的感情线索梳理为“乐——悲——乐”的脉络。初秋之夜,清风送爽,明月高悬,泛舟大江,美酒佳朋,怎一个“乐”字了得!然而随着客吹洞箫,其声如泣,乐极生
● 创新整合点  借助多媒体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达到资源共享;增加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信息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个主题的内容。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从各个星球的相关知识介绍到人类生存条件的对比,用研究成
中国人自古以螃蟹为“天下之至味”,食蟹之风在宋朝尤其盛行,为螃蟹而“痴狂”者大有人在。  欧阳修很爱吃蟹,退休前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安徽阜阳的猪羊肉确实不如京城的鲜嫩,但当地西湖所产的螃蟹可比京城卖的强多了,且价格便宜,我晚年一定要搬到阜阳去住。”他不只是嘴上说说,晚年真在阜阳西湖岸边买了地皮、盖了房子,喝酒吃蟹,优哉游哉。  苏轼非常羡慕这种神仙生活,同时也是“吃蟹爱好者”。他在《老饕赋》中描述
什么是细节描写?一般地说,对那些细微、具体可感并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特别是能展示人物思想及其性格特征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的描写,称之为细节描写。  现代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常多让人印象深刻被称作经典的细节描写。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对孔乙己会“回”字四种写法的描绘,突出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芯终不肯断气的细节,人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
人们平常看世界的角度,主要可分为仰视、平视、俯视三种。   平视,是最正常和最舒服的眼光,发自于从容的平常心,蕴含着成熟与自信,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有利于稳步前行,不容易摔跤出事。仰视,是用来看比我们高大的人和物的眼光角度,即所谓高山仰止。经常仰视,从好处来说,让我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有榜样,比有标杆,不会如同井底之蛙,妄自尊大;从副作用来看,仰视久了,不仅会脖子酸疼,还往往会让我们心生自